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化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時間:2022-11-26 02:44:10

導語:OBE理念下化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OBE理念下化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摘要]產出導向理念,是師范類專業認證遵循的三大理念之一,其又稱為基于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理念。化學專業課程與教學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環節,但目前化學專業的課堂教學與OBE理念并不匹配。本文基于OBE理念從化學專業課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四個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探討,以期能提高化學專業課堂教學質量,達成畢業要求,從而達到專業認證的要求。

[關鍵詞]OBE理念;課程教學;教學改革

1引言

2016年12月,教育部下發了《關于開展師范類專業認證試點工作的通知》。在通知中明確提出,師范類專業認證試點工作將在河南、廣西、江蘇等省份開展[1]。專業認證最早起源于工程領域,隨后推廣到醫學、教育等領域。師范類專業認證遵循“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和持續改進”三大認證理念。其中,產出導向理念,又稱為基于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理念。根據OBE理念,要求教學過程中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線路圖(投入—課程—效果),重點在于明確學習要求(即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學到什么),然后根據學習要求確定課程體系,組織教學,并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以確保最終學生能達到所設定的畢業要求[2]。OBE理念的實施,有5個關鍵步驟[3-5]:(1)確定可測評的學習成果,要求所確定學習的成果可以進行量化評價;(2)形成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在體系中應明確每門課程對學習成果有確定的貢獻;(3)確定教學策略,關注學生學到了什么;(4)自我參照評價,評價聚焦在學習成果上;(5)逐級達成,將學習進程劃分成不同的階段,制定出每個階段的學習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逐級達成學習目標,最終達到畢業要求。學生的學習成果通過課程教學實現,因此,化學專業課程與教學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環節,但目前化學專業的課堂教學與OBE理念并不匹配。本文對OBE理念在化學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實施進行探討,以期對對現有的課程教學進行改革。

2化學專業課堂教學現狀

2.1學生學習主動性相對較差。隨著微課、慕課等線上教學的興起,學生知識的獲取渠道不再僅限于線下學習。學習途徑的多樣化,導致學生對線下課堂學習積極性下降。此外,“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悖論也使得許多學生對化學專業課程的學習不求甚解,一切課程均以“通過”為目的。若教師照本宣科的教學,將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減弱。2.2教師課堂教學方式相對單一。目前化學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模式仍以傳統的講授法為主,輔以投影儀等教學手段,教師一個人獨撐整個課堂,并且課程教授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手段外延有限,學生參與反饋的模式也基本以傳統的作業為主,其最終的結果是導致學生對教師所教授內容的學習效果差。2.3課堂上師生交流互動相對較少。授課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交流互動的過程,良好的課堂互動有助于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然而,由于當前化學專業課程學時減少、學生學習積極性差和部分教師本身教學知識薄弱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教師降低或者減少互動環節的設置,形成“滿堂灌”的教學局面。

3基于OBE理念的課堂教學改革

課堂教學設計一般包括課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四個方面?;贠BE理念的教學,應做到:(1)教學目標對接課程目標,進而對接畢業要求。(2)教學內容需要重組以支撐教學目標,最終實現達成課程目標。(3)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以保障教學效果。(4)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合理的教學評價。3.1教學目標改革。高?;瘜W專業課程教學活動中,其教學目標僅關注知識與技能,而忽略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在師范類專業認證中,專業培養目標的內涵從知識、技能、情意或素養三個方面去落實,聯系到課堂教學時,剛好與三維教學目標相對應。因此,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改革,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教學過程進行要求。其中,知識與技能目標時通過課程知識的學習去落實;在學習課程知識時,根據知識獲得的過程和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設置學習情境或活動或問題解決方法,這就是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落實;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落實的過程中,會引起情感、態度或價值觀方面的變化,從而達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3.2教學內容改革。教學內容的選擇決定著學生“知什么、會什么”,直接影響著化學專業畢業要求的達成。因而教學內容選取時應當注重內容的專業性、思想性、前瞻性。所謂的專業性是指,課程內容要有鮮明的專業特點;思想性是指,教學內容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師德教育等課程思政的內容;前瞻性是指,課程內容應包含中學課程改革研究的最新成果、學科發展動態和學科前沿知識等。為了使教學內容具有上述的三性,選取內容時的做法如下:(1)研讀教材,分類梳理教材內容,從中提取出涉及的:學科知識、過程與方法、課程思政元素的素材。(2)對分類梳理后的重要的知識點或過程與方法、課程思政素材等不同類別教學內容進行擴充與深化。在化學專業學科知識方面,可以從思考知識點屬于什么類別的知識,它承載的具體知識是什么,它與什么知識相關等方面是擴充和深化;在過程與方法方面,可以考慮這個知識應用在生產生活社會的哪些方面、它的應用過程是怎樣的、它的問題解決的方法是什么、通過什么活動學習這個知識效果會更好等方面去擴充和深化;在課程思政方面,可以從以下兩方面挖掘客課程的思政元素:首先,可從思政經典理論的出處和背景出發挖掘課程思政的切入點,發揮課程思政的聚焦作用。其次,可從涉及學科相關知識的時政素材出發挖掘時政案例對課程知識的補充作用和育人理念。(3)從學生經驗基礎、教學單元需要、課堂實施效果等方面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審定與進一步優化。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和教學單元需要,調整教材中一些知識的呈現順序。對查找的素材進行分類,通過預設思考對課堂實施效果最好的是什么素材,這個素材怎么使用效果更好,可以組織什么學習活動來提高課堂實施效果等方面對教學內容進行審定和優化。3.3教學方式改革。針對課堂教學中教學方式相對單一,缺少課堂互動,學習積極性差等問題[6],很多高校教師都在不斷的摸索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如混合式教學、智慧課堂、對分課堂、EEPO教育等教學模式[7],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方式。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時代的發展要求以及OBE教學理念,運用雨課堂授課,合理的進行學習小組活動,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1)使用雨課堂授課可以更好的收集學生過程性學習的資料。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時剛需,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方便快捷地收集到學生的學習數據進行。其中,雨課堂是一款新型的智慧教學工具。它可以對教學大數據進行“全景式”記錄,為整個教學過程提供數據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8-10]。我們借助雨課堂,對學生課前預習任務的完成情況、課堂練習和互動情況、課后作業及測試情況進行收集,為形成過程性評價提供數據支持。(2)課堂教學中精心策劃和安排小組學習活動,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通過小組學習活動,學生在課堂的角色發生了轉變,很好解決了傳統課堂授課時教師“滿堂灌”的問題。同時,在小組學習過程中,需要小組成員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充分發揮群體的作用,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這對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方式。因而在課堂授課時,教師首先對班上學生進行學習小組劃分,然后指導小組成員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具體做法如下:(1)設計活動任務。(2)明確活動的預期,教師向學生表明他們需要達到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師生在活動的預期上要達成共識。(3)制定活動的規則,必須要讓所有的參與者都能夠清楚活動的規則。(4)做好活動規劃。教師要對活動的時間、人員安排、活動環境、活動中所需要的材料等活動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影響的因素做好規劃和設計,確保小組學習活動有條不紊的進行,發揮出預期的效果。(5)確定活動評價的方式,在小組活動中,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制定出評價方式,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在活動中的表現情況。3.4教學評價的改革。終結性評價是當前高校課程教學評價的主要方式,這種評價方式僅能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而無法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能力等進行評價。因此,我們除了使用終結性評價外,還引入過程性評價的方式。對于過程性評價,一方面通過評價學習過程收集到的數據(如課堂練習、測試成績、作用),另一方面采用作品評價法、學生自評法、小組互評法、調查問卷法等多種評價手段,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

4結束語

本文通過課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四個方面進行化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期望能一定程度上改變目前的教學現狀,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達成畢業要求,從而達到專業認證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田騰飛,任一明.高校師范專業認證的總體設計及實踐探索[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3):69-74.

[2]王春艷,尹志娟,李兆清,等.基于OBE理念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J].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2018,32(01):73-76.

[3]吳開信,成利剛,肖蒙,等.基于OBE理念的《運籌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9(02):135-137.

[4]李志義,朱泓,劉志軍,等.用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引導高等工程教育教學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29-34+70.

[5]王金合,曹素芳,邊傳周,等.基于成果導向教育教育理念的應用型本科《獸醫免疫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9,35(07):868-871.

[6]謝元敏,寧利川,肖立,等.基于微信平臺+聯合培養的機械制圖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9(33):115-117.

[7]荀禹.“混合式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08):7-8.

[8]朱艷凌,王順,楊菁,等.案例討論式教學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實踐[J].基礎醫學教育,2019,21(10):781-784.

[9]黃清敏.“雨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性[J].黑河學院學報,2019,10(08):118-120.

[10]孫曉燕.基于智慧教育理念的中職院校數學教學模式探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01):123-124.

作者:李蕓 崔海波 陳淵 楊黃根 單位:玉林師范學院化學與食品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