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人才培養設計課程教學研究
時間:2022-11-18 09:42:07
導語:醫學人才培養設計課程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言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17年2月《“十三五”全國人口健康信息化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人口健康信息化和健康醫療大數據是國家信息化建設及戰略資源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支撐。當前利用大數據分析與處理技術開展基礎醫學研究、藥物研發、臨床診療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如火如荼,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健康醫療領域內帶來了深刻的影響。為了培養醫學生的計算思維與程序設計能力,提高畢業生的崗位勝任能力,國內很多醫學院校將程序設計模塊作為計算機通識教育中的一部分教學內容。隨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目前醫學院校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因此,大數據背景下,醫學院校程序設計教學改革迫在眉睫。筆者將深入分析目前醫學院校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對該課程進行教學改革的思路與方法。
2.醫學院校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2.1教學內容相對滯后。根據前期調研的數據表明,國內醫學院校的程序設計課程選擇的程序語言有C、VB、Access、VisualFoxPro等,從實用性角度來講,這些程序設計語言對于醫學類專業學生已經基本沒有“用武之地”。例如,目前部分醫學院校仍然開設關系數據庫程序設計。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的興起,傳統的關系型數據庫已難以應對爆發式增長的以圖像、音頻、視頻等非結構化數據為主的海量數據[1]。此外醫務工作者利用傳統的程序設計技術對健康醫療大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開展科研活動也變得“心有余而力不足”。2.2教學中計算思維能力培養不夠。醫學院校程序設計教學偏重于語法、函數、程序結構的講解以及程序實例的分析,學生實驗課完成驗證性實驗任務。學生完成程序設計課程的學習后,初步可以使用程序設計語言完成簡單的應用,但是利用程序設計技術解決所學專業領域問題的能力卻有待于提高。計算思維培養與應用能力提升是相輔相成的[2]?!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程序設計課程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程序設計應用技能,還要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3教學形式與教學方法單一。目前很多醫學院校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仍然以傳統的理論講授為主,輔以實例分析演示。程序設計課程對于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來講,屬于通識基礎課,一方面學生本身重視不夠,另一方面知識內容相對來說比較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能很好地調動起來,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3.醫學院校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思路與方法
3.1教學內容改革。大數據背景下,為提升畢業生崗位勝任能力,提高應用型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程序設計課程編程語言建議使用Python程序設計語言,主要有以下原因:(1)為了增加今后就業砝碼,很多醫學類專業學生選擇在校期間考取計算機二級考試證書。2018年9月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NCRE)增設Python語言程序設計模塊。程序設計課程將Python語言作為教學內容,可以為學生準備計算機等級考試奠定基礎。(2)Python程序設計語言學習難度相對較小,比較適合初學者,尤其適合沒有工學類課程教育基礎的醫學專業學生。從近幾年的發展趨勢來看,Python必將成為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課堂教學的主流程序設計語言。(3)以健康醫療大數據為代表的醫療衛生領域新業態,對醫務工作者也提出了新要求。Python編程技術可以作為學生在校期間或者就業后進行科研創新的重要手段。3.2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教師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計算思維能力,積極推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3]。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是指學生課前可以通過SPOC對課程理論教學內容與案例提前預習,課堂上教師安排0.5-1學時答疑解惑,講明講透一些共性問題,課堂剩余時間安排引導學生分組討論醫學應用案例,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教師可以及時回答討論過程中小組提出的問題,課后各小組要將思路用程序代碼實現,作為作業上交,教師根據完成情況評定分數作為本課程平時成績的一部分。與此同時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也逐步融入到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3.3教材的建設與改革。程序設計課程教材眾多,但是真正適合醫學院校自身情況的教材鳳毛麟角。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建議以“量體裁衣”的原則建設教材。教材建設與課程定位、學校生源、學校所處地域、授課對象專業等因素息息相關。教材的編寫力求在教學內容與形式上加以改革,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以理論為指導,以實踐為目的,采用實踐鞏固理論、理論指導實踐的循環模式。教材應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導向,淡化復雜高深的理論,突出以基本理論、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目標。教學實例應以醫學實際案例貫穿教材,這樣更加貼近學生的專業領域,便于理解掌握。
4.結語
面對健康醫療大數據蓬勃發展與醫學院校計算機通識教育課程學時不斷被壓縮的現狀,勢必要求教師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思維能力和健康醫療大數據分析處理能力,以此適應健康醫療模式產生的深刻變化,進而提升健康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張華.大數據背景下獨立學院數據庫課程體系建設構想[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2):125-127
[2]于寧,戴紅,安繼芳,常子冠.基于計算思維能力培養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計算機時代,2017(9):72-74
[3]冉娟,張鋼.獨立學院非計算機專業Python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7(9):15-20
作者:王曉東 王呼生 吳雅琴 單位:內蒙古醫科大學計算機信息學院
- 上一篇:高校太極拳課程教學探究
- 下一篇:微課程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研究
精品范文
10醫學檢驗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