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會計信息化教學模式研究

時間:2022-01-25 02:49:28

導語:中職會計信息化教學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會計信息化教學模式研究

一、中職會計信息化現狀及人才培養定位

1.外部客觀要求。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我國會計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逐步推進,信息化教學的應用不斷拓展和深入。與企業和市場的需求相比,我國會計人員的會計信息化水平尚不能完全滿足需求。職業院校是會計人才的培養基地,需審時度勢,改革現有會計教學模式中不適應信息化部分,培養會計行業需要的復合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綜合型人才,以適應信息化環境的需要。中等職業學校是職業教育體系的重點組成部分,在會計從業資格證取消后,繼德勤等公司的財務機器人相繼出現的當下,需及時找準定位培養中職會計專業的人才。本科和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會計的高級人才,中職學校主要著力于培養會計的基礎性人才。在人工智能、機器人、大數據、云技術、區塊鏈等信息化技術大規模應用的將來,要使中職學生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就要不斷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使其具備后續職業發展能力,才能擺脫基礎財務的淘汰危機。2.中職學校會計信息化教學的現狀。(1)信息化手段的常態化明顯不足,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構建亟待深入。信息化和網絡時代改變了整個社會經濟的生產結構和勞動結構,打破了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和會計模式,使得會計數據處理技術發生了質的飛躍。面對信息化社會和企業需求的現狀,很多中職學校采取了相應的應對措施,比如進行了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的調整,進行了課程改革,在教學中引入信息化手段。但是,傳統的中職會計教學模式仍占據著主導地位,信息化手段的常態化明顯不足,僅僅在上課時或多或少地使用多媒體手段,抑或是信息化比賽時短期突擊。這些對于常規教學沒有起到應有的推動作用,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構建亟待深入。(2)硬件設施和軟件應用等設施的更新有待加強。會計專業是傳統專業,很多學校對會計專業硬件和軟件設施的投入還是比較積極的,會計教學中使用了許多先進的教學工具。例如,利用會計多媒體教學軟件、ERP企業管理軟件等輔助信息化工具,但是會計和稅務政策時常變動,特別是近兩年來的更新變動較大,而中職學校的經費有限,軟硬件的更新速度滯后,校園網絡平臺的擴容改造、WIFI全覆蓋、信息化教學的全面實施尚需時間。(3)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有待更新。部分教師的思想認識有待提升、教學理念有待更新,總是覺得一本書、一支粉筆就夠了,沒有及時關注社會對會計人才要求的變化,沒有及時關注學生的信息化需求。實際上,教學手段的信息化運用不僅僅是在教書育人,其實也是在“教學相長”。當然,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而會計專業的教師從總量上一直處于不足狀態,加之教學任務和班主任工作總量較大,也是制約教師學習信息化手段、提升信息化素養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構建思路

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和研究離不開對教師和學生的研究,離不開對課堂教學和實訓、實踐環節的研究。因此,應以“信息化”這個紐帶,汲取傳統教學手段的優勢,聯結“兩端”,把握“兩個環節”,即聯結教師端和學生端,教師端主要關注信息化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等;學生端主要關注信息化學習方式、學習效果等因素?!皟蓚€環節”是指課堂教學和實訓、實踐兩個環節。1.加快信息化網絡輔助平臺的建設,培養會計信息化教學師資隊伍。加快校園網絡平臺的擴容改造、WIFI全覆蓋、會計教學軟件的更新。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平臺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理論知識與實踐訓練的互動溝通。信息化師資培訓應常規化,信息化師資隊伍梯隊化,將現代的信息化教學手段與教師寶貴的教學經驗相結合,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紤]教師的實際工作量問題,培訓可按學期、或按課程輪流進行,校內校外結合,系部內外結合,采用多種形式,如比賽和交流的形式都可,讓教師輕松學習,以在教學中多嘗試、多用,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為最終目的。2.改革現有的會計信息化課程體系,實現相關課程的有機融合。結合會計信息化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調整現行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以提升會計專業學生的信息化技能和水平為目的,改革現有會計信息化課程體系,使信息化教學貫穿于會計教學的整個過程,并實現它與其他專業課程的有機融合。將理論教學課程和實訓實踐教學課程的課時分配進行適當的調整,注重實訓實踐課程的教學。在理論教學課程中,開發信息化課程、網絡精品課程,利用信息化技術及時將專業知識更加全面、詳細、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同時,利用信息化手段按模塊或項目來進行課程和知識點的整合,融會貫通。比如基礎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會計課程與稅務課程的橫向融合、會計課程中相關內容的縱向融合,使學生形成多學科的、多類信息融合式的綜合性專業素養,提升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3.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式,將學生的信息化素養納入評價體系。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中職的學生相對于本科、高職的學生而言,文化基礎課的差距較大,但可塑性較強,抽象思維的學習較薄弱,直觀內容的學習更適合他們,而信息化教學手段通過聲音、圖像、動畫、互動環節、課堂即時評價等環節,更能引發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通過開發會計信息化課程相關資源的網絡平臺,提供適合中職學生學習的網絡精品課程,通過校園網、微信、QQ等網上交流平臺,引導學生在課上課下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地利用網上的專業資源優勢學習會計相關課程,借以掌握專業知識、拓寬知識面。網絡教學平臺中,教師可以記錄學生的學習狀況,并將學生的會計信息化素養納入評價體系。教師對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目標性的引導,評價方式的多元性、激勵性、層次性的變革,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改善了師生關系,提高了會計信息化教學的效率和效果。4.進一步推進校企合作,實現“線上線下-理論和實踐”知識的互補、融合。由于會計專業的特殊性,實訓課程的教學主要是根據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利用會計仿真實訓軟件,讓學生模擬擔任會計部門中的相關角色,使學生在情景模擬的教學環境中,學習會計信息化的相關知識。在實踐環節,中職學校應加強校企合作,可以讓學生去企業走一走、看一看,有助于學生了解企業的生產工藝和流程,在學習專業知識時盡快進入學習狀態;最好能深度合作,幫助學生到會計公司、軟件開發公司、各類企業兼職或實踐,實現課堂理論知識與會計應用實踐的有效結合。

三、小結

在信息化背景下,中職會計教學模式需要依據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而調整,也應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而變革。因此,學校要著力于加強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優化,教師要致力于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加強,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春華.信息化背景時代會計實訓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12).

[2]曹文瑩.信息化背景下中職會計教學模式的改革[J].當代職業教育,2014(7).

[3]白翠萍.高職創新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J].科技經濟市場,2015(2).

[4]卓麗容.中職會計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廣東教育,2017(12).

[5]孫海燕.教育信息化環境下會計教學設計研究[D].昆山:江蘇省昆山第一中等專業學校,2014.

作者:陳紅雨 單位:安徽科技貿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