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損檢測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
時間:2022-02-24 09:36:52
導語:無損檢測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針對無損檢測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特點,將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的實例引入無損檢測課程的課堂教學環節,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不僅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無損檢測課程的重要性,而且使學生對無損檢測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得到加強。
【關鍵詞】無損檢測;課堂教學;教學改革;教學效果
無損檢測是針對我校材料類專業本科生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也是一門理論上綜合性較強,又非常重視實踐環節的課程。無損檢測課程的內容較多,涉及無損檢測的目的、意義及作用,對各種常規無損檢測技術(超聲波、射線、磁粉和滲透檢測)分別進行了介紹,還集中介紹了一些無損檢測新技術[1]。該課程多為陳述性知識,專業術語多,各部分內容相對獨立,導致該課程的系統性較差,教學難度大,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從而使學習興趣受到影響。因此,對無損檢測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專業知識的學習,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借鑒其他課程的教學改革思路[2-6],從教學內容的優化、檢測實例的引入、學習成績的評定等三個方面入手,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對無損檢測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教學內容的優化
無損檢測課程的內容很多,包括無損檢測概述、常規無損檢測方法及無損檢測新技術。由于課程學時較少,很難對每一種無損檢測方法都進行詳細介紹,因此要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優化,適當取舍,突出重點。在學時數的分配上,適當地向超聲波檢測和射線檢測傾斜,對無損檢測概述、磁粉檢測和滲透檢測僅作簡單介紹,對于渦流檢測和無損檢測新技術等介紹較少。這樣可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清晰的整體認識,便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為了適應大學本科教育擴大知識面、淡化專業、強化素質教育等教學改革的需要,對于講到的每一種檢測技術,只簡單介紹其檢測原理和檢測方法,重點突出對檢測結果的分析和應用實例的介紹,而對有關檢測設備的工作原理、技術條件、制造方法以及傳感器技術等基本未作介紹,目的是使大學本科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有關無損檢測的基本理論和檢測方法的基本知識。
2檢測實例的引入
2.1在概述內容中引入實例
無損檢測概述部分的內容很多,包括無損檢測的概念、物理基礎、工作內容、目的、發展、常規無損檢測方法及其選用。由于均為概括性的介紹,該部分內容顯得較為繁雜,加上專有名詞眾多,學生學習起來往往摸不著頭緒,感到無從下手,從而導致學習興趣不高,進而影響后續內容甚至整個課程的學習。這時,可將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的檢測實例引入概述內容的課堂教學環節。在介紹無損檢測概念之前,可先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如挑雞蛋、挑西瓜、挑暖壺等,從它們共有的特征出發,自然而然地引出無損檢測的概念,既便于學生接受,又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在介紹無損檢測的重要性之前,可先舉一些工業生產中由于忽視無損檢測而導致的重大安全事故,如鍋爐爆炸、橋梁斷裂、飛機墜毀等,讓學生從這些嚴重事故和深刻教訓中領悟到無損檢測的重要性,進而認識到學習無損檢測課程的重要性。
2.2在相關內容中引入實例
超聲波、射線、磁粉和滲透檢測是四種常規無損檢測方法,它們在課程內容中各占一章,但這樣人為地分割之后,割裂了四種常規無損檢測方法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容易給學生造成一種錯覺,使學生認為四種無損檢測方法是彼此獨立、互不相干的。各種檢測方法雖然在適用材料和缺陷等方面有所不同,但仍可以相互補充,沒有哪一種無損檢測方法是萬能的,只有將它們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才可以完成生產中的無損檢測任務。比如,對于材料內部的缺陷,可以采用超聲波檢測,也可以采用射線檢測。前者對面積型缺陷靈敏度較高,無需防護;后者對體積型缺陷靈敏度較高,對人體有害,須加防護。再比如,對于表面和近表面缺陷,可采用磁粉檢測和滲透檢測,其中磁粉檢測僅適用于鐵磁性材料,而滲透檢測對材料沒有嚴格要求,但僅適用于表面開口缺陷。這時,可在相關內容講完之后,引入一些檢測實例問題,如:為什么生產中經常將超聲波檢測和射線檢測結合起來使用?要檢測玻璃表面有無人眼不可見的裂紋,最好選用哪種無損檢測方法?前一個問題可讓學生分析超聲波檢測和射線檢測的區別和聯系,如適用缺陷、檢測厚度、防護要求、成本高低等等,從而認識到兩種檢測方法各有優缺點,結合起來使用正好可以取長補短。后一個問題可讓學生分析磁粉檢測和滲透檢測的區別,最重要的一點是適用材料的不同。這樣可以將不同章節不同檢測方法的內容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把專業基礎知識與工程實際問題緊密聯系起來,拉近了課堂教學與生產實際之間的距離,從而使學生對無損檢測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得到加強。
3學習成績的評定
通常課程的考核辦法是考試,傳統的課程考核采用試卷進行筆試,即“一卷定乾坤”的考核模式。但是,將這種考核方式用于無損檢測,會產生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方面,無損檢測課程的內容涉及面廣、概念多、理論性和實踐性均較強,傳統純知識記憶的考核方式無法全面衡量學生的綜合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制約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另一方面,這種考核方式會導致學生不注重平時學習和實驗環節,一味應付考試,甚至會出現平時上課認真聽講、勤于思考的學生的成績反而不如一些平時不好好學習、臨考前搞突擊的學生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此,改革無損檢測課程的考核方式,采取平時成績、實驗成績和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定,各項成績均在總成績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這種考核方式的改革,有利于全面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科學地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期末考核在考核內容上也進行改革,考核的重點是學生獲取專業知識的學習能力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A知識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對課程中基本內容的掌握程度,綜合分析題型主要側重考查學生對無損檢測方法的整體把握、正確選用以及對無損檢測結果的準確判斷。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繼續學習的自信心,又便于反映學生對本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F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4結語
通過對無損檢測課程教學進行改革與探索,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學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同時也應看到無損檢測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艱巨性,只有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探索、總結、改進,才能使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
作者:張清 陳君 單位:河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李喜孟.無損檢測[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2]李冬云,江莉,衛國英,等.“材料表面處理”課程的教學改革與探索[J].科技信息,2014(8):269.
[3]吳苗苗,馬向東.《材料現代分析方法》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4(13):34,48.
[4]劉瑞平,趙會友,吳苗苗,等.《材料科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科技視界,2015(7):46.
[5]張子英,何亮.《工程材料學》的教學改革與探索[J].科技視界,2015(20):53,286.
[6]逄顯娟,宋晨飛,劉敬超.《材料概論》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技視界,2015(22):83
- 上一篇:淺談施工項目成本控制的具體做法
- 下一篇:低碳旅游可持續發展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