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美術教學的情感教育分析

時間:2022-04-30 02:45:48

導語:高職美術教學的情感教育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美術教學的情感教育分析

一、借助教學工具,巧設學習情境,撥動情感之弦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現代美術教學不再局限于過去的“黑板+粉筆”模式。教師在教學繪畫技能時,尤其是在教一些難以直接繪制的教學內容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模擬繪畫過程。這種動態演示省時高效,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而且讓學生從中感受到藝術之美,強化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生用線描寫生畫的技法畫花時,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把握繪畫步驟:線描、勾線、涂色。若要讓學生弄清楚這些知識,單憑講解是不夠,而教師直接示范又會占據大量時間,也難以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讓學生準確把握花的種類、形狀以及繪畫的步驟,更無法讓學生充分地體會到藝術的魅力。如果教師在這個階段運用多媒體動畫技術,既可以直觀演示繪畫步驟,也能夠呈現出百花斗艷的美景,讓學生領略自然之美,感受繪畫之美,喚起學生的藝術情感。此時再讓學生進行模仿、創造,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美術欣賞,領悟情感內涵,品味藝術魅力

文化與美術的關系密不可分。一方面美術作為文化的構成元素,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另一方面,美術作品中反映出的文化元素可以幫助人們認識社會生活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了解情感價值的差異性和多元化。因此,在美術情感教育中,教師可由美術中的文化因素入手,激發學生對傳統美術的濃厚興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藝術鑒賞力,讓學生能準確領悟美術作品中的真諦,品味美術獨特的藝術魅力。在繪畫創作過程中,要想畫出繪畫對象的“形”絕非難事,但想畫出其“神”,亦非易事,這需要把握藝術作品的內涵與真諦。實際上,每幅優秀的美術藝術作品都與現實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對現實生活的再現,融入了畫家的真實情感。唯其如此,才能成功地塑造出一幅幅富有美感與情感的美術作品。在高職美術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欣賞教學,將美術欣賞與文學欣賞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主動欣賞美術作品,發掘其中的深意,提高審美水平,領悟藝術魅力,促進繪畫技巧的提高。學習中國畫中的寫意花鳥畫時,教師可呈現名家的代表作,并輔之以相關的詩詞,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其仔細品味美術的藝術魅力。例如齊白石的《蝦》,追求神似,如張彥遠所說:“以氣韻求其畫,則形似在其間”。可見,中國花鳥畫講究的是形神兼備。而八大山人的繪畫作品,如《鵪鶉圖》,講究意境,通過描繪花鳥,表現創作者對自然與生活的感受。在繪畫過程中,需要將表現對象的神韻與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合,借助巧妙構思,靈活再現表現對象,使之帶有情感,具有意境。這樣的美術作品才會有靈魂,才會充滿感人的藝術魅力。

三、創建實踐平臺,展現個性特點,發揮想象創造

有人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當然,美并非空談,需要我們去欣賞、去體會、去感悟,然后動腦動手去創造美。因此,在高職美術教學中,教師還需要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靈活運用美術知識與技能,揮灑情感之筆,創造出個性化的藝術作品。另外,在高職美術教學中,教師還需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給同學們提供更多自由創造的機會,允許學生有不同看法與理解,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出不同的藝術作品,在創作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領悟藝術的魅力。學習創意字體設計,需要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才能呈現出獨具風格的藝術字體。首先,教師可引導學生欣賞一些精美的、優秀的創意字體,然后指導學生大膽變化所給文字的結構、筆畫、字形等,借助裝飾、象意、象形等手段,展開想象,重新設計文字圖形。同時,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運用多種方法設計多樣化的、立體性的文字圖形,既可用筆描繪,也可巧妙運用各種質感的繪畫素材創作出獨具特色、富有表現力與視覺沖擊力的字體圖形。比如自由運用蛋殼、布等日常材料自制文字圖形。這樣既給美術教學增添了趣味,喚起學生的情感,使其體會到美術的藝術魅力所在,又增強了學生實踐體驗,豐富了學生情感經驗,使其明白藝術源于生活,用心深入觀察,就能發現美,再融入思想情感,就能創造意境與藝術美。

總之,在高職美術教學中教師既要側重藝術表現,又要注重情感教育,利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讓學生提高審美情趣。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圖畫、實物、多媒體等多種教學工具,營造動態化的學習情境。教師可由美術中的文化因素入手,激發學生對傳統美術的濃厚興趣,豐富學生人文涵養。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增強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創造出個性化的藝術作品。

本文作者:張雪梅工作單位:阜寧高等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