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過程高職軟裝飾課程教學體系建設
時間:2022-11-25 04:09:24
導語:工作過程高職軟裝飾課程教學體系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在滿足于物質條件的基礎上,對自己的生活和居住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這樣的背景下,軟裝飾設計行業興起并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為此,室內軟裝飾設計課程在職業院校的建筑裝飾專業設置,并不斷進行教學課程改革進程,以培養跟隨時展的軟裝飾設計人才,出于這個角度的考慮,本文以室內軟裝飾設計的教學改革為主要的出發點,重點研究軟裝飾課程教學體系的建設。
[關鍵詞]軟裝飾課程;教學體系;任務驅動
我們國家的高職課程改革之路大約經過了三個最為主要的過程,第一個過程就是在20世紀90年代,基于實踐為主的課程改革,教高【2000】2號文明確指出制定教學計劃的基本原則:要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制定專業教學計劃?;A教學要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課教學要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增加實訓、實踐時間和內容,實訓課程可以單獨設置。這次改革最大的亮點就是增加實踐課程環節,特別是集中實訓的環節。第二個過程就是基于能力本位提高的課程改革,教高[2006]16號文的,改革達到高潮。16號文明確指出:高等職業院校要建立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課程改革的特征主要體現在“能力本位”、“任務訓練”、“學生主體”的原則。在人才培養上,對職業能力內涵的理解更側重于職業適應力。第三個過程,就是基于工作過程為本位的課程改革,2004年,教育部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聯合頒發了《職業院校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指導方案》重點指出“課程開發要在一定程度上與工作過程相聯系”的課程設計理念,這一理念的提出,就相應的促使了我們課程建設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設計。
室內軟裝飾課程教學作為我們各個高職院校建筑裝飾專業的一門比較重要的課程,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軟裝飾設計課程建設的一系列弊端也開始逐漸顯現,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任何課程的實施必須首先確定一個比較明確的教學目標,所有的教學內容都應該圍繞著教學目標的實現來組織,所以教學目標的設置是非常重要的,當下的教學目標主要分為三個,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職業素養目標,之前在教學中大家對知識與能力目標的設置關注比較多,對于職業素養目標的關注較少,隨著我們的課程改革“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改革思路,以及我們軟裝飾設計這么課程實用性比較強的學科的特點,職業素養的目標的制定十分重要的。第二,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教學內容的選擇容易照本宣科、缺乏歸納性和組織性,軟裝飾課程的教學內容包括構成學、材料學、色彩學、人體工程學以及空間界面處理等內容,內容比較廣,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一個有效的教學內容建構。第三,課程的教學實施評價標準單一。
3基于工作過程軟裝飾課程體系的建設思路
基于工作過程軟裝飾課程體系建設分別從課程內容的選取、課程整體設計、課程教學實施三方面進行具體的分析。
3.1課程內容的選取
軟裝飾課程的內容相對比較多,范圍比較廣,在具體內容選取過程中我們需要遵循根據軟裝飾設計崗位特點來選取我們的學習內容,將一些比較小的知識點根據崗位能力進行綜合。
3.2課程整體設計
根據室內軟裝飾課程的特點,將室內軟裝飾課程的內容采用打散分包的方式,以項目化來整合教學內容,然后通過各個任務的設置將知識點進行整合,根據這個思路,我將室內軟裝飾課程的內容分為三個項目,室陳設品設計、室內陳設風格的設計和室內陳設空間的設計,然后將具體的項目分為具體的任務結合課時來整合內容。通過這樣的一個設計,將原來的散的知識點通過一個項目的方式呈現,學生在完成項目的具體任務中提高了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的水平,通過一個個小任務的完成最終做完整個項目,也理解了具體的室內軟裝飾設計的一個工作流程。
3.3課程教學實施
課程的教學實施包括課程的教學方式,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建設理念要求我們在具體的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考慮具體工作場景,主要采用的方式有情境式教學,這種教學形式完全可以借助當下流行的虛擬仿真現實技術進行實現,還有項目式教學、案例教學、交互式教學及課程信息平臺的建設,實現我們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多樣化。但是在課程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會或多或少的出現一些小小的意外,與預期的教學計劃不一致,這就需要我們作為教師的進行一下教學反思,來不斷的改進和完善我們的教學。
以上的幾個部分,是我個人關于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軟裝飾設計的課程建設的幾點分析,結合我的軟裝飾設計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的反思,社會在不斷的發展,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斷的前進,這就需要我們教師不斷改革和更新我們的課程建設,從而培養出更多的適合職業崗位的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
作者:武峰 單位:山東科技職業學院
- 上一篇:淺談中藥調劑技術課程教學設計
- 下一篇:飼料生物工程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