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探析
時間:2022-06-30 05:31:24
導語:課堂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金課”是具有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課程,“金課”建設是強化本科教育關鍵。本文以離散數學課程為例圍繞“以學生為中心”,從教學設計和教學模式出發,針對學生“碎片化”的學習模式、學習興趣培養、文化自信培養、信息化教學等問題,探索課堂教學改革方法,切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金課;改革;教學質量
2018年,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金課”概念。吳巖司長在建設中國“金課”報告中指出課程解決的是教育中最根本的問題———培養人,是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1]目前,部分課程仍存在著學生“碎片化”學習模式、課程興趣不高,從而導致教學質量不高。本文以離散數學為例,結合實際課程教學情況,探索課堂教學改革方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一、科學設計教學內容
離散數學課程內容豐富,初學者易感到抽象,知識聯系不夠密切,學生感覺離散數學難學甚至產生厭學的心態。針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而言,需在培養數學思維的同時,引導學生用計算機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因而,如何科學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至關重要。(一)“串聯”章節內容。對于離散數學課程,其章節內容包含了集合論、數理邏輯、組合數學、圖論等,這些章節內容單獨都可成為一門數學分支,許多學生對于該門課程的學習仍是一種碎片化的學習方式。因此需要在教學設計中,要明確其內部的主線。如何“串聯”起這些看似獨立的課程內容,是提升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作為離散數學的一部分,其章節間必然有本質的聯系,且章節間的內容也具有一定的研究“套路”。其研究思路可大致歸納為四大步:一是定義研究對象,二是定義“運算”,三是探究性質,四是應用。在此基礎上針對各知識點進行嚴密的定義和擴展延伸。(二)趣味性、情景式教學設計。離散數學內容較多,易使學生感覺課堂枯燥,這其實也是目前許多數學類課程遇到的共性問題,因而在教學設計時,有必要加入趣味性的內容,如集合論時提出理發師問題;數理邏輯部分提出渡河問題;圖論部分介紹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橋問題等等,甚至在設計具體知識點時,也可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創設情境,引入思考,從而調動整個課程的氛圍。同時在教學設計時創設教學情境,如在講授數理邏輯推理理論時,可加入一些邏輯推理的情境,讓學生進入到推理場景。在講笛卡爾積的時,可將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將學生帶入到選課的情境中,以選課信息表和基本情況表作為入口,將學生帶入笛卡爾積的情境中,去理解一些較為抽象的概念[2]。(三)知識點的融入及學科間結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常常有會疑問學習的課程到底會有什么用,學習離散數學課程有助于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等等作用,說起來太過空洞,無法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到其實際應用。因此在教學設計中,知識點之間的融入及學科間的結合,可以在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同時,也能解決學生對課程作用的疑問。如在命題邏輯時,設計一個問題:小明說小李在說謊,小李說小王在說謊,小王說小李和小明都在說謊。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法對其求解。引導學生通過主析取范式,和后續課程數字電路的邏輯代數打通;通過編程,進一步鞏固學生的編程能力。對于其他知識點教學設計時,也可結合相應的內容進行結合。(四)將思政教育貫穿教學全過程。大學所有課程都承載著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雙重功能,承載著培養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作用。離散數學作為一門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必修課程,除了需要傳遞課本的知識點以外,還需要運用德育的學科思維,提煉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范式。因此在離散數學的教學設計中,設計數學史、數學文化的講授,讓學生在了解數學發展、發現數學之美的同時,增強文化自信。
二、“以學生為中心”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在教學模式上,傳統的離散數學教學主要還是以教師為主、灌輸式教學方法為主,這樣的教學模式易使學生感覺課堂較為枯燥,學生的參與感較低,學習效果不夠理想。離散數學作為一門覆蓋內容極為廣泛的數學課程,學生除了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以外,還需要熟練地對知識點進行應用,因而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尤為重要。針對離散數學的特點,可通過利用翻轉課堂的模式,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完成疑難解答、創新引導。該模式由Lage等人在美國邁阿密大學教授“經濟學入門”時使用。對于離散數學課程,教師可根據課程大綱要求,設計學習的任務單,并針對教學重難點錄制微課視頻,時長5~10分鐘;建立交流平臺,傳輸視頻和學習任務清單;在授課階段,通過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等模式,由師生共同完成知識的內化;課后進行課堂總結和問題延伸,引起學生思考,激發學習興趣。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很多,在實際授課中,“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內容,注重知識的串聯性、趣味性、應用性,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打造高質量、高水平“金課”,切實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吳巖.建設中國“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4-9.
[2]王維花,宮成強,王志?。峨x散數學》情境式教學方法實踐與探索———以“笛卡爾積”教學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08,18(13):65-67.
[3]余文森,宋原,丁革民.“課堂革命”與“金課”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19(9):22-28.
作者:吳杰 單位:四川傳媒學院
- 上一篇:碩士研究生課堂教學改革研究
- 下一篇:中職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提升探討
精品范文
10課堂常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