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工業自動化生產線教學革新

時間:2022-12-25 03:26:30

導語:試議工業自動化生產線教學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議工業自動化生產線教學革新

一、“工業自動化生產線”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1.教學內容要符合高職教育的特點“工業自動化生產線”課程的教學要不斷探索適合高職教育特點的教學方式,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啟發、誘導、因材施教,注意給學生更多的思維活動空間,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教學過程中,從高職教育的目標出發,了解相關知識的需求,注意相關課程的連接和配合,把握好“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啟發學生對拓展知識的學習。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鍛煉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精神,重視拓寬學生的視野。除了完成課程上安排的項目外,還要布置一些拓展性的項目,進一步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

2.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了滿足企業的需要,培養第一線操作型和應用型的職業人才,必須將理論教學與實際應用操作有機協調,加強實踐教學,大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根據職業技能的訓練,著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高等職業教育的畢業生不以理論見長,要求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實干能力。培養與職業有關的實踐能力和素質,處理好理論和實踐關系,可以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及動手實踐能力。另外,組織和引導學生參加各種職業技能或專業比賽,以賽促練,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去年,我系學生參加了江蘇省高職院?!皝嘄埍弊詣踊a線安裝及調試的職業技能競賽,獲得三等獎,今后要更加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學生通過“工業自動化生產線”課程的學習,能夠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畢業后可以勝任以下的工作:

(1)操作和維修工:能獨立操作相應的自動化生產線設備,并完成設備的維修和保養及產品檢測工作;

(2)售后服務:能獨立操作相應的自動化生產線設備,并完成設備的安裝、調試工作;

(3)設計人員:能完成項目的調研、策劃、組織,并能完成自動化生產線設備的設計、改造、開發,進行系統的安裝、調試工作。

3.積極推行雙證書制度雙證書制度,即高等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在獲得畢業證書的同時,還取得了技術等級或職業資格證書兩種證書的制度。實施雙證書制度是高職院校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的有力舉措,也是為了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需求。雙證書是實用型人才的知識、技能、能力和素質的體現和證明,是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能夠直接從事某種職業崗位的憑證,實行雙證書制度是職業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實現培養目標的要求。在就業競爭激烈的形勢下,持有雙證書的高職畢業生,比只有畢業證的高職學生更具有就業競爭力。在高職院校中積極推行雙證書制度,使之能夠在職業教育發展中扮演重要的協調與組織角色,有效地促進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

4.項目教學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占主導地位,只注重如何把學生教好,而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項目教學法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處理一個項目的全過程,學習掌握教學計劃內的教學內容,把課堂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聯系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因此,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目前已經得到各國教育界的重視。項目教學法相比于傳統的教育模式來說,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變多了,思考的空間也變大了,能夠學習到的知識也變多了,教學效果更好了。“工業自動化生產線”課程是一門將PLC技術、傳感器技術、變頻器技術、伺服系統技術、觸摸屏技術集于一體的專業課,課程教學主要在實訓室進行。學生在基于工作過程設計的情境中完成規定的項目,初步掌握工程實踐的一般分析方法與設計方法,培養學生掌握自動線的電氣原理圖、氣動系統圖和PLC程序的設計方法,培養學生掌握PLC、變頻器、伺服系統、觸摸屏的應用能力,通過生產線的安裝、調試、運行,使學生能夠獨立解決簡單的實際工程問題。本課程緊緊圍繞學生的能力培養,以模塊化的項目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采用學練結合的方法,從工程角度出發,再現工廠情境,安排教學內容,從而完成課程目標。課程的實施是通過設置現場情境并讓學生完成給定的任務來達到學習目的。學生完成給定任務后,可將理論知識和動手實踐結合起來,并能真正應用到具體的設備控制系統中。同時,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及社會能力如容忍、溝通和協調人際關系等能力得到了鍛煉,并自覺養成批評與自我批評、遵守勞動紀律的職業素養。學生的項目管理能力如信息查詢、收集與整理、分析、總結,制訂工作進度表以及控制進度、方案設計與評估決策,組織和實施項目等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加強。

5.加大校企合作辦學校企合作辦學是高職院校謀求自身發展、實現與市場接軌、大力提高育人質量、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一線實用型技術人才的重要舉措,是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必然要求。高職院校應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建立校企合作關系,使教師充分接觸和了解社會需求,才能在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以切實提高育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通過校企合作,建設高水平實踐教學基地。一方面,高職院校聘請企業經驗豐富的高級技術人員和專家來校指導學生實習、實訓;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最大限度地縮短高職生畢業后的試用期,提高畢業生就業的競爭力。另外,企業也為教師提供掛職鍛煉崗位,使教育教學質量得以提高,實現學校、企業和學生的“共贏”。

6.學習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為了滿足社會和國家日益增長的科學和技術的需要,高職院校也要學習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合作教育(Co-operativeEducation)被各發達國家公認為是培養職業教育人才的有效途徑和主要模式,已經成為加拿大等國家職業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種企業和學校合作的教育模式,并取得了成功經驗。這種合作教育與我國高職教育的校企合作辦學有異曲同工之處。合作教育是指學生在學院學習期間,進行工學交替,即學生在校學習和在企業工作進行定期輪換,把學生的課堂學習與有收入的、有計劃的、有指導的實際工作經歷結合起來的一種教育模式,并且這種實際工作經歷是與學生的學業目標和職業目標相聯系的。通過學習與工作相結合,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校與社會的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充分體現現代職業教育的理念和要求。合作教育的經歷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工作經驗,增強人際溝通技巧;學生有機會在畢業時確保獲得合作教育企業的永久性全職工作;合作教育可以讓學生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實力,對于個人成長及提高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合作教育使學生畢業后在各行業的工作中有競爭優勢,并獲得社會的認可。

二、結論

高職院校的教師必須改變傳統觀念,積極參與和奉獻,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應用更好的、更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的教育教學方式,進行艱苦細致的工作,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持續的學習,提高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能力,才能培養出適應當代市場經濟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作者:何惠湘單位: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