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12-30 09:38:20
導語:皮革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皮革專業是與社會生產、群眾生活緊密聯系的專業,十分強調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與社會和群體的融合。文章基于社會心理學視角,對皮革專業人才培養暴露出的問題,如學生從眾和社會趨同現象嚴重、群體消極化現象明顯、知覺選擇性傾向明顯等進行總結,分析了社會心理學對皮革專業課程的正向影響,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視角對皮革專業課程教改工作路徑等進行了規劃。
關鍵詞:社會心理學;皮革專業;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皮革專業是皮革加工技術專業、皮革制品設計與工藝專業,以及皮革化學與工程專業等的統稱,在本文中主要指涉及皮革產業產品設計、生產等工作的一大類專業[1-2]。皮革專業所培養的,是具有皮革產業所需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熟悉皮革產業運轉和企業管理基本流程,具有一定的生產、營銷及管理能力的高級專業人才。隨著我國皮革產業轉型升級任務的加劇,我國的皮革專業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高等院校皮革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需要進行一定幅度的改革。社會心理學是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的交叉研究領域,主要研究的是社會中的個體和群體在相同環境·04·第51卷第1期2022年1月中國皮革CHINALEATHERVol51No1Jan2022下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為發生及變化規律。將社會心理學引入皮革專業教改工作中,有助于幫助相關專業學生了解個體在課堂學習、社會生活,以及崗位工作情境中的心理和行為方式,從而對自身的某些心理、行為問題進行充分地認知,改變因盲目的從眾行為、集群行為給自己的學習帶來的影響。因此,本文從社會心理學視角入手對皮革專業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進行研究,旨在為皮革專業教學改革工作提供幫助,從而使該專業能夠培養出綜合素養更為優秀的產業人才。
1皮革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1.1背景分析
隨著我國產能升級工作任務的逐漸加劇,皮革產業急需從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形象中進行轉型,產業對擁有高技術、高素質皮革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3-5]。在此背景下,皮革專業的教學工作面臨較大的改革壓力,而該專業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卻并沒有緊跟時代的步伐,仍然暴露出對專業認可度較低、對行業發展前景較為迷茫,以及學習態度較為消極等問題。為此,我國開設皮革專業的院校嘗試了多種方法用以深入挖掘該專業學生進行皮革專業知識、技能學習時出現的主客觀問題,其中將社會心理學融入課改工作便是皮革專業整體教改工作中的重要一環。
1.2人才培養現狀
教育領域的社會心理學主要研究的是群體過程、說服、順從、認知失調等,是一種嘗試應用社會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方法來研究教育領域中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過程中的社會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理論[6]。從社會心理學視角來看皮革專業人才培養目前表現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點。1.2.1從眾和社會趨同現象嚴重相當一部分皮革專業學生盡管具有思維活躍、情感豐富及明確的職業發展訴求,但是在進行實際的問題分析時往往缺乏深入分析問題的能力,很容易受到網絡、其他群體的影響[7]。例如,很多皮革專業學生在選擇報考皮革專業之前并未對這一專業的學習內容、特點等進行充分分析,往往是由家長直接決定大學及所學專業;在進入皮革專業學習以后,又容易因為網絡上對皮革產業高污染、高能耗的負面形象所誤導,認為皮革專業畢業以后就是簡單地“上生產線”“參與高污染工作”等,認為皮革相關工作“收入低”“不體面”等。在這種從眾心理和社會趨同現象的影響下,有一部分皮革專業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完全喪失了信心和學習的興趣,畢業以后根本不愿意從事皮革產業相關工作,或“隨大流”選擇考研、考公務員或直接參與其他行業工作,浪費了大學時期寶貴的學習時間。1.2.2群體消極化現象明顯群體消極化現象并不是當前我國皮革專業獨有的問題,大多數非計算機、金融專業的學生往往都很容易出現群體消極化現象。造成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不外乎皮革專業學生認為未來“崗位工作環境差”“收入低”,等等。而從社會心理學視角分析,造成群體消極化現象的主要原因,則是來自于青少年的“主動污名化”心理,這是一種面對學業壓力、工作壓力、生活壓力的無力感體現,是一種悲觀、消極應對生活的“躺平”心態[8]。在長期處于這樣一種社會環境時,皮革專業的學生往往對于深耕皮革專業知識表現出一種“無欲無求”的態度,而這也恰恰是造成部分皮革專業學生“混文憑”“混畢業”心理的重要根源。群體消極化現象正在非常嚴重地影響著我國皮革專業、皮革產業的發展。1.2.3知覺選擇性傾向明顯知覺選擇性是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中的重要理念,指的是個體根據自己的興趣,有目的地將某些刺激信息作為知覺對象,把其他事物作為非知覺對象外的背景進行選擇的過程[9]。知覺選擇性本身并沒有明顯的好壞之分,如果能合理利用皮革專業學生的知覺選擇傾向性,甚至能夠很大程度上提升該專業學生對皮革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興趣。然而,如今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到來,皮革專業的學生會在非課堂時間面對大量碎片化的知識和信息,這些信息未必能夠對自身的學業、事業產生正面影響,甚至某些信息會對學生自身的身心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然而在知覺選擇傾向的影響下,皮革專業的學生往往還是會在課余時間選擇瀏覽一些輕松但無用的信息,而不會選擇額外補充自己皮革專業知識。此外,知覺選擇傾向性的影響,也助長了皮革專業不正之風,導致部分皮革專業學生價值錯位,行為逐漸不受社會良俗甚至法律的制約。
2社會心理學視角皮革專業教學問題剖析
2.1缺乏個性化培育
皮革專業是較為典型的輕工業專業,在長期的專業發展過程中大多數皮革專業均形成了一整套由理論學習到工作實踐的流程。長期以來,這種統一性的教學流程為皮革專業人才培養發揮了重大作用。然而,所有的學生都按照同樣的標準、流程開展專業課學習、實踐,大多數學生在經過長達三四年的學習以后,也并沒有完全認識到學習皮革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對自己和社會發展的作用,學校在嚴格的課程安排下也很難做到“因材施教”,無法充分發揮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優勢[10]。學生在面對這樣一種缺乏個性化培育的教學體系時,往往無法充分認識到自我與社會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也無法認識到皮革產業與社會發展之間的相互作用,只能跟隨著大眾的選擇。這種統一化、缺乏個性化的教學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皮革專業學生的從眾和社會趨同心理。
2.2缺乏社會責任感的培育
皮革產業是一種既古老又年輕的產業。說其古老,是因為以動物的皮革為基礎材料制作服裝、生活用品等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舊石器時代;說其年輕,則是因為隨著現代科技和新興材料的出現,皮革產業正逐漸從一種單純依賴動物皮毛進行產品制備的產業業態發展為一種利用現代科技和新材料不斷降低產業污染,實現皮革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新業態。在這樣一種背景下,皮革產業正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經濟責任、環境責任和社會發展責任,并不是像部分皮革專業學生所想的皮革產業只是一味以自然資源換取企業利潤的“環保性極差”的產業類型。然而,部分高校皮革專業卻并沒有將時代賦予皮革產業的社會責任傳遞給皮革專業的學生。單純地以培養學生皮革專業知識與技能為核心的教育模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皮革產業對皮革專業學生的期望。而缺乏社會責任感的人才培養體系,也很容易使皮革專業學生喪失對皮革產業的信心,逐漸形成前文所述的群體消極化現象,進一步加劇了皮革產業人才的流失。
3社會心理學視角下皮革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
3.1課程設置視角
在社會心理學視角下充分挖掘皮革專業教學問題以后,可以嘗試從課程設置視角進行皮革專業課程改革。例如,可以將傳統的專業教育與皮革產業的社會服務性質進行充分結合,以皮革專業未來工作需求為導向,按照圖1所示的課程設置思路進行課程優化。首先,對皮革專業各課程進行重新梳理。從社會心理學視角進行分析,本文認為皮革專業的課程除培養學生必須的產業知識和技能外,還必須培養學生在皮革產業發展,以及社會宏觀背景下的社會責任感。因此,在進行課程分析時應有意篩選出某些能夠將皮革產業與社會責任進行銜接的內容。例如,在“皮革與環?!苯虒W單元,教師可以將皮革產業高新技術、新型材料等與我國當前的綠色可持續、節能降耗減排等宏觀戰略融合進行分析,從而使皮革專業學生充分認識到皮革產業與我國未來社會發展之間的重大關系,使學生明白自己所處行業所承擔的歷史使命,從而降低學生的群體消極化現象。其次,在教學對象與能力目標分析環節,教師需要對班集體各學生進行個性化分解,將學生以其特征、特長進行個性化對待。例如,對于某些擅長交際的學生,可以偏重于對其管理和領導能力的培養,使其往皮革產業管理者的角度發展;對于動手能力強、思維活躍的同學,著重培養其皮革專業生產工藝、皮革服裝的設計能力等,使其往工藝、設計方面發展;而對于理論知識扎實、求學態度認真的同學,則著重培養其理論知識和理論思維,督促其考研、考博,使其深耕理論知識,往更高的科研型人才發展。最后,在充分分析課程、教學對象,以及學生的能力和目標以后,方可以進行后續的課程內容設計與教學設計,充分增強課程內容及教學設計與學生真實需求的融合性,使學生的知覺選擇性傾向于對皮革專業知識的學習。
3.2教學內容視角
社會心理學視角下皮革專業教學內容需要更加具有針對性與適用性。一方面,應根據皮革專業未來工作、科研崗位的實際需求,增減部分學習內容或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選擇是否學習某些課程。但是,在學習課程公布之時,教師要將這些課程的分析結果如實地呈現給皮革專業學生,在一種公正、公開的環境下分析新增內容對學生,以及皮革產業的作用,讓學生自己選擇某些學習內容,充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在改變其知覺選擇性傾向的同時,以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的方式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責任感。另一方面,在教學內容安排方面需格外注重實踐,不斷強化皮革專業學生的崗位工作能力。例如,學??梢詧猿帧耙詬徫宦殬I素質+崗位工作過程”為教學內容設計主線,建立與教學對象特征、能力目標相符合的教學內容。通過加強實踐學習,在實踐中強化皮革專業學生的崗位責任感,對于期望能夠進入皮革專業管理崗位的則盡量安排其在企業的后勤、行政部門開展實踐、實習;對于希望進行一線生產和科研工作的則安排其進入研發崗位、設計崗位進行實踐、實習。在教學內容的安排方面也盡量做到個性化,增強學生對參與崗位實踐的積極性。
3.3教學方法視角
從社會心理學視角分析,造成皮革專業學生從眾、消極等問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學生群體與社會發展的剝離:一方面,大學生在求學期間需要面臨從學校向社會的心理過渡;另一方面,學校往往又不能給學生提供很好的承前啟后式的實踐教育。因此,本文認為皮革專業在教學方法改革時應盡量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方法,在調動皮革專業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擺脫傳統的灌輸式課堂束縛,充分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在學習期間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較為真實的職場環境、科研環境,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入手打破大學生逃避社會、逃避責任的心理桎梏,在提升學生崗位實踐能力的同時盡早為皮革專業學生提供社會適應能力的磨練。
4結語
將社會心理學融入高校課程改革,是心理學與高等教育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本文以社會心理學為切入點,對皮革專業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進行研究,通過深入挖掘皮革專業學生心理特征及內部問題,總結出當前皮革專業教學環節普遍適用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策略。
作者:劉晶 單位: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現狀與實踐
- 下一篇:基層畜牧獸醫動物疫病診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