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欣賞教學與人才培訓
時間:2022-01-11 03:04:18
導語:影視欣賞教學與人才培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李靜工作單位:武漢商業服務學院
這些人文藝術的學習是高校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形式,它對豐富完善大學生的文化知識底蘊,提高專業技能和審美能力,培養科學精神和態度,加強身心健康,開發智力和創新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具有明顯促進作用。而影視是以先進的科學技術作為傳播媒介,通過豐富的藝術語言和新穎的表現形式,把科學文化、文學藝術等知識傳遞給學生。欣賞則把影視的教育、審美、娛樂、認知等功能融為一體,以大學生喜愛的、容易接受的方式,發揮著對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的作用,培養學生健全的文化心理結構,開拓學生的藝術審美視野,把影視的文化內涵與學生的人生感悟聯系在一起,從而達到其他教育形式難以企及的作用。(一)影視欣賞可以促進學生掌握科學、人文、歷史等知識影視是科學與藝術的綜合,它是將文學、音樂、戲劇、繪畫、舞蹈、建筑等各種藝術形式所包含的藝術成分進行融匯貫通,通過光學、電子、聲學、化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等多種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的技術成果表現出來的新型藝術。所以,“影視藝術有充分理由成為提高本民族文化修養和藝術鑒賞力的最好途徑之一?!保?]在欣賞影視作品的同時,必然涉及到政治、經濟、歷史、地理、自然、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識,還會接觸到各歷史時期不同題材、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文學藝術作品。通過欣賞不同類型的影視作品,可以促進學生掌握多方面的科學文化知識。從影視作品中的各種藝術元素的創作來說,它又是最能開拓人的靈感與想象力的。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影視技術的基礎知識后,可以從影視作品的創作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將各種科學文化知識和自己的想象力有機融合在一起,通過影視這一媒介來展示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對學生而言,影視欣賞課程的學習不僅僅是對多種知識的掌握,更是將知識轉化成能力的途徑。(二)影視欣賞可以培育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對于影視欣賞的觀眾群體來說,大學生是最具有影響力、規模最龐大的觀眾層。創建于1993年的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以“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為特色,成為我國參與人數最多的電影節之一,對我國的電影事業和高校文化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正因為影視藝術以這種寓教于樂的媒體傳播方式容易得到大學生的熱愛與歡迎,所以也易對他們的價值取向、理想追求、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產生深遠的影響。而學生在大學的學習生活階段是處于向成人•131•轉型的階段,不可避免地會面臨成長過程中的種種困惑和矛盾。通過影視欣賞的課堂教學、各種宣傳教育方式幫助學生優化其個性心理品質,增強其心理調適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能幫助學生預防重大心理疾病的發生,順利度過大學生活,提高學生的整體心理健康水平。(三)影視欣賞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如何把枯燥的德育教學理念轉化成生動形象、可知可感的教育行為,將德育與鮮活的影視課堂教學聯系在一起是非常有效的方法?!皟炐愕挠耙曌髌吩⒔逃跇?,以情感人,依靠形象的力量向人們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保?]如在欣賞影片《手機》時,我們可以感受到影片對當前社會中價值觀、道德觀淪喪的批判,從影片《可可西里》中,我們感受到對理想的追求,對信仰的執著,對生命的責任。各種影視作品中關于對真、善、美的訴求,對假、丑、惡的抨擊必然深深影響著觀者的心靈。而更多的影片中都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美德,反映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反映了黨的崇高理想信念和優良作風。在對這些影片進行欣賞的同時,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也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受到熏陶和感染,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四)影視欣賞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教育部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強調了美育在推進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特別指出“美育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質,而且有助于開發智力,對于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影視藝術在吸收了多種藝術元素后,逐步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審美特征。在觀看各種類型的影視作品時,大學生們不但要從視覺上和聽覺上來捕捉其外在表現形式的美感,還要從影片的情節、主題等內容中感受其思想內涵的美感。這些都需要學生通過審美的教育和學習來不斷加強自己的藝術修養,提升審美情趣。在影視欣賞課程教學中,學生對各種經典類型影片進行觀摩欣賞,實際就是直觀形象地學習知識,也是教師進行情境化教學的過程,在美的作品、美的形象、美的事物的熏陶與感染中,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會逐漸提高,學生對事物的選擇判斷能力也會逐漸增強,這對于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具有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影視欣賞課程教學的設置
1.教學內容的隨意性目前全國各高校影視欣賞課程教學是各自為政,導致教學內容的千差萬別。有的影視欣賞課程講授是針對影視專業學生,理論性、專業性強;而有的影視欣賞課程教學是面向所有不同專業學生,存在授課內容隨意性大的問題,甚至變成了看電影的課程。2.教師知識的欠缺性影視欣賞課程是近年來在我國高校中新開設的課程。大部分高校沒有相關專業的任課教師,授課任務通常由基礎課教師擔任,缺乏專業的、有影視理論基礎的教師隊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自身專業知識的欠缺,加之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或者是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導致欣賞課變成放電影。由此一來,嚴重削弱了影視欣賞課程教學在對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方面產生的作用。3.教學時數的有限性由于影視欣賞課程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各高校在開設課程時的教學時數也各不相同。有的高校作為選修課程開設,教學時數只有二十幾個學時,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觀摩影片,又要組織學生討論,還要抽查考核,這就必然導致了教學內容的大量刪減,也無法保證良好的授課質量和教學效果。4.教學設備的落后性當前大部分高校在開設影視欣賞課程時,使用和普通教室一樣的多媒體設備教學,一臺電腦、一個投影、一套音響。從播放效果來看,通常是畫面模糊,聲音不清晰。而從專業課程角度來看,除了配套的基本播放設施外,還應配有教學使用的攝像機、編輯機等專用設備,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影視制作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二)影視欣賞課程教學的改革首先,影視欣賞課程教學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打破以教師為中心、講授為主線的教學套路,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鑒于現在各高校開設影視欣賞課程的實際情況,應針對不同專業性質的學生統一相對應的教學大綱及教材,將課程目標的設置以影視課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對教學內容進行不同的設計與創新。在實際授課中既可以進行對影視作品欣賞的主體性教學,也可以運用各種影視資源,與其他學科教學進行整合。在授課中,學生是欣賞、評價的主體,教師結合專業理論知識與具體作品的內涵對學生的課堂活動加以積極引導,使學生能深入理解與把握影視作品,在欣賞、討論的同時能獲得各種知識。同時有針對性地選擇優秀的影視作品,也是課程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其次,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知識能力,加強師德建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教師是關鍵。而教師是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和研討的組織者,學校能否達到文化教育的目的、學生人文素質水平的高低,都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時的意識和能力影響下的結果。授課教師必須要加強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才能有效地將知識傳遞給學生,才能不使影視欣賞的課程教學流于形式,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以外,在授課過程中,也要強化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人文素質的教育。教師不僅僅是教書,更應該是育人。教師在課堂內外通過其有意識的教育活動和無意識的言行都將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往往潛移默化地感染著學生,直接關系到學生的人文素質的高低。所以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人文素質,從自己的治學態度、道德品質、言行舉止等方面去教育影響學生,使他們的知識素養不斷得到提高。最后,建設校園人文環境,發揮校園育人功能。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很大程度來源于自身的努力和環境的熏陶。而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學校應大力倡導學生跨學科、跨專業選修課程學習,開設各種人文講壇活動,鼓勵學生參與企業、社會團體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進行微電影的影視創作,將科學技術與人文理念結合在一起。通過建設校園的文化環境和豐富學生的社團活動,教育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對人文知識的追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最終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影視欣賞在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同時,也會帶給學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強課程教學的建設,對學生的影視欣賞活動進行積極的引導,充分發揮其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優勢,使他們自覺抵制不健康的影視作品的侵蝕,不斷提高審美修養和審美鑒賞能力,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從優秀的影視作品中汲取營養、獲得啟迪、受到教育。
- 上一篇:醫學高校信息教學探索
- 下一篇:幼兒生物學教學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