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教育面臨問題與改革路徑
時間:2022-01-12 11:15:05
導語:會計教育面臨問題與改革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人工智能的出現使傳統會計的工作方式、角色定位以及工作機制都發生了轉型,會計的基本職能已經從核算反映型轉變為智能決策性?;诖耍壳皶嫺叩?a href="http://www.trq119.com/lunwen/jxztlw/kuaijijiaoyulunwen/202101/734410.html" target="_blank">教育已經不適應企業的用人需求,因此,如何適應經濟形勢發展的要求,對會計高等教育進行改革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人工智能;會計教育;改革
隨著當前人工智能發展逐漸成熟,整個會計行業都在大力推進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環境下,會計工作人員只是在電腦中輸入原始憑證,隨后的記賬憑證、賬簿和會計報表都會自動生成。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會計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得到大幅度減輕,借助于智能化技術手段,大大提升了會計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但是,人工智能在會計行業中的應用也將會降低社會對會計核算人才的需求,導致基礎會計人員面臨被辭退的風險。由此可見,人工智能的出現導致會計人員的工作亟需轉型。目前,各高校會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目標還集中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教學內容還集中在傳統會計核算和監督上,考核方式還集中在結果性考核上。在會計工作轉型背景下,會計學專業的培養方案、教材、教學方式方法以及考核評價方式等內容都亟待更新。因此,對人工智能導致的會計工作轉型背景下的會計高等教育改革的研究尤為重要。
1人工智能時代會計職業崗位的轉型與升級
IMA(2016)在調查了近500名財務總監和經理后發現,當構建團隊時,大多數經理不僅需要具有財務分析技能的人才,還需要精通預算、計劃、預測、運營分析以及成本管理的人才。國際注冊專業會計師公會理事會主席金伯利•埃利森泰勒(KimberlyN.Ellison-Taylor)認為“會計人員結構面臨大洗牌,開始從金字塔形向菱形轉變”。目前,大多數會計人員都處于金字塔底層,財務工作往往局限于具體業務的核算和簡單的財務分析,只有處于金字塔頂層的一小部分人才會參與企業戰略決策的制定。目前,首席財務官(CFO)更像是公司核心的“咨詢師”,不僅要負責財務部門的相關工作,同時,還要參與人力資源、供應鏈、信息技術等各方面問題的管理工作,幫助企業管理層進行戰略決策。人工智能正在逐步取代基礎財務工作,越來越多的財務人員順應變革,正在由金字塔底層向中間層和頂層遷移,因此未來從事基礎財務工作的財務人員將越來越少。會計信息化替代了程式化的基礎工作,使會計服務資源得以重新整合,會計職能正在從核算會計向戰略會計或管理會計轉型,會計人員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2人工智能時代會計教育面臨的問題
根據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有100余萬會計專業高校畢業生。截至到2020年持有初級會計師資格證書的會計人員將達到500萬人左右,持有中級會計師資格證書的會計人員將達到200萬人左右,持有高級會計師資格證書的會計人員達到18萬人左右。由于會計高等教育與市場需求出現了供需不對稱問題,會計專業畢業生規模龐大,會計就業市場人才緊缺,高端會計人才存在較大缺口,普通人才過大于求。2.1崗位需求與人才培養目標不對稱。人工智能時代在對會計提出極大挑戰的同時,也為會計提供了極好的轉型機遇。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能夠在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以及新模式的環境下掌握新的商業邏輯和管理智慧,能夠進行深度思考,利用會計方法解決現實問題,為單位提供智能決策支持的高素質會計人才方能滿足社會所需。作為高層管理者的財務顧問,他們的工作不僅局限于“跟進”,更應是對未來趨勢的洞察與把握。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方面缺乏與產業界和會計界的融合和碰撞,目前各高校會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無法與人工智能時代會計崗位需求的專業性、開放性以及戰略性相匹配。高素質會計人才正在從“核算會計”轉型為“管理會計”,進而轉型為“戰略會計”。因此,高校會計學專業制定培養目標時,更應注重拓展人才視野以及會計人員戰略轉型的需要,才能實現會計人員由金字塔形向菱形轉變[1]。2.2工作內容與人才能力培養不對稱。傳統的會計工作內容是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人工智能環境下,對先進信息技術的學習與應用、對財務信息的分析與判斷、對企業管理者決策的支持和幫助將成為會計工作的新內容。目前大多數高校存在以下問題:(1)教學理念上,只是將會計專業課程與信息化技術進行簡單疊加,無法將智能化理念完整貫穿于會計高等教育的全過程;(2)師資結構上,會計專業教師由于自身知識廣度不足,課程講授內容大多為理論知識,與市場需求脫節,學生并沒有實際接觸到智能化的新技術;(3)教學模式上,沒有形成“學校-企業-市場”三方面的有機互動,忽視了企業和市場對會計高等教育的主導作用。會計高等教育需要改革教學理念、師資結構和教學模式等眾多方面,才能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能力。2.3市場認可與教學評價機制不對稱。就業市場對會計專業畢業生的認可標準,一方面,要看畢業生掌握了多少專業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還要看畢業生在復雜工作環境下靈活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目前,會計高等教育教學評價內容單一,不能全面反映學生學習效果與創新能力,終結性評價方式只局限于少數考點,難以與實時在線、互動頻繁的創新教學模式匹配[2]。會計高等教育需要構建和完善科學的教學考核評價制度,激發師生的創造熱情,獲得市場認可。
3人工智能時代會計教育的改革路徑
人工智能時代會計高等教育改革,應以培養專業型、創新型、戰略型人才為導向,以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為手段,以科學、精準、全面的考核機制為監督,以高水平的教育師資為保障。3.1重構培養目標。(1)培養學識精通的專業型人才。不論會計角色如何轉變,過硬的專業知識儲備仍然是高素質會計人才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必備條件,懂人文、懂經濟、懂管理、懂法務、精財務、懂業務、懂數據、懂分析、懂工具以及懂設計的高素質會計人才,才能更勝任金字塔頂端的會計工作。(2)培養視野開闊的創新型人才。具有管理智慧、商業邏輯和會計能力,是轉型后會計人員的能力表現。會計人員能夠突破傳統財務思維定勢,具備互聯互通的網狀思維,能夠將會計專業知識與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進行創新和整合,從而形成有效的職業判斷和后果預測,真正實現專業知識與互聯網理念的深度融合。(3)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戰略型人才。轉型后的會計人員扮演的角色是決策部門的重要一員,可以向企業管理層提供有用信息,從而為企業未來發展規劃提供決策支持[3]。3.2擢升師資水平。(1)更新教育理念。會計高等教育應樹立人本化教育理念,以教育結果和能力培養為導向,引導學生形成創造性與批判性思維,基于對業務特征的全面了解,從會計制度的執行者轉型為業務流程的設計者,真正實現會計職能向業務、決策部門的滲透與融合。(2)加強師資建設。從教師個體來看,要更新教育理念,不斷提升個人業務能力,善于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的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從團隊建設來看,可以引進具有實戰經驗的實務教師,彌補教師實踐能力不足的缺陷;鼓勵組建包括管理學、會計學、財務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跨專業、跨學科教學科研團隊,進行教學互補、科研交流,彌補傳統教學過程中的內容短板。3.3創新教學模式。(1)構建體現智能化的課程體系。為了突出智能化時代會計行業服務特點,要及時更新教材內容和教學案例,融入智能化時代會計與技術應用的新內容,進行基本理論與思想的升級和技能與應用的升級,通過情境化教學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2)強化體驗式教學模塊。從體驗方式來看,利用互聯網企業搭建第三方平臺,校校之間、校企之間、校所之間可以實現聯盟培養和資料共享,加強交流互動;從體驗內容來看,會計仿真虛擬數字化平臺可以提供企業實時崗位要求和職位模擬,幫助學生不限時間、不限地點地進行全方位交流學習。3.4優化考核機制。(1)提高量化評價的精準度。充分利用新技術優勢,采用教學管理系統、在線學習系統等數據平臺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量化評價;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搭建學生創新實訓模擬平臺,也可以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做出客觀評價。(2)重視過程性評價。理論教學部分可以依托互聯網技術的支持,將學生課前預習情況、課堂考勤情況、作業完成情況、平時測驗情況等學習過程予以記錄,可以結合實驗實踐階段的過程記錄將實踐教學部分作為會計實踐評估以及教師教學評價的依據,使得會計高等教育的考核評價更加全面準確,進而實現會計高等教育考核評價機制的提升和優化[4]。(3)建立“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建立要體現多樣化、多層次的特點。在傳統線下考核的基礎上,應加強對學生線上學習情況的考核。除了傳統學術成果、教學質量的考核外,還要將學生評價、師生在線互動時長等相關內容結合進來。此外,需要將數據維護管理水平以及對數據安全的有效監測作為考核標準。
參考文獻:
[1]徐敏,賴程.會計轉型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中國商論,2019(17):253-254.
[2]胡匯.業財融合背景下復合型會計人才轉型培養初探[J].現代商業,2019(19):159-160.
[3]李寧,劉娟.會計核心能力轉型背景下的人才培養體系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11):153-156.
[4]趙歆彥.“大智移云”時代會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轉型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09):281-282.
作者:趙暉 馬婉瑩 單位:吉林長春光華學院
- 上一篇: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在教育系統的作用
- 下一篇:“新媒體概論”研討式教學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