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制圖教學改革分析

時間:2022-11-25 04:27:40

導語:建筑工程制圖教學改革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工程制圖教學改革分析

摘要:針對疫情期間“建筑工程制圖”課程的教學現狀,結合OBE教育理念,基于雨課堂智能平臺對“建筑工程制圖”課程進行了教學設計,構建了課前—課中—課后多維度分層次的混合教學模式,實現了“一學生一教法”創新性的“金課”要求,滿足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專業培養目標。

關鍵詞:“建筑工程制圖”;OBE;雨課堂;多維度分層次

1引言

“建筑工程制圖”作為土木工程專業的一門核心基礎課,旨在培養學生掌握閱讀和繪制工程圖樣的技能,培養學生的空間形象思維和繪制工程圖樣的技能,為后續的土木工程CAD繪圖及BIM建模等專業能力的培養打下良好的繪圖基礎[1-3]。然而“建筑工程制圖”教學內容中點線面的投影有點抽象,與實際建筑工程項目的平面圖、立面圖與剖面圖距離較遠,導致“學而不能用,學而不會用”的教學現狀;教學模式依賴于傳統的“觀看幻燈片模型—教師現場繪制”的教學方式[4],制約著學生空間思維的開放及對“建筑工程制圖”知識的實際理解,同時也影響著教學目標的具體實現。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是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最后一千米”[5]。因此課程建設質量關乎人才培養的質量。目前以提升學生能力為核心目標的OBE教學理念[6-7]要求傳統教學必須進行改革創新,由傳統的教學模式向注重“知識學習、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教學模式的轉變。由清華大學研發的雨課堂智慧平臺,將教學工具巧妙融入PPT與微信手機端,推動混合模式教學,形成多通道互動,剛好切合OBE的教學理念[8-9],因此本文應用雨課堂智能平臺對“建筑工程制圖”課程進行改革探索。

2基于雨課堂的“建筑工程制圖”課程設計

2.1多維度分層次教學。2018年中國教育部首次提出“淘汰水課、打造金課”[4],各種“互聯網+”教育智能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雨課堂智慧平臺是將教學工具巧妙融入PPT與微信手機端,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不僅拓展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促進學生自學習慣的養成,而且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提升了學生的創新性思維。雨課堂智能平臺可以實現多維度分層次教學模式。上課前,教師通過雨課堂平臺將相關教學資料下發到學生微信,學生通過學習平臺預習新知識,教師通過學生的預習情況把握學生的理解情況,及時應對調整教法,真正實現雙向預習[7],達到“一學生一教法”的理想教學狀態。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PPT同步播放、不懂按鈕、彈幕實時互動,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及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真正實現同班異生異法的新的教學模式。課后學生可通過雨課堂智能平臺在線答疑,關注知識點的拓展應用,教師可以應用雨課堂智能教學平臺的數據處理報告功能,了解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下一步的教學方案[8]。基于雨課堂的教學過程設計如圖1所示?;谟暾n堂智能平臺的教學——遠程線上的教學模式,正是切合了疫情當前的教學現狀,能夠使學生形成線上—線下學習無處不在的新格局。2.2建筑工程識圖的具體應用。組合體三視圖識圖部分的知識目標要求學生掌握識圖方法和識圖步驟,能夠根據給定的三視圖,想象出組合體的空間形狀;素質目標要求學生逐漸建立組合體的空間形象思維,構建由部分到整體的邏輯順序,進一步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工程素養。本文以“建筑工程制圖”課程中組合體三視圖的識圖為例進行教學設計。課前在雨課堂平臺一些關于組合體的視頻以及建筑施工圖圖紙等預習任務,讓學生了解組合體在實際工程中是無處不在的,學生也可在討論區發表自己觀點看法,反饋自身的學習情況,便于課堂上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及策略。課堂上可以設置一些簡單的問題,比如選擇下列哪個圖形是上圓下方的(如圖2所示)?組合體三視圖的識圖步驟一——看三視圖抓特征,此處可設計簡單的三視圖,讓學生通過彈幕的形式參與問答環節,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講解組合體三視圖的識圖步驟四——線面分析攻難點時,運用PPT動畫詳細講解,如圖3所示。講解組合體三視圖識圖應用時,分小組協作完成組合體三視圖空間形體的構建任務。課后教師應用雨課堂的后臺數據,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掌握情況,從而設計“定制版”的課后作業題,推送給學生,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并且避免了學生之間抄襲。學生可通過雨課堂智能平臺在線答疑功能,進一步歸納應用、查漏補缺,將組合體三視圖識圖知識內化,提高三視圖識圖能力,進一步提升空間形象思維能力。此外,對于知識接收程度較好的學生,教師應額外布置一些課程拓展作業,更深層次地鞏固知識及拓寬知識面,為學生后續接觸實際項目做儲備?;谟暾n堂智能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可以實現“建筑工程制圖”課程的精準教學。2.3雨課堂的發展方向。“互聯網+”時代的教育確立的是一種“為學習服務”的全新教育觀[6,9]?;谟暾n堂的新型混合教學模式,不但提升了學生課堂的參與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而且分組協作提升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然而,雨課堂智能平臺是學生通過手機微信端參與課堂的,尤其是2020年疫情期間,如何對學生進行過程監管保證學生在線學習?在綜合應用雨課堂智慧平臺時,如何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思維導向,引導學生建立較強的自控能力,正確認識雨課堂新型混合的教學模式[6]?在“互聯網+”的信息化時代,如何提高教師學生的信息化能力?

3結論

在新工科背景下,基于雨課堂的“建筑工程制圖”真正實現“讓教與學釋放更多能量”還任重道遠,要求緊跟BIM建模對建筑工程識圖的具體要求,不斷從工程實踐中提煉模型,持續更新和豐富學習內容,創新教學模式,促進土木專業學生的內涵建設。

參考文獻:

[1]李穎,文獻民.土木工程制圖課程教學新模式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20(19):245.

[2]遲金玲,盧繼霞.以雨課堂為載體的工程制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9,6(36):69-71.

[3]王振波,吳麗麗,趙衛平.《土木工程制圖》課程教學方法創新的分析與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8(39):111-112.

[4]吳巖.建設中國“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4-9.

[5]史青菁,王浩.“雨課堂”在《建筑工程制圖》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9(35):183-184.

[6]王紅偉,伍永平,解盤石,等.新工科背景下煤礦智能開采“金課”設計與實踐探索[J].高教學刊,2020(17):115-118.

[7]彭霞,羅昕,吳杰,等.基于“雨課堂”模式的《工程制圖》教學改革[J].教育現代化,2019,6(85):115-118.

[8]遲金玲,盧繼霞.以雨課堂為載體的工程制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9,6(36):69-71.

[9]徐亞玲,權悅,葉愛芹,等.“雨課堂”在《建筑工程制圖》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35):168-170.

作者:邢利英 石靜 鄭文豫 丁永光 單位:南陽師范學院土木建筑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