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心理課堂教學有效開展思考
時間:2022-12-03 09:58:20
導語:中學生心理課堂教學有效開展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據統計,國內在高中階段開設心理課的學校屈指可數,甚至有很多學生將心理學與精神病學混為一談[3],這對以后的心理課堂的教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就目前情況而言,很多中學生面對心理課堂存在很多不良狀態。例如:(一)很多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在課堂上喜歡收拾東西、學習其他學科知識、面向黑板或者窗外發呆、更有甚者以頂撞老師為樂,教師應選擇能夠引起學生興趣,提高注意力的教學方式,以做到事半功倍;(二)學生面對教師的課上教學經常處于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尤其是對于非高考科目,更不愿意花時間去學習,不喜歡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導致這些的原因往往是由于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長期忽略所導致,因此教師也有必要注意課堂任務的分工,對于被群體孤立的學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關系,并合理分配任務,讓其具有責任感;(三)中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期,在知識儲備量不斷增長的同時,生理和心理也發生變化,但是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他們急于表現自己,并喜歡向權威者發出挑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權威者的象征,被學生是為挑戰對象。大多數學生產生這樣的行為原因都比較單純,教師不可對其進行批評教育或體罰學生,應施予正確的引導,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這種行為便會逐漸消失。面對以上一些情況,首先,在課堂上,有必要對心理課上的教學和活動中所涉及到的與心理學有關的知識進行簡單的講解,并讓學生深知心理課乃至心理咨詢對大家的益處,摒棄那些不正確的觀念。同時,在設計活動和教學的過程中,設計那些盡量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的活動,給出中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活動、思考與分享,而不是教師站在講臺上講解理論知識?;诖耍诿抗澱n上課之前可更換傳統師生問好方式,心理課堂更注重其活躍性,可讓學生集體起立后,邊拍手邊大聲喊出“好!很好!非常好!”一則讓學生消除身心疲憊感,能夠帶著飽滿的精神狀態進入到課堂中;二則可以形成較好的心理暗示,讓學生深知自己現在所處狀態,并能夠為即將到來的課堂教學提供良好的基礎;三則讓學生充滿別樣的“儀式感”,讓學生從課下放松狀態迅速進入到課上緊張狀態,并能夠意識到心理課堂與其他課堂的不同之處,帶著別樣的心態投入到課堂中。其次,在以嶄新的問好方式開始課堂教學后,課堂導入部分也尤為重要。應采取多樣變換的方式進行導入環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讓學生不斷分享猜測這節課的教學目的,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全方位的跟隨老師的節奏。第三,課堂上的大多數時間都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完成每節課的任務。一節課的時間不可能讓每個學生的都發言,那么在活動中就要讓他們全員參與進去,不僅讓他們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放松,也可以讓他們在傾聽別人分享的同時,激發自己的一些想法,從而達到盡可能多的發言。心理學家艾森克曾指出,一個人所感到的無價值的傾向不斷地增加,很可能會成為這個人的性格發展的致命因素[4]。同樣,每個學生都會遇到問題,他們解決問題的行為方式也會有很大的不同,他們所選擇的方式則是對他們的潛能的發揮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上,建議更多的采用集體分享與小組討論的方式;在分享與討論的過程中,處于同一時期的學生的思考問題的方式以及解決問題的策略必定會相互產生影響,伴隨著教師的適當引導與監督,學生的行為方式也會隨之改變。與此同時,也可在小組發言的過程中對其安排小組領導,讓平時不喜歡發言或被忽略的學生擔任小組內的領導者,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也可根據學生自身發展特點對其安排或自主進行不同角色的分工,讓其全面發展,使其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最后,教師應加強自身學習,不斷加強師德修養,增加所學知識量,擴寬知識覆蓋面,不斷提高教師自身教育水平,充分發揮教師的服務水平,奉獻精神,做到為人師表。
二心理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分析
心理課與其他學科的課程有很大的不同。不僅僅因為它是非高考的科目,更重要的是它需要通過課堂及課堂活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教育,而且要讓他們學會“助人自助”,減少對他人的依賴。因此,首要的途徑就是讓心理學走進課堂。惟有此才能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正規化、常規化和專業化。在課堂上,只有通過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全程參與,讓他們不斷的由淺入深的感悟,讓學生明白想要認識、了解一個人,包括自己,不能夠只看外表、知識等,要從他們的情感、價值觀、人格等后天形成因素來考慮。現代教學處于不斷改革的時代,有必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并實現教學相長的原則。眾多的心理課教學表明選擇團體輔導的教學方式將會更有助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5]。在團體輔導教室,教師與學生圍坐,可以很明顯地消除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而且能夠更清晰地觀察到每名學生。在活動時,設計一些讓學生能夠在寬敞的教室中盡情的運動,緩解疲憊與壓力的活動,并讓自己也參與到其中。這不僅會讓學生感到新奇,更讓學生達到充分的放松,在活動中忘記平時生活與學習中的煩惱,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在活動結束時,教師應該與學生一起有感而發,互相交流心得體會,這會促使那些曾經很少在課堂上發言的學生,由于游戲的時候體會到了快樂也會分享自己的感受,這也能夠幫助學生克服自己不敢在眾人面前表達想法的弱項。在分享的過程中,處于同一年齡段的學生可以產生極大的相互影響,他們之間的交流,有感而發不僅可以對同伴產生影響,更會激起教師的教學思想,并能夠根據不同學生群體的特點進一步深度地因材施教,以使學生更全面的發展。同時,在學生進行分享時,教師通過進一步的不斷引導,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每一個活動的意義所在,能夠體會到更多正能量。另外,每節課45分鐘的教學時間,能夠讓學生產生一定的疲憊感,若延長課堂教學時間,不能夠按時下課更會加深學生的厭倦感。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做到按時下課,還要提前完成教學任務,留給學生自我沉淀思考的時間,充分吸收課上內容,爭取做到有所學、有所進、有所獲。
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學科有其特殊性與其重要性,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教育。增加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是社會變革和發展對教育的新的要求,需要社會、學校、家長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和參與,各負其責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使我們的中學生更加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宋敬宜,樊玉仙.淺析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J].課程教育研究,2015,26:192-193.
[2]靜進.我國兒童青少年面臨的主要心理衛生問題及對策[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0,24(5):321-324.
[3]何健,張丁,孫經,等.河南省中學生心理健康現況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3,34(3):310-312.
[4]張敏,王振勇.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1,15(4):226-228.
[5]雍那,任玉玲,王春元,等.南充市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8,26(10):1593-1597.
作者:梁海巍 岳宗德 單位:信陽師范學院
- 上一篇:高校聲樂演唱教學跨界能力培養探討
- 下一篇:淺談情景教學法在英語課堂教學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