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會計教育改革創新思考

時間:2022-05-09 03:33:45

導語:高校會計教育改革創新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會計教育改革創新思考

一、傳統會計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一)會計教育的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脫鉤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會計教育培養的畢業生數量眾多,截止到2012年,全國有586所高校設有會計專業,每年培養的會計畢業生人數多達50萬人。但是,伴隨著就業區域性、結構性失衡,社會各界緊急需求的會計人才經常短缺,尤其是高端會計人才奇缺。

(二)會計教育功利化問題嚴重

當前,在部分高校中,會計教育越來越功利化,為使學生快速為企業所用,往往采用注重技能培養的教育模式。大部分課堂教學和會計教育只關注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以求學生快速取得各類會計證書以便就業。這種傳統的教育模式導致??平逃⒈究平逃脱芯可逃麟A段人才培養方式趨同,忽略了人才培養的層次性和人才培養深度。雖然國內也有部分高校開始嘗試通識教育和實踐教學的改革,但在提升學生溝通、批判和創新能力等方面效果并不理想。

二、協同創新機制下高校會計教育改革的內容

高校會計教育不僅是我國高層次會計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也是承擔我國會計基礎研究和技術領域原始創新的主力軍。但我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體系與社會各界需求仍存在嚴重的脫軌問題,會計人才培養導向性缺失、會計類課程教學內容和會計人才培養模式較為固化等問題,長期制約著我國會計教育和會計人才創新能力的發展,同時也是制約我國教育業發展的重要“瓶頸”。從高校會計教育體系來看,國內高校的會計教育多以將“培養復合型的高級會計人才”作為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在課程設置上,會計專業課是核心課程,嚴重忽略了會計教育相關的通識課程的設置。在課堂教學方法上,大部分會計課程采用注入式教學方法,考核標準普遍采用“為滿足標準答案而學”的考核模式,形成了“重教有余,重學不足,復制有余,創新不足”的教學狀態,嚴重制約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批判學習的動力。協同創新機制可以從根本上克服目前我國高校會計教育體系所遇到的上述問題,是我國高校會計教育改革有效推進的必然路徑。高校會計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就是打破會計教育體系發展中的“隔閡”和“壁壘”,建立適應協同創新要求的新觀念和會計教育體制,從而培養“科學研究型”“實踐創新型”的高質量會計人才。

三、協同創新機制下高校會計教育改革措施

(一)推廣會計教育專業化和多元化的協同創新

在會計教育的專業化方面,高校本科會計教育可嘗試將會計學必修課程劃分為不同的單元模塊,諸如領導力、組織環境、寫作能力、專業方向等各種單元模塊。每一個單元模塊又可細分為若干門相關課程,通過課程編號的辦法解決相關聯課程之間的先后學習順序問題。這樣,學生修到本科階段的高年級時,通過設置頂點課程計劃,幫助學生對專業課知識進行整合和梳理,形成系統、專業的會計知識理論框架。在與社會需求銜接方面,會計教育應適當加強課堂學習和各種職業能力之間的連接問題,專業知識講授盡可能達到注冊會計師(CPA)的要求。在會計教育的多元化方面,高校的會計教育課程不但要融合深入的案例研究,而且還要融合結合歷史背景和當代企業經濟問題的綜合類講座和現場團隊項目,以促使學生對問題反復思考,為學生職業生涯的探索與個人成長打好基礎。學生可通過本科低年級的經驗共享式學習,結合研讀經濟學、會計學、管理溝通、統計學和組織行為學等課程獲取必要的基本技能,培養多元化視角。在本科高年級學習中,注重專業化教學,核心課程至少應包括商業決策、數據模型與決策、組織過程及財務會計。選修的會計課程應包括:財務報表中商業分析、管理會計、兼并與收購、公司控制權市場、企業稅務籌劃等。

(二)實施會計教育和社會實際相融合的協同創新

正規的課堂講授僅僅是高校會計教育的一部分,應鼓勵學生盡早接觸專業實踐并積累研究經驗是提高學生專業思考能力的主要方法。高校會計教育的協同創新就是完善和建立新型的會計人才培養和交流平臺,優化師資配置和整合教學資源,針對各類需求主體的不同要求實施會計人才的培育和會計教育工作,以便各創新主體間開展便利的交流。高校會計教育應從與協同創新緊密相關的四大主體的利益分配機制著手,建立資源共享或優勢互補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高校會計教育的協同創新就是在培養學生認識會計問題的本質性、全面性、系統性、外部性、創新性的同時,會計教師通過會計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傳授,培養會計人才有關會計思想、會計做人、會計做事及會計創新的新型會計教育模式,其核心主線是會計教育理念。協同創新機制下的會計教育理念的內涵是以資金運動為核心的理念體系,在這種理念下引導學生學習誠信教育、創新教育、批判性教育等會計理念。協同創新下的會計教育機制首先要樹立協同創新的會計理念,主要包括強化后果理念、解惑理念、原理理念、動態理念、質疑理念、德育理念。在這種協同創新理念的引導下,會計教育將革新傳統模式,構建一種全新的輻射性教學模式,即以會計專業課程為立足點,協同、吸收相關學科的理論思維,在授課過程中著力培養學生對該專業輻射思維、創新思維、外部性思維的教學模式。

(三)大力推廣會計教育的外部協同創新

高校會計教育的外部協同創新,可通過與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與會計師事務所共建實驗室或事務所,與證券公司共建實踐創新基地等形式,讓學生深入到各個項目的具體會計實踐中去,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多層次、多種類教育平臺,形成會計課堂教學與會計課外活動,會計理論知識與會計實務操作,學校研究與不同會計主體實際需求有機結合的開放式會計教育模式。(本文來自于《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雜志。《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馬勇工作單位:南陽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