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設計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

時間:2022-04-11 03:37:54

導語:跨界設計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跨界設計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

【摘要】在大數據時代,如何讓設計教育更好地為行業和社會發展服務,是高校設計專業時刻面臨的問題。文章認為,需要反思現有的產學研協作格局,探討以“政校行企”產學創新為導向,變革原來不適應需求的教學模式,重新整合教學資源,引進“政校行企”的教學項目,構建設計團隊等跨界教學模式,從而培育出創新型、應用型的藝術設計人才。

【關鍵詞】設計教育;跨界設計;產學創新;數字技術

藝術設計作為知識創新的重要體現,必須大力提倡產學創新再創新的跨界設計。跨界設計,就是在融合兩個以上設計專業學科以上的特色與精華,交叉多個學術研究領域的設計合作?!爸行?、客觀和單純的藝術或者設計概念是不存在的;但這不僅不是一個問題,反而是理解和分析視覺文化的出發點?!雹俜諏ο蠛皖I域的廣泛讓跨界設計成為一種新的設計方式,逐漸延伸為最終解決問題的設計方法和設計策略??缃缭O計有助于提高大眾的審美需求,并指引創意產業的發展。創意產業的發展同樣引領各設計專業教學對于跨界設計的探索研究,相關的教學理念、方法、目標也隨著發展進步。

一、產學創新的跨界設計研究現狀

隨著藝術類專業的不斷擴招,各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已經走向普及教育。在以往的課程安排中,各設計專業授課內容覆蓋面偏窄,缺少跨專業的交流與合作,學生很難開闊眼界。在跨媒體的新時代,學生作品的水平依然很難突破往屆的高度,顯得單調陳舊。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員姜大源指出:“跨界是職業教育的本質和特征,政校企產學研合作的辦學理念將逐步形成,從定界到跨界的范式轉變是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雹谡峡缃缭O計融合的理念,推行實施跨界教學,引進跨界項目、組建跨界團隊等,可以讓教學模式得到深層次的改革。筆者認為,目前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有以下幾點問題。

(一)缺少跨設計專業學習

隨著社會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發展,廣泛性設計服務需求的市場不斷擴大,單一的設計已經無法適應市場的需要。美國設計大師馬克•高貝(MarcGobé)說過:“設計不再只是將品牌傳達給顧客的媒介而已……設計更積極的意義在于:它可以是人類多樣面貌的反映?!雹垡虼?,學生更需要廣泛的跨設計學科知識,開闊設計視野,通過創作過程中的交流和溝通,培養出融合創新的設計精神??缃绲膶I學習能夠調動更多的設計元素,通過各種媒介和空間構建新的設計創作,推動學生創意思維的發展。

(二)缺少跨設計專業團隊合作

現行的課程訓練設置基本以本專業設計課程為主,沒有跨設計專業的課程,團隊的人員也基本以本專業為主,缺少跨專業團隊合作。因此,學院應該突破狹窄的專業框架束縛,重視各專業領域的交叉關聯,將關聯密切的跨專業設計團隊作為教學發展突破點。

(三)缺少跨界項目合作

校企設計合作項目是以企業新產品開發設計、品牌推廣等項目為載體,是深入開展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重點。但目前的校企合作項目大部分是圍繞本專業,缺少從產品到品牌、從平面到立體、從傳統媒體到網絡新媒介等全方位的跨專業項目合作。

(四)缺少靈活協調的跨界教學管理

跨界教學需要相應的靈活的制度保障,目前這方面的教學管理模式還需要改進。在課程設置方面,相關設計專業和不同專業中的學習都需要教學管理模式改進。除此之外,企業隨時需要到學校研討課題、學生隨時需要到企業實習、不同專業教師需要協調教學時間指導學生等問題,都需要改進管理模式才能得到更好的解決。

二、探索基于產學創新的跨界設計教學模式

(一)引進政校企跨界教學項目

邁出跨界設計課程的第一步,就是尋找校企合作的跨界項目。順德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作為中國家具之都——順德的唯一地方性高校,與其家居相關產業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融合發展格局早已建立。學院先后與順德區龍江鎮政府、廣東工業設計城、廣東家具協會、廣東高校家具制造工程技術開發中心等協同單位和企業合作,以企業新產品開發設計、品牌推廣等項目為載體,深入開展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近幾年,企業為學生提供畢業設計贊助超過200萬元人民幣。例如,2016年廣東省戶外家具協會落戶學院,雙方在新產品委托設計、開展各專業設計大賽、協助完成畢業設計產品制作等方面開展積極合作。學院基于設計行業生產實際深度融合人才培養方案模式改革,完成了以項目為載體的設計類課程改革。并依據企業的委托課題,初步形成政校行企產學育人的教學團隊,共同培養學生。這種借助“政校行企”產學研平臺的培育方式,讓設計更好地服務地方產業,來自行業的實踐項目通過更多的創新設計手段進行表達,同時也奠定了跨界課程的基礎并達到教學要求。

(二)建立“跨界”課程教學設計模式

以“跨界”項目作為支撐,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設計學院組織教師和企業有機結合,共同探討項目。在以往的教學設計中,教師主觀性的指導思想較強,而當企業的項目融入進去后,就必須考慮企業提出的設計需求,并根據項目運行的進度和跨專業的要求進行協同指導教學,以問題為先導,以任務為驅動,企業實戰項目就會處于主體引導地位。學生可以利用不同專業特色的手法進行交叉創作,從而讓概念設計產品更具特色??缃缯n程教學既鍛煉了學生的創意思維能力,又提升了他們的實踐能力,校企的合作基礎也得到進一步加強。這種模式培養的學生不僅能夠成為合格的設計師,還可以成為有經驗的項目管理人才。另外,設計學院還開設了跨界設計這門面向所有專業學生開放的課程,講述跨文化交流、跨專業合作和跨媒介整合等熱點。在這門課中,采用大課授課的形式對所有學生講授共性的知識點,對于個性化的問題則采取小班或者小組輔導的方式。學院還邀請相關專家,探討跨界設計的應用理論模式,綜合網絡媒體時代的需求,研究跨界項目的實踐維度,如學院教授符策剛的《體驗空間的跨界設計》,校外企業設計總監袁玉華的《跨學科:品牌終端設計與文化實踐》、總監吳峰等的《跨界的多媒體新技術的策劃與應用》,其他院校如江南大學教授熊微的《大設計視野下的設計批評新標準》、獨立設計師WalterTan的《跨界設計與家具的意義》等。通過他們在學術層面上為學生教授跨界設計的內涵、價值,可以更系統地為研究跨界設計課程模式提供依據及應用說明。

(三)構建政校企“跨界”合作團隊

只有跨界的團隊才能駕馭跨界的項目,組建跨界的隊伍從而實施跨界的課程教學。首先,由企業部門負責人和學校各專業教師構建的教師團隊,是具備多專業學科知識的背景跨界團隊。指導教師通常不是一個人,而是團隊組合。只有團隊中的每位成員都有豐富的專業工作經驗,具備獨到的行業眼光和經驗,才能確??缃缭O計的產品質量。其次,是組織跨界的學生小組,根據需要由若干名不同專業的學生組建設計小組,形成創作共同體。例如,在“龍江春曉•美城100——城市公共藝術創作營”項目中,教師隊伍由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設計學院與中央美院的教師共同組成,25人的學生團隊則是由中央美院城市設計學院和設計學院的學生構成。項目過程中,導師讓學生分組創作設計,并且協助現場施工制作,用兩星期的時間創造出讓龍江人民喜歡的休閑公共環境。

(四)建立精英班,協調改進跨界教學管理

有了跨界的項目以及跨界的團隊教學,下一步就需要跨界教學相應的制度保障??缃绲脑O計教育包括企業單位和學校的跨越。設計學院在課程安排方面對企業應重點考慮,讓專業與專業間相互交叉、滲透、融合。在進行跨界設計教學時,統籌協調是一個難點,如安排企業、教師、學生研討教學課題的時間、地點等,因此,校企要根據項目協商制定教學計劃,實施教學。設計學院這兩年開設了精英班,由不同專業挑選出的優秀學生組成,實行跨界課程教學??缃缯n程教學緊緊圍繞某一設計主題,將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通過分組、合作進行組合,在一個教學空間進行教學研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與跨界思維能力。教師在課程結束后對學生課程設計作品進行展覽,讓大家共同評審設計作品。

三、基于“產學創新”的跨界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研究

畢業設計在藝術設計教學體系中,是極其重要的課程環節。從創辦至今,設計學院不斷摸索和研究畢業設計教學環節的改革實踐,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獲得了政府行業單位的肯定和贊同。設計學院以產學創新的跨界思維為切入點進行指導,實現“畢業答辯、畢業展覽、人才推介、成果轉化”四位一體的教學模式,目的在于真正將學生培養成適應社會發展的應用型創新設計人才,滿足行業單位的需求?!爸撩乐掠谩笔?015年學生的畢業設計展覽主題。展覽要求學生的作品創意出發點是滿足生活的需求,并在實現實用的功能性基礎上,達到至美的設計(圖1)。其中由設計學院34名教師組成的創新設計團隊、工作室引進了很多政校企的實戰項目。項目引用包豪斯宣言,“致力于把所有創造性的努力聯合起來,將所有實用藝術學科——雕刻、繪畫、手工藝、工藝都重新結合起來”④,將家具設計、工業設計、展示設計、視覺傳達等專業學生參與其中,組建跨專業的設計團隊。以順德辦公家具產品開發與為老年人產品工業實物設計為起點,連接起品牌形象系統及產品包裝、展示、廣告宣傳等系統的形象設計,利用平臺化運行機制將項目載體落實到融合課程模式中,讓團隊學生得到更廣泛的跨界實戰訓練。設計學院還在展廳空間的設計團隊進行跨專業合作,展廳的整體空間規劃和裝飾由建筑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設計,展廳內外的視覺形象由平面專業的同學進行設計,作品的陳列布展主要由展示設計專業學生完成,數字媒體專業學生承擔展覽的網絡視頻推廣設計。所有專業的學生參與到每個環節,使環境空間的審美和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各專業交互的思維本身就是多領域知識的融合,融合與創新是跨界的核心,學生通過對不同專業的綜合歸納,從多種思維角度挖掘創意,開闊視野,激發創新意識,在提高設計原創力、推進實踐創新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業方向。在展覽過程中,畢業生向招聘企業專家介紹作品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能夠更好地達成初步就業意向,同時實現了學校與用人單位雙贏(圖2)。通過專業融合、校企融合,進一步提升了學院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結語產學創新的職業教育必須具備跨界的思考能力,應打破專業局限,進而改革藝術設計教育模式。同時,應借助跨界設計專業合作,遵循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規律,讓設計學院不同專業的學生更好地發揮藝術設計創意能力及綜合設計應用能力。依托順德區人民政府在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建立的創意設計人才培養基地、廣東高校家具制造工程技術開發中心,匯集了廣東省家具協會等創新資源,設計學院能夠將各方優質資源與人才培養過程整合,把培養規模做大做強,為地方產業發展輸出更多的創新力量,實現推動地方行業升級發展與高質量人才培養的相互支撐。

作者:蔡幸生 單位:順德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張俊竹.“產學研用”結合、“教學做”合一的藝術計人才培養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5(1).

[2]王艷婷.論跨界融合對藝術設計教育的影響[J].中國輕工教育,2012(3).

[3]張敏.跨專業、跨學科的互動教學的工業設計教學[J].藝術•生活,2010(3).

[4]何應林.職業教育跨界研究初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36).

[5]孟微.淺析Crossover跨界設計[J].青年文學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