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在外語教育的用途

時間:2022-01-11 09:09:29

導語:文化育人在外語教育的用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育人在外語教育的用途

本文作者:朱瑩工作單位:寧波大紅鷹學院人文學院

文化育人功能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缺失

雖然文化育人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角色十分重要,但是在現今大學英語教學中,這一角色的功能卻缺失現象嚴重。究其成因,可分為以下幾點:1.社會導向不正確由于全球化的迅猛發展,當今社會普遍要求畢業生需要具備一定的英語能力,而證明英語能力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證書,這就使得英語變得具有“工具性”。這點在大學英語的課堂中尤其明顯。英語課只開在中低年級,考大學英語四、六級就成為了英語學習主要的主要目的,考完了四、六級,學英語就沒有了動力。學生學得“功利性”,以獲取證書為目的的學習自然無瑕顧及語言知識背后的文化,這樣學得的語言自然也喪失了交際這一功能。2.教師與學生的文化意識淡薄從教師層面來說,許多外語教師接受的是國內正統的外語語言教學,沒有出國經歷,自己對跨文化交際的了解大多來自書本,這本身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使得英語教師過多地關注語言點的講授,對語言背后所折射出來的文化知識或是不太關注或是自己也知之甚少。另外從學生層面上來說,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對本國的文化了解得也不多,根本無法從跨文化的層面對英語語言背后的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3.文化能力無法在教學評價體系中體現傳統的英語教學評價體系中,詞匯、語法、語音等已有了一套較完善的評價方法,可以客觀地用分數來衡量。但是文化能力由于比較抽象,較難體現在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中。這使得教師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評價只能停留在書本上。尤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學的目的似乎就是圍繞著大學英語等級考試,根本不會在評價體系中考慮到文化因素的存在。4.文化學習中“重外輕中”受傳統文化教學的影響,在英語文化的教學中,一味地強調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而輕視中西方文化思想的相互融合。對國外文化的評價過高,認為別人的文化才是好文化,過分地崇洋媚外,對自己本國的文化卻不加重視甚至盲目批判,這些都導致了師生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削弱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現文化育人的功能

1.加強母語文化的熏陶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要了解英語文化,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母語文化。在英語文化教學的同時不忘對自己母語文化的宣揚。教師在授課時不一味地介紹英語文化,而是要將母語文化與英語文化的異同點進行對比,文化沒有好壞之分,不能讓學生盲目地崇拜英語文化,相反要讓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母語文化,意識到學習英語文化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用英語將自己的母語文化傳播出去。2.加強英語文化的導入外語類的教學不僅僅是單純的語言教學,更是對人們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重新建構(胡文仲、高一虹,1997)。英語的教學就是要幫助學生了解英語語言背后的文化,使他們能夠通過大學英語課程的學習,今后到社會上能夠參與到文化間的交流中去。教師在教學中就要竟可能多地運用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各種網站和媒體,多角度地進行語言文化的教學。在課堂中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自然地接受英語語言文化的熏陶,如在課堂中對國內外的一些焦點話題展開討論,對文化焦點進行剖析等,幫助學生認識文化差異中的多種障礙,如文化偏見障礙、文化禁忌障礙及文化環境的約束等,提升學生的文化敏感度。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的教學不僅僅是英語語言的教學,教師不但要教授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更要使其具備深厚的中國文化素養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只有在傳授語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熱愛母語文化,接受英語語言文化,才能真正發揮出英語教學的文化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