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新媒體教育模式教學研究
時間:2022-04-16 04:04:29
導語:基于微信新媒體教育模式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新媒體經濟時代的發展,微信已經不僅是一款手機應用,更是中國電子革命的代表,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流軟件。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開展活動已經成為比較流行的線上線下交流方式。在教育教學中,也可以建立微信公眾平臺,形成平民化、大眾化的教研形式。文章對微信平臺在教學中的運用優勢進行分析,針對基于微信的新媒體教育模式在教學中的實際應用給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微信;新媒體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應用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改革,信息化教學已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在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移動智能終端的發展逐漸成熟,微信是當前最為熱門的應用程序之一,多樣性功能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大便捷,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通過微信公眾平臺能夠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學生還可以在平臺上進行溝通互動,便于學生開展協作式學習,微信教育模式符合我國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根本需求[1]。
1微信教學平臺的運用優勢
現代化微信社交軟件平臺能夠徹底打破傳統的教學手段。以往的教學平臺大多以計算機為中心,由于受到學生電腦持有率的限制,導致計算機教學平臺的利用并不理想。而微信教學系統主要以微信軟件為核心,智能手機在高校中已經得到普及,學生通過微信平臺進行學習更加便捷。在音頻視頻的引導下,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通過微信平臺教學能夠對課堂中的實時互動環節進行完善,運用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使消息互動更加形象,使枯燥乏味的教學更加具有靈活性,打破傳統課堂受到時間或空間限制的局面,滿足學生隨時隨地學習的需求,而且老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實時跟蹤查詢與監督。微信平臺具有成本低、用戶量大、形勢多樣化的優勢,學生只要完成簡單的注冊即可,老師可以通過微信學習平臺來推送知識點,并且可以進行微視頻制作,對教育教學有很大的輔助作用[2]。
2新媒體的基本含義及特點
總體來看,新媒體屬于一種新技術支撐下的新環境,運用網絡技術及數字技術,通過互聯網終端、移動終端等為用戶提供信息。新媒體具有即時性與交互性,在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新媒體已經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新媒體是對傳統媒體技術、理念以及形式上的革新,新媒體在大眾中的廣泛應用,能夠充分體現出新媒體的自身價值。新媒體具有以下基本特點:(1)新媒體平臺更具有內容豐富性。廣播、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形式在傳遞信息的形式方面相對單一,只能單獨提供文字、聲音等信息傳遞形態,內容方面的單一性也降低了對讀者的吸引力和讀者的關注度。智能電視、手機、電腦等為主體的新媒體平臺能夠同時提供視頻、音頻、動畫等不同形式的信息傳遞形態,在內容方面更加豐富,對讀者也更具有吸引力[3]。(2)新媒體平臺更具有傳遞時效性。從信息傳遞的角度分析,信息(特別是新聞事件信息等信息類型)傳遞的時效性是媒體平臺的生命力和競爭力所在。廣播、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形式在傳遞信息的時效性方面受到一定程度限制。以報紙為例,從新聞事件的發生到稿件編寫、版面設計、報紙印刷所需要的時間通常較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媒體平臺的時效性,而智能電視、手機、電腦等為主體的新媒體平臺能夠實現事件發生與信息的同步傳遞,從而更具有傳遞時效性。(3)新媒體平臺更具有受眾廣泛性。相比廣播、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形式,智能電視、手機、電腦等為主體的新媒體平臺在信息傳遞方面更加具有受眾廣泛性。例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移動電話用戶新增量突破1億戶,移動電話用戶總量突破15億戶,移動電話用戶新增量中,3G電話用戶總量的增加速度最快。未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傳統媒介平臺和新媒介平臺之間融合速度的加快,新媒體平臺的受眾將更加廣泛[4]。新媒體的出現也對信息的互動形式、信息內容的服務理念以及新舊媒體之間的關系產生深遠影響:首先,改變單向傳遞模式為雙向互動模式。智能電視、手機、電腦等為主體的新媒體平臺能夠在向信息接收主體發送信息的同時,提供與信息接受者深入互動和辨析的平臺,改變單項傳遞模式為雙向互動模式,信息接收主體改變了相對被動的地位,在信息傳遞和分析的過程更具有主動性,從而也更具有關注媒體和參與信息互動的積極性。其次,形成以受眾為中心的信息內容服務理念。從需求層次的角度分析,信息產品及服務作為一種超越物質生活層面的精神生活需求,特別是在新舊媒介形式不斷競爭、信息服務消費者選擇自主性的現實背景下,信息服務的市場供給者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受眾需求層次的不斷提高以及需求的多元化。新媒體環境下,只有建立以受眾為中心的信息內容服務理念才能有效促進信息提供商經濟價值的實現。最后,促使傳統媒介和新媒介在發展中不斷融合。新舊媒體在信息傳播方面各有優勢和不足,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智能電視、手機、電腦等為主體的新媒體平臺對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形式不斷沖擊,新舊媒體在交互競爭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相互融合。隨著物聯網、云計算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三網融合的不斷深化,媒介融合的趨勢將更顯著。因此,傳統新聞傳播媒介和新媒介之間將以合作共生而非取代關系的形式長期存在。
3基于微信的新媒體教育模式在高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微信公眾平臺是當前受眾性良好的資源傳播媒介,通過微信公眾平臺能夠為教育教學提供更加豐富的知識內容與交流方法,所以當前教育領域要充分挖掘微信公眾平臺的教育功能,構建基于微信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微信教學模式構建的過程中,要充分運用微信實時交流、消息發送、綜合管理的功能,將各種教學資源進行整合,通過微信公眾號或朋友圈對教學素材進行推送,進一步增加受教育對象,提高知識傳播效率,實現教學內容的實時共享與交流。3.1課前準備階段。為了能夠完成課堂教學任務,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前準備是必不可少的,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教學模式,課前準備活動需要老師與學生共同配合完成,老師要準備好課上的教學內容、教學素材等,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以及心理狀況來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結合教學目標和所要掌握知識的具體特點來將知識點制作成微視頻,并且發送到微信公眾平臺,學生可以在公眾平臺上對微視頻內容進行預習,將遇到的問題在微信群或交流平臺上進行討論,討論過程中老師要給予積極的指教與引導,然后通過微信平臺的分析功能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分析與總結,以此為依據對課堂講解內容進行調整[5]。3.2課中教學階段?;谖⑿殴娖脚_的教學模式課中,教學結算與傳統教學模式有所區別,課堂上重點在于老師結合課前學生的反饋與自身的總結來對學生遇到的普遍問題進行集中解答,個別問題進行一一講解。構建面對面課堂,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實踐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老師根據教學目標來拓展知識深度。另外在課堂上,要保持良好的課堂氛圍,運用多媒體進行知識演示,通過微信互動來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與學習積極性,充分體現出教育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3.3課后鞏固階段。運用微信公眾平臺,使課后鞏固階段不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老師可以將課后任務與課上重點內容總結并到微信公眾平臺上,學生下載之后自行進行鞏固復習,也可以根據自身興趣來進行探究式學習,學生可以對學習時間進行自主支配,針對不理解的問題可以在微信群里進行討論,這樣一來,微信將不再是單純的社交軟件,更能充分體現出其在教學中的便捷性,實現了線上線下學習的有機結合,形成良性循環的教學模式。
4結語
文章以微信為例,分析了新媒體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高校教學中運用的可行性。充分運用微信實時互動、資源推送、智能答疑等功能,體現出微信公眾平臺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價值,通過現代化技術為背景的教育模式更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提升教學效果,更能夠符合我國教育現代化的發展理論。
[參考文獻]
[1]謝東寶.新形勢下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新路徑探析—基于大衛•庫伯的體驗學習理論[J].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3(12):45-48.
[2]艾兵有,伍家旺.云南邊境民族地區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實效性研究—基于云南佤族大學生調查的視角[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2(1):89-96.
[3]侯典芹.在“變”與“不變”中探索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新思路—兼論新課程體制下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程改革[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2):9-10.
[4]張紅艷.淺析微信及微信公共平臺在師生教學交互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8):22-23.
[5]高鴻亮,王磊,姚萍.微信公共平臺在診斷學臨床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3):60-61.
作者:楊賀 單位:沈陽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高校時裝攝影課程教學創新初探
- 下一篇:體育教學成效轉化考核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