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教材課堂教學論文

時間:2022-04-28 10:05:39

導語:會計教材課堂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教材課堂教學論文

會計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對于初學者來說難度大。因為在以前的求學之路上從未接觸過這門專業課,習慣了只學習語數外等文化課的學生,經過十幾年的磨煉,突然又需要接觸一門全新的課程,對于他們來說,不管是從心理上還是身體上都是一個坎,需要學生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制訂好學習計劃,按照計劃一步步前進,這樣才能把會計這門課學好。然而,會計每年都會有些變動,有些變動很小,不影響前后的連貫性學習;而有些變動很大,甚至會推翻以前學過的知識。這時候對于有會計基礎的學生來講,忘記舊知識接受新知識并沒有那么容易,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課堂教學的難度。本文中,筆者以基礎會計課程為例,總結了自己這幾年的教學經歷和一些對策。

一、中職生第一年學習會計的教學

每年9月新生開學,意味著這一年的會計教材變動基本已經確定。筆者會在上半年提前做好會計繼續教育,了解當年會計的變動,讓自己做到心中有數。等開學拿到了學校所訂的教材之后,筆者會先大概地瀏覽一遍,了解所用教材是否更新了變動的內容,根據不同的情況實施教學。(一)學校所訂教材沒有及時更新內容這種情況下,筆者需要先制訂好本學期的工作計劃,大致了解本學期需要講解哪些章節、哪些內容,在這些內容中哪些已經過時,把過時的內容找出來,做好刪除記號,然后去網上下載最新的內容或者自己買一本最新的教材,把更新的內容重新印成講義,發給學生使用。以2018—2019年第一學期為例,會計變動的地方很多,如稅率方面,財稅〔2018〕32號規定自2018年5月1號起,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或者進口貨物,原適用17%和11%稅率的,分別調整為16%和10%。這一項變化很簡單,就是稅率降低,對于新生來說,以前沒接觸過會計,第一次學習稅率,筆者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直接講16%和10%兩種情況,這樣學生就不會跟以前的17%和11%混淆。(二)學校所訂教材已經更新內容這種情況下,筆者的課堂教學會相對輕松很多,筆者只需要按照書本知識直接講課,不需要給學生區分新舊知識。

二、中職生第二年學習會計的教學

學校一般會在第二年上半年繼續開設基礎會計課程,這時候學生已經學習到下半本書了,會涉及復雜的收入、成本和最終的財務報表,接下來筆者還是會根據教材來調整課堂教學。比如關于收入的確認和計量發生了變動,第一步是識別與客戶訂立的合同,第二步是識別合同中的單項履約義務,第三步是確定交易價格,第四步是將交易價格分攤至各單項履約義務,第五步是履約各單項履約義務時確認收入;資產負債表中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合并了,應收利息及應收股利歸并至其他應收款,固定資產清理歸并至固定資產,工程物資歸并至在建工程,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合并,應付利息及應付股利歸并至其他應付款,利潤表中從管理費用項目中分拆了研發費用,財務費用項目下增加利息費用和利息收入,其他收益、資產處置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等也進行了調整。根據這些變動,筆者還是跟上半學期一樣開展教學,用新知識講授,直接把舊知識刪除,不在學生腦海里留下過期無用的內容。

三、中職生第三年學習會計的教學

第三年也是最關鍵的一年,這一年意味著學生即將畢業,通往社會工作之路。這時候筆者會根據開設的企業財務會計這門課程進行課堂教學。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學習完整本《基礎會計》,由于知識沒有及時更新,在他們所學基礎會計之時,接觸的還是舊知識,所以這時候筆者需要糾正他們頭腦中的一些舊觀點,讓他們重新接受新知識,這樣才能與社會接軌,更好地踏上工作崗位,適應工作內容。一般筆者會這樣進行課堂教學:把以前的舊知識和現在的新知識放在一起,做成一張表格,形成鮮明的對比。因為學生腦海中還是根深蒂固的舊知識,如果一下子直接傳授新知識,學生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會把新舊知識混淆。所以筆者采用表格形式,左邊是舊知識,右邊是新知識,這樣學生一看就能明白。在做題的過程中,筆者也會讓學生分別用舊觀點和新觀點進行核算,對比二者的答案,并講解為什么會計制度會這樣改、這樣變動的目的是什么,讓學生印象深刻,理解通透。以上就是筆者近幾年的實踐經歷。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筆者發現學生可以很好地掌握會計基礎,不管是新生還是老生,都能把握住會計的基本核算。筆者相信對于中職生來說,這樣的結果也使他們自己滿意,為今后的工作做了很充實的鋪墊。

參考文獻:

[1]林岱玲.從會計教育層次探索現代中職會計教育新思路[J].現代經濟信息,2018(02

作者:江艷 單位:江蘇省江陰市南華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