高等教育教學理念論文

時間:2022-05-16 02:55:44

導語:高等教育教學理念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教育教學理念論文

1高等教育傳統教學理念

多年來,高等教育一直延續著上課是以教師為主體,以課本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大學課堂基本上是合班上課,課件講授,學生我行我素,這種教學模式是目前大學課堂教學的基本格局。教師課件講授,知識復雜深奧,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思維,課堂學生人數過多,教師難以把握學生聽課狀態,從而導致學生求知欲望不濃厚。教師只注重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卻忽視了學生對知識接受的程度,教師沒有從行業的實際需求出發,更沒有考慮學生的內在需要,難以讓學生對知識產生好奇的興趣,過多深奧的理論知識與行業的需求完全脫鉤。如今,這種教學理念變成了高校的一種“常態”,它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漸漸地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對學習所帶來的快樂變成了一種奢望。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沿用過去的教學理念顯然是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改變傳統教學理念迫在眉睫。

2轉型期教學理念探索

2.1高等教育轉型理念分析

國家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2014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曾表示:1999年大學擴招后“專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將逐步轉型,做現代職業教育,重點培養工程師、高級技工、高素質勞動者等。如此一來,高等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理念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從實際培養方案上來看,其實各本科院校開展的應用型人才培養也只不過是本科的職業教育。自從高校擴招之后,學校的經費和師資有限,實驗實習等設備落后以及短缺,教師只從事理論教學,實踐能力缺乏,很難實現真正的雙師型,培養出來的學生既達不到學術研究的能力,又沒有實踐操作技能,所以社會不認可。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指出:普通高校轉高職的整體戰略是對的,現在要把部分高等院校轉為應用型本科院校,要明確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的是勞動者,是一線工人,而不是研究高科技白領。培養技能型人才,大部分高等院校正在探索,要實現真正的轉型,應用型高校就必須在教學理念上發生革命性變化,真正脫離學術型的教學模式。

2.2轉型期教學模式研究

對于培養目標為技術型人才的高校,教學重點是對知識的深度、廣度的理論研究,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教學重點則是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目前轉型期高校還是只注重理論教學,只是深度和廣度有所變化,但對學生專業實踐教學卻變化不大。實踐教學對學生知識的來源、能力的拓展與興趣培養起著決定性作用。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應實行少理論、多實踐,理論與實踐并行的教學理念,使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向實際需求轉變?,F從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進行分析。

1)基礎課程。轉型期高校培養目標就是要讓學生掌握淺顯易懂的基礎理論知識,根據所學專業,按照行業技術需求,以夠用為主,技術應用能力強,為企業一線服務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目前,本科公共基礎課程教學用2年時間,占大學學習時間一半,對于轉型期培養技能型人才高校,基礎課程學習時間較長,專業實踐時間較短,甚至學生實踐只是走馬觀花,導致偏離了培養目標。在基礎課程學時分配上要把社會產業結構和企業人才需求作為確定基礎課時依據。按照專業行業對知識需求重組基礎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首先,要對課程進行刪減整合。培養職業技術型人才,不要求學生掌握大量復雜數理與外語知識和嚴謹的學科理論,完整的學科體系,而是要掌握實際工作中必需的知識。其次,所學知識能滿足職業一線實際應用能力的需要,培養技能型人才要強調教學內容為三實,即實用、實際、實踐。

2)專業課程。專業課教學中,創造條件,讓學生課堂深入一線與實際生產并行。機械專業在講授專業課程可以將課堂轉移到車間,讓學生知道學的知識用在哪,邊教學邊實踐。例如講授機械制圖課程,在實習車間利用工廠加工零件圖紙來進行講解,圖紙與實物對比,使學生興趣更濃厚;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中,通過開動各種機床現場加工來講解機床的組成、工作原理、零件的加工過程、編排工藝等;數控編程課程中,學生每學完G代碼后,直接就可以在數控機床上進行操作演示,這樣學生不覺得乏味,真正地理解所學知識。只有深入到實踐中學生才能知道所學知識用在何處,怎么用,讓學生主動問為什么,更好地激發學生求知欲,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行業內涵。

3結束語

文章闡述了傳統高等教育教學理念,分析了轉型期高等教育新的教學模式,從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2個方面指出轉型期高等教育教學理念改革的方向。

作者:李紅雙李躍中單位: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北方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