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會計教育困境與變革
時間:2022-12-17 03:21:14
導語:高職會計教育困境與變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互聯網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已經深入的影響社會的方方面面,當然也引起了會計工作的重大變化,勢必對培養會計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那么如何讓高職院校培養出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會計人才,就需要對高職院校的會計人才模式重新進行摸索,才能培養適應互聯網時代對會計人才的新需求。雖然社會各界都意識到了會聯網對行業的沖擊,但高職院校的會計教育并沒有實際的舉措應對互聯網+對會計教育的強烈沖擊。高職會計教育應對這種變化,需要從高職會計的人才培養方案著手,研究出適應這種經濟新常態的高職會計教育模式,培養出適應這種經濟新常態的會計人才。
一、“互聯網+”時代對傳統會計工作的沖擊及要求
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以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等為典型特征“互聯網+”概念快速發展,且沖擊著高職會計教育。會計部門作為企業不可或缺,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數據支撐的部門,與互聯網融合是大勢所趨。隨著互聯網逐漸融入古老且厚重的會計行業,傳統會計工作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當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成果偏少、獨創觀點缺乏、高層成果稀缺。這也給高職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聯網背景下專業界限更加模糊,會計專業和其他專業的融合越來越明顯,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會計不只再做“會計”,會計專業也變得“不專業”,社會需要“通才”。單純具備良好的會計專業技能、實踐能力的會計人才己經滿足不了互聯網時展的需要。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應積極順應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發展趨勢,時刻關注“互聯網+”對會計工作的影響以及對會計工作方法的新思路,促進高職會計教育與時俱進。從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學方法、課程體系等方面切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使“互聯網+會計”真正成為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平培養創新的重要抓手。
二、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的困境
(一)人才培養目標滯后,不能滿足社會需求?!盎ヂ摼W+”時代來得太快,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還未來得及與之相配套。這樣的會計專業培養目標側重于記賬、核算和監督,會計工作能夠勝任,但無法滿足“互聯網+”時代企業需要。“互聯網+”推動了會計信息平臺建設,加快了會計信息化技術發展。財務會計正向著管理會計的方向發展。會計的分析、預測、決策的職能越來越重要。知識互相融通的要求越來越高,云計算,大數據,在線財務決策、實時報賬、財務信息同步處理都需要學生掌握更多技能,來應付互聯網加時代的電子貨幣結算,在線財務管理的要求。這些對傳統財務會計的功能的轉變勢必對高職的對會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會計老師只有順應這種變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培養適應互聯網時代對會計人才的新需求。(二)課程設置不合理,授課效果不理想。傳統會計下設置的課程體系,基本還是圍繞財務會計的功能進行設置的,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比較陳舊,基本還是課本,實訓的模式?;ヂ摼W+”會計教育是指以大數據、云計算及互聯網為支持條件,以利用互聯網優化會計教育資源為發展理念,以互聯網創新成果與科技教育融合為推行手段,將會計、技術、教育、用戶、信息深度整合創新,提升會計教育的互聯網理念,形成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發展工具的會計教育發展新常態。最好能讓高職院校的教師團隊合作,與企業深度合作,開發出適合互聯網加的會計課程體系。同時還可以利用學校的生源優勢讓企業出專家培訓,讓學生在學校可以接觸最前沿的處理會計信息的方法。(三)教學手段單一,與時展脫離??衫媒虒W資源不足、教學手段相對單一、缺乏思路的拓寬。隨著互聯網逐漸融入古老且厚重的會計行業,傳統會計工作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一方面會計工作傳統的會計要素發生改變?;谝幌盗袝嫾僭O前提的傳統會計,在“互聯網+”時代,使用范圍和適用領域都發生了擴展。另一方面互聯網作為一種輔助工具,大大提高了會計核算工作的效率和準確率。在“互聯網+”會計時代,會計數據不能僅限于停留在封閉的會計核算范疇內,而要向以“云計算、大數據”為背景的互聯網空間發展。利用云計算,使企業處理會計信息更高效、更便捷。隨著“互聯網+”會計時代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發展,對會計工作的變革產生了有力的影響,對會計人才素能要求越來也高。作為人才培養的載體的高校,應明確“互聯網+”時代會計教育發展方向,不斷創新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在會計技術發展、會計職能轉變、會計人員轉型、會計行業變革的大背景下,通過創新教學模式,優化課程體系,強化雙師力量,實現會計服務模式更加多元化,達到學習即生成有意義互聯的過程,教學即促進有意義互聯的活動,課程即有意義互聯活動的橋梁的個性化、智慧化的教學效果。(四)教師知識結構斷層現象突出,缺少新型人才。2015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偫碓趫蟾嬷刑岢鲆贫ā盎ヂ摼W+”行動計劃?!盎ヂ摼W+”戰略上升至國家戰略。2010年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剛要》指出,要著力培養信念堅定、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二者對接,高等院校必須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和培養模式。對大數據、移動終端、云計算等新技術和新的數據來源普遍缺乏全面的了解和靈活的運用的能力,潛在風險管理、戰略選擇評估、宏觀政策預測、領導溝通交流等知識。(五)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不健全。重理論輕實踐、實務操作能力一般,傳統的評價體系還建立在日常的作業和考試上,學生以課本的知識為主,加以一些課外作業的練習,不利于根據會計各崗位確定的課程性質和特點以及學生個體差異選擇考試方式,不能真實體現學生對專業課程的掌握程度和實際操作能力。
三、“互聯網+”時代下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思路
(一)變革人才培養體系,轉移及重新規劃會計職業人才的培養重心。學生原先就是通過會計的專業書本來獲得相應的知識點,用“互聯網+”的思維會計的更加突出培養學生具有互聯網職業思維,那么就搞跨界協同,也就是跨行業、跨專業的協同,聯系其他專業的學院,搞聯合教學團隊,團隊內老師的構成應該是涵蓋市場營銷、酒店管理、電子信息化等,財務的基礎業務換成流水線,每一個崗位必須專業,才能達到專業化協同,才能完成復雜的數據采集加工。通過會計知識和會計常識教育提高會計智商和信息技術能力,通過會計見識教育、膽識教育、意識教育開啟會計情商和提高職業適應能力與溝通協調能力。(二)明確教學目標,優化課程設置。不能僅僅停留在電算化的水平上,還應加強信息技術的培養,從“互聯網+”教學實施條件入手,先社會上的企業分類,例如中小創新企業、集團企業、社會服務機構等,對每種企業進行會計崗位細分,一般中小創企業需要財務經理崗、財務管理崗、財務助理崗、審計助理崗、成本管理崗、審計助理崗、成本管理崗、稅務崗、出納崗。而集團企業需要財務分析崗、運營管理崗、綜合支持崗、資金結算崗、業務核算崗、風險內控崗、預算管理崗、業務財務崗等,把學生按照專人專崗來培養。通過會計知識和會計常識教育提高會計智商和信息技術能力。(三)豐富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熱情。通過網絡學習平臺,學生可以與教師實時互動,傳統的會計教育模式已經不適應訊息變化的時代。全新的教育模式將會替代原先枯燥無味的傳統模式。微課、慕課、網絡平臺,信息化實訓,都可以在課堂里隨意切換,智慧教室的運用,將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教和學都與時俱進。同時要加入管理會計的學習內容,真正做到與社會上需要的會計人才接軌。(四)促進師資隊伍建設學生的教育模式和培養目標的改變。就需要教師的知識的更新以及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方法的持續創新,變化。教學內容的持續擴充,要求教師不僅僅局限在課本上的知識,要經常走進企業,與企業一線會計人員多交流,補充教師本身實戰經驗的缺乏,也可以邀請企業的財務經理共同授課,建立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ヂ摼W+時代企業模式在轉變就需要轉變原有的固定的會計模式。老師要敢于創新教學方法,提升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編制符合自己學校學生特點和實際情況的具有“互聯網+”特色的課本,注意與理論知識的銜接。(五)優化“互聯網+”技能競賽與會計實訓融合式教學方式。“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社會對會計崗位有了更多的要求。會計專業畢業的學生將所學知識如何高效地運用在實際的會計實務中,以及對會計信息的運用和處理能力,都對現在的會計畢業生提出了現實的挑戰。利用“互聯網+”優勢,從具體實際出發,基于會計技能競賽和會計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可以把會計技能比賽的內容帶到日常教學中,可以給所有同學進行分組,將信息化平臺直接帶入教學,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并讓學生初步掌握真實企業環境的操作模式,實現從學校到企業的無縫對接。學校通過不斷的軟件更新,讓教師和學生不斷學習最新的會計處理方法。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習通”等相關的學習平臺,把不懂難懂的知識點拍成視頻,讓學生的學習沒有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操作不同的會計角色的工作內容,有助于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迅速提高。(六)構建學生課程達標的多元化評價體系。評價體系要以學生為本,以前主要是對學生的課程的考試成績和實訓成績給分,新的會計專業培養模式必然要有新的考核模式。新的考核模式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會計的工作能力為考核的主要參考依據。學生通過校企合作可以真實的參與到企業會計工作中。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將是他們重要的考核依據。鼓勵學生多參加會計職業技能大賽以及多參加會計專業技能證書的考試,可以采用以比賽成績代替考試成績模式或者以職業技能證書代替考試成績,鼓勵學生多參加比賽,以職業技能證書來代替課程考試。
參考文獻:
[1]黃世忠.移動互聯網時代財務會計的變革與創新[J].財務與會計,2015(11).
[2]王興山.企業互聯網時代的管理會計[J].財務與會計,2015(4).
[3]曾雪云.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變革與管理會計理念[J].財務與會計,2015(10).
作者:王玉香 單位: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會計轉型與高職會計教育改革探討
- 下一篇:會計本科教育轉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