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英語翻譯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時間:2022-09-26 10:55:43
導語:實用英語翻譯課程教學改革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翻譯是語言交流的工具,也是思想的橋梁和紐帶,幫助不懂源語的人通過譯文明白原文的意思、表達的情感和作者的寫作意圖。翻譯是英語教學最直接的目標之一,也是高職英語教學中學生應具備的主要技能之一,因而,翻譯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通過分析學生在CET-4考試段落翻譯中存在的問題,對高職院校英語翻譯課程教學進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革的實踐和探索,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及英語應用能力。
[關鍵詞]翻譯教學;翻譯技巧;課程改革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英譯漢是一門必修課,學生除了應掌握對應的一技之長外,還應該培養一定的漢譯英能力以適應全球化的需要,漢譯英能力是CET考核的內容之一??墒?,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偏好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不重視英譯能力的提升,使得這門課程往往被學生所忽視,學生在CET考試中漢譯英成績一般較低,所以,教師必須解決這門課程存在的問題,進行一些改革的實踐和探索,找到對策以提升學生的英譯水平。
1高職英漢互譯教學情況綜述
長期以來,在英語教學中,漢英翻譯被學生忽視,課本中沒有翻譯理論與實踐的傳授,使得這門課程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第一,學生的漢譯英水平有待加強。該現狀可在每年學校PETS和CET考試中發現端倪,舉例來說,我校公共英語學生的考試結果分析,一部分同學放棄段落翻譯,答題紙上這部分一片空白,可是該部分的比率占總成績的15%。所以,漢譯英部分成了學生考試丟分的主要板塊,影響考試通過率和考核指標。第二,英語教學未重視翻譯。主要表現如下:部分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方面,認為只要掌握一定的詞匯量就能學好翻譯,學生對翻譯理論與實踐知之甚少,使得學生對翻譯教學和實踐操練缺乏興趣。另外,教師授課內容的選用往往以書本上的練習為主,缺乏根據學生的就業導向及愛好對翻譯教學內容進行修改,形成所授內容與大眾就業需求分離,削弱了學生對翻譯的興趣。最后,教學形式單調乏味,大多以教師為主導,采用“滿堂灌”,忽視了傳授翻譯方法和技巧的優先性(胡少紅,2014)。
2英漢互譯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
英漢互譯能幫助學生了解兩種語言在文化取向、思維邏輯、句法構造、表達習慣等諸多方面的差異。高職學生的英語水平相對不高,他們在上大學前沒有接觸過英漢互譯理論與實踐,所以他們對句子的翻譯往往是“字對字”的直譯(literaltranslation)(王芳、陳先貴,2015)。例如:“fortunatedog”正確翻譯應為“幸運兒”,其中涉及到中西文化差異對“狗”的理解,由于在翻譯課堂上沒有系統深入地學習英漢兩種語言文化差異,很多學生受制于中文的影響,把它譯為“幸運狗”,讓人啼笑皆非。由此可見,教師應當花時間為學生講解英漢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通過翻譯理論與實踐更好地夯實學生的語言翻譯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馬俊波,2010)。此外,高職學生學習習慣欠佳,語言基礎相對薄弱,課堂中相關的內容和佳文英譯的欣賞對于激發大家的英語學習欲望至關重要,以日本“日立”公司(Hita-chi)為例,其廣告詞“inspirethenext”的翻譯有兩種策略:直譯法和意譯法,分別漢譯為“不斷激勵下一代”和“創新無極限”,教師對兩種譯法及其技巧進行仔細講解能有效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3英漢互譯教學現存問題
考慮到高職學生英譯水平現狀以及這門課程在職場中的實用性,基于問卷調查,本人認為高職公共英語漢譯英課堂教學應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3.1扭轉學生對這門課程的錯誤理解。學生是學習的內因,課堂教學要獲得理想的教學成效,首先要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高職學生學習習慣相對較差,基礎薄弱,使得他們對這門課程的認識存在誤區——從事的崗位與英語無關。英語教師作為學生的領路人,要想提高英譯水平,首先必須讓學生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改變他們對翻譯的成見。教師應諳熟這門課程的宗旨和任務,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翻譯除了能培養學生的英漢思維能力,還能讓學生感受英漢文化差異和領略異國情調的樂趣(石芹、郭春鵝,2010)。所以,教師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然后探索英語翻譯教學的改革之路,最后提升學生的英漢互譯水平。3.2注意翻譯教學素材的選擇。公共英語課每周課時只有80分鐘,且這門課程沒有專門的英漢互譯課。想要提高課堂效果,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英譯水平,精挑細選的英譯教學內容顯得特別重要。第一,內容的挑選首先應秉承實用為主。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甄選,在素材上必須凸顯學生的就業職位,可以選擇電影英語或新聞英語,或日常生活用得上的生活英語,幫助學生活學活用,把握“應用為先,實用為度”準則(江峰、周露,2016)。第二,內容的選擇應恪守不斷創新的理念。千禧一代大學生熱衷新鮮事物,喜歡標新立異,教師應盡可能與時俱進,追求新穎奇特內容,體現個性化,只有這樣才有新鮮感,喚起學生的好奇心。第三,翻譯教學素材的選擇應做到情趣性與審美性的融合,考慮到學生英語基礎的實際情況,英譯內容中應甄選滿足學生好奇心的內容,還應從英美影視劇、歌曲中挑選一些通俗易懂的中英文對照字幕,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翻譯的魅力。
4英譯漢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傳統的翻譯教學大多采用先講解翻譯理論和技巧,然后進行翻譯實踐的教學模式。而對于學習興趣不高的學生而言,空洞抽象的技巧學習會讓他們感到高深莫測,易產生厭倦感。所以,在翻譯教學中,該部分的教學應通過具體操作,實現翻譯理解和思維轉換,然后通過教師指點,歸納句型結構和切換思維模式。從簡單到復雜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改變傳統的“教師中心論”的教學定式,使學生由被動變成主動,成為知識的探討者。下文將具體探討如何嘗試不同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習效率,并以2016年6月大學英語四級段落翻譯真題為例?!肮Ψ颍↘ungFu),作為中國武術的代名詞。最早源自于古人自衛的需要、狩獵活動以及中國的軍事訓練。它是老少皆宜的中國傳統體育運動的一種。它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中國文化的獨特元素。作為中國國寶的功夫,有多種多樣的樣式,在世界上練得最多的武術形式。有些樣式模仿了動物的舉動,另外也受到了中國哲學思想、神話和傳說的啟發?!保ㄒ唬┕Ψ颍↘ungFu)——中國武術的代名詞最早源自于古人自衛的需要、狩獵活動以及中國的軍事訓練。先給出本句中核心詞匯:代名詞(common-lyknownas)、追溯到(derivefrom,generatefrom);主要句型結構S+V+O。然后給出參考譯文和解題思路:【參考譯文】:TheoriginofChinesemartialarts,(whichis)commonlyknownasKungFu,canderivefromthenecessitiesofself-guarding,huntinginitiativesandmilitarypracticeinprimitiveChina.【解題思路】這兩個句子都提及了中國武術,可以考慮將兩個句子合譯為一個句子?!按~”可以翻譯為過去分詞短語“commonlyknownas”,作定語修飾先行國武術,兩個逗號之間的成分為插入語,其中非限定性定語從句可以簡化為過去分詞短語。(二)老少皆宜這句話主要給出句型結構即可:S+be+O+(which+定語從句/done+by+…)。譯為:evolveinto,developinto,growas等)(四)作為中國國寶的功夫,有多種多樣的樣式,在世界上練得最多的武術形式主要句型:S+V+O或S,PP.+V.+O…;主要詞匯:“國寶”(nationaltreasure)?!緟⒖挤g1】KungFu,whichisthenationaltrea-sureofChina,adoptsvarietiesofdifferentstylesandisthemostfrequentlypracticedformofmartialarts.(插入語譯法);【參考翻譯2】ThenationaltreasureofChina,knownasKungFu,employsherdsofdifferentstyles,becoming/whichhasbecomethemostfrequentlypracticedformofmartialarts.(分詞譯法);【解題思路】把句子主語換成中國國寶,后接省略了過去分詞短語“knownas”作為插入語,最后用“be-coming”現在分詞作結果狀語。試比較兩種參考譯文,這兩種種參考譯文都比較符合英文的表達習慣,“knownas”是“whichisknownas”的省略形式,相當于一個插入語,使句子更有層次感和立體感。(五)有些樣式模仿了動物的舉動,另外也受到了中國哲學思想、神話和傳說的啟發句型:S1+V1+O1+…,whileS2+V2+O2+…,“while”前后兩句進行對比;詞匯:模仿(simulate)、啟發(stimulate)?!緟⒖甲g文】SomestylesofKungfusimulatesthebe-haviorsofanimals,whileothersarestimulatedbyChinesephilosophicalthoughts,fairytalesandlegendarystories.【翻譯思路】漢語中“模仿…”主動態的標記詞,需用被主動態,“simulate”最為貼切,“受到了”為被動結構,對應“bestimulated”。這種啟發式的翻譯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定語從句、插入語、非謂語動詞等句型結構的魅力,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提高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還鍛煉了自身的語言應用能力。
5結語
鑒于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基礎較為薄弱,教師應對教學方式的更新進行積極的摸索和總結,做到與時俱進,從中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改革之路。教師可以采取從實踐到理論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從而實現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和翻譯水平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胡少紅.高職學生英語應用翻譯能力的培養及教學改革[J].中國教育學刊,2014(S1).
[2]江峰,周露.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特點研究[J].上海翻譯,2016(1):55-56.
[3]馬俊波.基于職業教育理念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中國現代教育,2010(14):101-103.
[4]石芹,郭春鵝.高職院校英漢翻譯教學問題淺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0(13):223-224.
[5]王芳,陳先貴.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15(12):83-86.
作者:余秋平 單位: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外語學院
- 上一篇:幼兒歌曲演唱教學創新與實踐
- 下一篇:八年制醫學生臨床實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