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儀器解析教學與科研
時間:2022-01-11 09:19:43
導語:當代儀器解析教學與科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馮彩霞屈建瑩李德亮工作單位: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環境與分析科學研究所
理論知識輔助科學研究
儀器分析方法學上廣泛采用各種化學及物理、生物等非化學的方法原理、技術,新型儀器裝置及分析技術不斷涌現,對儀器分析學科的發展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2]。作為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仍然需要不斷學習,以便在課堂上補充新的知識。另外教師通過教學實踐會對基本知識理解得更深入透徹,對科研也會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我在讀研究生時曾經遇到根據分子熒光的I-t曲線推測熒光壽命的問題,當時只從文獻上學到將I-t曲線轉化成lnIt-t曲線,再根據所得直線的斜率計算熒光壽命值的方法,但是不明白為什么。后來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參閱了武漢大學新編的第五版《分析化學》下冊,其書顯示熒光強度衰變所遵循的公式[3]:lnI0-lnIt=t/τ(1)I0———t=0時刻的熒光強度It———t=t時刻的熒光強度τ———熒光壽命通過轉化得到以下公式:lnIt=lnI0-t/τ(2)由式(2)可以根據所得直線的斜率計算熒光壽命,此時才明白當初文獻上所用方法的根據。另外通過電化學分析部分的電位分析基本理論,我也加深了對pH計使用步驟地理解,并進一步將電化學工作站和光催化反應結合起來,拓深光催化科研領域開展光電催化內容,這項工作正在進行中。
教學科研并重,師生共同進步
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科研,還會起到宣傳自我,吸引學生的作用。在高校中,教師的科研多數是指導學生完成的,但是如何吸引學生在考研或者畢業生科研訓練時選擇自己作為導師呢?特別是對于年輕教師,一無資歷二無名望怎么吸引學生?但是如果在教學的課堂上,能夠將自己的科研內容適當地引入,不僅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而且幫助學生了解了自己的科研方向,甚至激發了學生對自己科研內容的興趣,又何愁沒有學生呢?另一方面,教師在做科研的過程中,需要時刻關注本研究領域的前沿內容,查閱外文文獻,因此在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時,無論從選課題還是寫論文方面都能夠有豐富的經驗,既有效地將本科生畢業論文與科研項目相結合,又推動了科研和教學工作。[4]本人在評上碩士研究生導師之前,總是不乏有學生選我的課題參加全國大學生挑戰杯、暑期科研訓練和本科畢業訓練等等,這應該和平時教學過程中的點滴滲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本人所帶的本科生畢業訓練中有多人獲得校級優秀畢業論文,還有兩名學生的實驗結果分別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上:PhotochemistryandPhotobiology和AppliedSurfaceScience。不可否認,我也曾經遇到教學和科研在時間上的沖突,特別是接任一門新的理論課程時,要付出很大的精力設計和準備課堂教學內容,不免就會擠掉科研的部分時間。但是我堅持按照以下原則進行:首先上好一門課,這是對學生負責;而后再作科研,這是為了更好的引導學生。當然教學工作進行到一定的熟練程度時,在時間上和科研的矛盾幾乎可以消除,青年教師就應該多投入,多努力,盡量把自己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協調到最好。本人在腳踏實地做科研的同時,積極更新知識,開拓思想,深入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只有教學和科研都達到一個高層次的水平上,才能更好地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 上一篇:形體課教學對老師的啟迪
- 下一篇:新時期職校體育教學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