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課程教學改革思考
時間:2022-04-18 09:39:57
導語:Java課程教學改革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java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重理論知識教授,輕學生實踐能力提升
在一些高等院校里,大部分Java課程教學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突出理論教學,忽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受到課時限制,現行Java課程教授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教師主要采用多媒體輔以板書進行教學,課上往往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是被動獲取知識。盡管在課堂上設置了一些教師與學生交互的部分,如提問、討論、布置作業等,但總體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理論知識教授,這對于對實踐能力要求很高的Java技術是遠遠不夠的。此外,高等院校本身又缺乏項目實踐的軟、硬件環境,加之能有機會參加企業實訓的學生數量有限,所以現行的Java課程教學實踐環節大部分是在學校的實驗室完成。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只是照搬網絡、教材上的案例在機器上運行,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二)教師缺少項目實踐經驗
一方面,高校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招收新人充實師資隊伍時,過分注重學歷門檻,輕視實踐經驗,導致高等院校絕大部分教師都是碩士、博士研究生畢業后直接走上講臺的。他們大多缺少大項目開發的經驗,指導學生實踐能力相對較弱。另一方面,軟件開發人員又不大適合教學工作。所以,教師必須不斷學習,積極參與企業實際項目的開發,努力提高自身實踐技能。
(三)Java技術課程單一,尚未形成體系
現在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針對Java技術的課程設計,一般僅開設了Java語言程序設計及Jsp等相關課程,而鮮有開設J2ee、JavaME等Java技術的后續課程[3]。由于沒有后續課程的支持,很多學生無法自學J2ee-、JavaME等Java技術,導致學生無法較全面系統地掌握Java技術。J2ee、JavaME等相關知識及應用開發經驗的欠缺,導致學生所學知識與社會需求脫節,以致畢業后職業競爭能力不強。
(四)缺少合適的Java教材
教師在授課前往往面臨一個難題,就是沒有合適的教材。據不完全統計,約90%以上的現行Java教材的課程設計順序趨于一致,即課程內容以語法知識為主,實例以數學問題和經典算法為主,課程的知識結構設計仍然停留在學科體系階段。課程內容如此序化,將程序設計所需的一體化知識孤立化了,導致學生不能較全面地理解Java技術。
二、面向企業需求的Java教學改革策略
(一)激發學生學習Java技術的興趣
展示Java技術魅力,讓學生初識Java技術就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首先可以通過展示多個有趣的案例、好玩的游戲、優秀的網站或學生熟悉且使用過的某個管理系統,讓學生真切地感到Java技術的魅力,讓學生剛一接觸Java技術,就產生濃厚的興趣。其次是通過Ja-va、.net等IT業主流技術所占的市場份額,薪酬排名,成長空間,輔以優秀人才成才經歷等翔實的數據、生動的案例,讓學生認識到學好Java技術對個人的成長、職業去向乃至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性。
(二)創新現行教學模式
1.以項目為依托,圍繞典型的項目開發過程授課。Java課程內容既豐富又零散,既有抽象的概念,又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因此,以成型的項目案例為依托,將書本上孤立的知識點通過項目串聯起來,逐步演示項目案例的開發步驟,直至最終完成整個項目,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模式。同時,要求教師當場編寫程序,演示分析、排錯、推導、調試過程,學生與教師同步編程。這種教學模式,不但讓學生學到了知識,還提高了學生對項目的分析、規劃、實施的能力,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2.改大班授課為小班授課?,F行的Java課程教學不論是理論授課,還是上機試驗多以大班為主,課堂上往往一個教師要應付六七十個學生,甚至更多。這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卻得不到教師的及時指導。應改變大班授課和大班上機實驗的現狀,改以小班為主,保證學生在課堂及上機實驗遇到問題時,能夠及時得到解答。3.教學內容不拘泥于固定的教材。Java語言的知識點多、散、更新快,市場上的Java語言教材多是面向基礎理論加幾個編程案例的課程設置模式,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而較厚的學習指南類書籍又難以用于學時有限的大學課堂教學。要達到讓學生既能學懂基礎知識,又能提高實踐能力,就要求教師不能完全拘泥于一本教材,要廣泛涉獵相關知識,不斷歸納總結,及時更新知識儲備,提高自身教學能力。
(三)改革現行成績考核模式
現行的Java課程成績考核一般是在學期末,以筆試考試的形式進行,這對一門實踐性很強的Java課程來說存在一定的缺陷。成績考核方式對學生學習的方式和態度影響很大。如果只采取筆試考核的形式,為了應對期末考試,很多學生學習Java知識可能僅限于教師授課內容;而只用開放實驗或課程設計的方式進行成績考核有可能導致部分學生抄襲現成的代碼而不求甚解。筆者認為期末考核成績應由兩部分組成,即“筆試+程序演示”。所謂的程序演示就是授課期末,學生應上交一個自行開發的小程序并現場演示,同時解釋程序所用到的相關知識及自己開發程序的心得體會等,然后教師根據學生演示效果對其進行評分。
(四)多渠道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1.成立Java興趣小組或項目開發小團隊。鼓勵學生成立Java興趣小組或項目開發小團隊,通過開發小游戲、小程序或虛擬項目等形式分工協作,體會從需求論證、系統設計、建立模型、代碼編寫、系統測試等項目開發的全過程。通過定期交流、分享心得、總結經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2.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除了課堂教學和上機實踐教學外,學校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爭取IT企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訓崗位,并延長實訓時間,真正讓學生學有所獲。實訓平臺覆蓋學生的數量有限或根本不具備校企合作條件的學校,應積極鼓勵學生利用課余、周末、節假日時間,通過多種渠道參加軟件開發,增強實戰能力,為走向社會打好基礎。
(五)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競賽
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各類各級Java編程競賽[4],如:ita(t全國大學生編程比賽)、robocode(IBM的坦克機器人戰斗仿真引擎)等。通過競賽,一方面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另一方面,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在一個較高的層次上得到檢驗和提高,增強學生學習Java技術的興趣,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六)鼓勵教師參加專業培訓、企業實訓,提升教師實踐能力
Java技術是綜合性的工程技術,工程經驗非常重要,而獲取工程經驗主要源于一線的開發和實踐,這點正是教師所欠缺的;如果不彌補這一點,便很難站在整個Java技術體系的高度把Java技術講透徹。針對高等院校教師缺少Java實踐經驗的現狀,學校應創造有利條件,鼓勵教師到軟件公司培訓甚至參與軟件公司的實際項目開發,努力提高自身實踐技能。通過總結幾年來在Java課程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探討了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從課程設計、教授、實訓、成績考核、成立興趣小組等多個方面探討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通過教學實踐,發現這些方法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動手能力,也增加了學生畢業找工作的砝碼。同時,還有效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作者:侯暢王阿川工作單位:東北林業大學
- 上一篇:黨的群眾路線活動部署會講話3篇
- 下一篇:四風問題查擺材料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