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課堂教學個性化分析

時間:2022-12-15 09:34:24

導語:信息化課堂教學個性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化課堂教學個性化分析

摘要:面對信息化時代賦予課堂教學新的生命力,要求教師角色調整善于從“學”的角色去構建個性化育人模式,個性化學習是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重點,充分開展適合學習者個性需求的自我學習模式。本文根據筆者參加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案例為背景,重點探究信息化教學手段支撐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模式。

關鍵詞:信息化;課堂教學;個性化學習

信息化課堂教學用信息技術創新學習方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支撐學生個性化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靶畔⒒n堂教學支撐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我們進行哪些課堂變革與設計?需要符合職校生提供什么學習資源?賦予了我們怎樣的創新使命……所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去設計、去實踐、去創新的。對于這些問題,本案例(筆者參加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課堂教學項目———云錦無言自芳菲)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與探究,并在推動信息技術與個性化學習的融合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體現了較為突出的實踐效果。

一、教學設計

(一)選題確定?!睹褡蹇楀\圖案設計》是中等職業學校民族織繡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課程,課程以民族織錦助理設計師崗位職業要求為教學目標,以掌握民族織錦圖案設計技能形成過程為個性化學習路徑,依托《圖案》、《服裝設計基礎》教材中傳統圖案設計的基本方法,對教材實行了二次開發,教學內容摒棄了教材中的一般案例,選取了中國四大名錦中較具代表性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云錦”作為拓展材料,又因為圖案是云錦藝術的精骨血肉,故把“云錦圖案”定為最終的教學內容,并以“云錦無言自芳菲”作為選題,詮釋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得新知的過程。(二)目標分析。根據課程標準和崗位要求,將教學目標設定為:學生能鑒賞云錦圖案藝術美的特點(虛擬云錦工坊自主學習),了解“通經斷緯”技藝實現云錦圖案“逐花異色”特質的原理(動畫原理視頻自行觀看);能設計具有民族特色的云錦圖案(交互仿真軟件自由設計);樹立民族織錦圖案設計的傳承與創新意識(大師寄語視頻自覺踐行)。同時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和現有基礎,確定了以藝識美———鑒賞云錦圖案藝術美的四個特點;以形達意———設計女士包云錦圖案作為教學重點;探求云錦圖案“逐花異色”的特質作為教學難點。(三)策略選擇。個性化學習通過使用特定的教學策略,根據學生個體需求上的差異,為其提供滿足學習需求的各類學習資源。本課采用“主題•探求•表現”的“登山型”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是情境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學習方法是體驗式學習、合作式學習。教學實施中采用“六根”的情感體驗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系統,運用心與物媒介(虛擬云錦工坊)的根本“以藝識美”,最終了別于云錦圖案藝術的表面情感,從而觸動同學們心靈深處的“設計感動點”,并通過設計初體驗(仿真交互民族織繡設計中心)“以形達意”傳遞出民族文化藝術“靈動和神秘”的韻味。(四)思路設計。本課以學生活動為中心,支撐個性化學習為設計主線。依托學習平臺和三維虛擬的云錦工坊,有效整合視頻、圖文、動畫、交互軟件等教學資源,為學生創設虛實結合、情境交融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藝術審美體驗。借助視頻、動畫等資源把難點知識變為直觀易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仿真民族織繡設計中心交互軟件,引導學生自主探求設計,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在重難點問題探求中不缺位,以探究角度透析技藝特點,摒棄圖案設計手法的淺層次疊加,真正養成藝術設計語言的匠心精神。希冀學生能夠通過信息化學習方式實現創新設計,用妙筆生花技能贏取織繡行當的專業尊重,用吞吐納新的精神面向未來的職場考驗。

二、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學生首先登錄教學平臺,領取課前學習任務單。每位學生查閱搜集云錦的相關資料,并上傳關鍵圖片及主題詞到教學平臺中。同時,我們的學生按雁陣模式組合分工。設計意圖:引入“云錦”話題,將教學過程與民族藝術文化有效對接。(二)課中教學。1.情境創設,感受藝術魅力。教師播放云錦專題片,出示課題名稱,導入新課。學生觀看,感受中國瑰寶———云錦的文化藝術魅力,身臨其境地感受云錦的歷史文化氣息。隨后平臺展示各組學生課前收集的云錦資料,反饋各組學習情況。教師請課前任務完成獲得綜合評價最高的小組匯報展示,并進行即時點撥。學生代表發言,匯報課前本組搜集的信息資料。設計意圖:充分感知云錦的藝術美,為下面的主題任務做好鋪敘作用。2.主題解讀,明確學習任務。教師播放視頻,出示主題設計任務,藝術工作室決定報名參加2017年國際專業紡織用品展覽會。參展的內容最終定為將云錦圖案設計元素融入女士手提包中,展現生活中的云錦民族文化。教師分派設計任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教師提問:“從任務需求中我們首先考慮到什么?”學生回答:“了解任務需求信息,分析云錦圖案設計需要的要領?!痹O計意圖:拋出問題,引導學生提煉云錦圖案設計任務的中心點,進一步明確本課分派任務后個性化學習探求的方向。3.任務探求一,鑒賞圖案特點。(1)自主探求。教師請同學們從織錦圖案要素出發,帶著第一個中心任務,進入民族織繡傳習所,直奔云錦工坊區,自主學習并鑒賞云錦圖案藝術美特點。重點了解云錦圖案設計的藝術特點。每位學生進館探究,與同學和老師交流想法。(2)檢測知識。請學生歸納云錦圖案的藝術美的四個特點,了解本課重點一知識:繁花似錦(素材部分)、形式多樣(構圖部分)、寸錦寸金(材質部分)、逐花異色(色彩部分)。教師隨機抽取學生號,請學生回答指定圖片中藝術美特點藏在哪里?學生代表觀察圖片,回答問題。但學生代表遇到困惑,教師巧妙引出本課難點———“逐花異色”。緊接著教師通過學習加油站典型案例,分析典型關聯圖片———“童子攀枝蓮妝花緞”圖,請學生進一步了解“逐花異色”體現在哪里?學生觀察圖片,回答問題,深度尋找“逐花異色”的表現在哪里。教師趁熱打鐵請學生觀看學習加油站中云錦織造技藝原理剖析動畫。提問“通經斷緯”的技藝之巧“巧”在哪里?學生自行觀看動畫,了解“通經斷緯”技藝如何實現云錦圖案最獨特的藝術語言———“逐花異色”,感悟“逐花異色”的設色原理,突破本課難點知識。設計意圖:通過檢測問題難度逐級深入,解決了重點知識一的學習,而難點的產生從課堂學生自己遇到困惑巧妙生成,并在動畫視頻中找到答案,自主學習探究釋疑。4.任務探求二,設計主題圖案。各組學生帶著第二個中心任務進入仿真民族織繡設計中心,選擇本組的女士包,合作完成云錦圖案設計。各組學生小組分工,方案商討,在交互軟件中自由體驗設計,感受云錦圖案的藝術特點內及表現方式。并根據小組分配的手提包款式,進行云錦圖案的藝術設計。初步完成圖案設計初稿。設計意圖:通過雁陣團隊緊密合作,從平面圖紙到立體效果圖,即解決對重點知識二的理解,又把本課難點也合理運用到設計中去。5.任務表現,分享學習成果。首先各組上傳本組作品,并根據任務要求,小組代表介紹各組云錦圖案應用設計情況。其次教師請各組學生登錄學習平臺,在線評價四組作品,并宣布打分結果,公推優秀作品。隨后師生反饋評價結果,學生回答并感悟圖案設計要領應用過程中的得與失,關注個性化學習設計的全過程。設計意圖:通過學生之間的“共有”表現,再次檢測對本課重難點知識的掌握情況。6.任務拓展,提升創新理念。任務拓展要求學生課后根據平臺反饋意見,各組修改作品,完善女士包云錦圖案設計稿,遞交展品征稿中心;進入教學平臺領取任務書,以豐富的聯想為基礎,做“關錦詞”創意想象,為下一課專題任務———云錦衍生品(男士領帶)創意手法做好課前預熱工作。最后教師播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云錦傳承人周雙喜大師對同學提出寄語視頻。強調對云錦藝術創新的匠心精神。學生梳理云錦圖案設計過程,感悟“創新”使命。設計意圖:通過大師寄語引導學生反思,保護好學生對民族元素的傳承與創新的學習熱情。(三)課后提升。課后學生在虛擬工坊和模擬設計軟件中進行提升練習,師生可以通過留言板塊相互交流,增加個性化學習的廣度與深度。云錦圖案藝術喚醒學生對民族織錦圖案設計的前概念,誘發學生對中國其他織錦藝術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資源制作

(一)虛擬云錦工坊。設計目的:虛擬“云錦工坊”仿真情境,身臨其境,學生輕松掌握學習內容,突破重難點知識,解決了傳統教學不能到實地觀看鑒賞的困擾。必要性:新開發資源,因為云錦博物館中沒有現成的數字資源信息,根據博物館實景及碩博論文資料,真實生動再現南京云錦博物館的全部內景。通過對虛擬博物館的體驗學習,課堂增加了學習云錦知識的容量及豐富性,學生深入了解非遺文化的藝術特質,并做好傳承與創新的知識儲備,為今后的藝術設計打好基礎。(二)“通經斷緯”動畫。設計目的:學生在鑒賞云錦藝術美時勢必會遇上難題,即云錦里最獨特的藝術語言———逐花異色,而要達到這樣的色彩效果,必須采用一種特殊的織造技藝———“通經斷緯”。必要性:新開發資源,了解“通經斷緯”的織造工藝是如何實現云錦“逐花異色”的色彩效果。用簡單易懂的動畫視頻更直觀,方便學生對難點知識的理解。(三)仿真民族織繡設計中心交互軟件。設計目的:模擬設計軟件將學生設計思路與心得體會逼真的展演出來,在課堂實施的過程中,各種創造性的火花和靈光乍現就更加頻繁了,這也是傳統教學無法實現的。必要性:新開發資源。學生在掌握云錦圖案藝術美的特點后,必須通過小組在軟件中設計才能完成課堂任務。(四)云錦大片視頻設計目的:通過觀看云錦的視頻,學生體會云錦圖案中“精、氣、神”的靈韻及圖案綻放別樣異彩的過程。必要性:新開發資源。云錦博物館中沒有此類型的信息資料,視頻為學生創設云錦藝術文化情境交融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藝術審美體驗。

四、特色創新

(一)搭建學情配伍的信息平臺。學生學習是基于藝術文化情境的,所創設的任務是學生密切關注的,也是與學生當前和今后的工作學習密切相關的,這給學生個性化提供了一個運用所學知識的虛擬平臺,甚至可以說是實際平臺,學生能夠興致盎然地投入其中實踐。(二)巧用課堂組織的信息能力。個性化學習讓教師努力尋找學生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的關鍵要素、核心要素,明確教學設計、教育方式的選擇、教學成效的評價等與核心素養體系之間的邏輯關系。通過教學流程的再造、課程結構的重塑等,厘清思考中的各種困惑,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通過信息元素選取的合理性、信息活動設計的時效性、信息素養培育的個性化(三)創新教學設計的信息特色?;跇藴氏慈ミ^高的教學目標、基于核心素養洗去過雜的教學內容、基于教學主脈洗去過偏的課堂走向、基于策略匹配洗去過重的技術形式、基于評價即時洗去過虛的課堂評價。本課教學借助非物質文化遺產———云錦圖案藝術文化傳承為切入點,和學生進行交流和分享,喚醒學生對民族織錦圖案設計的前概念,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過程。以信息化教學手段為輔助,虛擬“云錦工坊”仿真情境,身臨其境,使學生輕松掌握學習內容,突破重難點知識,解決了傳統教學不能到實地觀看鑒賞的困擾,同時模擬設計軟件又將學生設計思路與心得體會逼真的展演出來,這也是傳統教學無法實現的。身處信息化時代,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習是每個學生的主動建構過程。由于學習時每個學生從知識到動機再到經驗的差異性,個性化學習勢必催促教師教學設計、學生學習模式、考核評價方式等一系列的變化,更增進了學生間的分享、合作、競爭、試錯經驗。因此信息化課堂教學支撐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教師團隊“立足課堂,立美教學”,通過任務、項目或是課題等載體,精選信息元素,豐富教學內容本身,讓學生在信息化課堂中充分體驗個性化學習帶來的愉悅與收獲。

作者:施捷 單位: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通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