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工藝圖形元素美術教學研究

時間:2022-02-06 08:05:10

導語:民間工藝圖形元素美術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間工藝圖形元素美術教學研究

摘要:徽派民間工藝中的圖形元素富有傳統形式意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包含著對徽文化的高度提煉。從傳承與發展的角度對徽州工藝圖形元素引入美術教育進行可行性分析,主要從課程建設和課型研究方面拓展美術類教學的思路,進而培養應用型創意人才,為弘揚傳統文化藝術貢獻力量。

關鍵詞:徽州工藝;圖形元素;美術類教育;教學策略

一、徽州工藝圖形元素引入美術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徽派傳統民間藝術是我國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著宗族文化和儒商文化的地域特色。安徽省徽學研究會副會長鮑義來在《徽州工藝》中寫道:“徽州文化是地域文化,又是中華正統文化傳承的典型。它集中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1]3趙玉晶在《中國工藝美術簡史》一書中描述:“每一個民族都以它特有的生存觀念和生存方式創造著具有強烈民族特征的工藝美術品。這些制品反映了各民族在不同時代里的不同制作工藝和審美觀”。[2]1徽州工藝內涵豐富,種類大多是生活、民俗和娛樂類,如徽州三雕、徽派版畫、徽州年畫、歙硯、徽筆、徽紙、徽墨、剪紙、徽派盆景、草編、刺繡等,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意蘊和徽派個性特色?;罩菸幕惞に囉邪娈嫛⒖虝?、文房四寶等,幾百年來發展為富有地方特色的經濟支柱產業。但在當代社會,因為社會環境和生產方式的改變,民間藝術賴以生存的土壤遭到破壞,徽州民間工藝也因人亡藝絕?;罩菝耖g工藝怎樣才能完成歷史轉型,跟上世界經濟大潮,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方面考慮,傳統民間藝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全社會、全民族、教育行業的參與和長期的努力。一方面保護具有價值的民間藝人、歷史資料和作品;另一方面教育保護是一種重要的保護形式。高等院校是最具影響力的教育機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上具有很大的作用,更是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者、發展者、創新者最系統的教育場所,對受教育對象的影響也最為深遠。怎樣保護豐富多彩的徽州民間工藝,使徽州工藝后繼有人,是當今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將徽州民間工藝納入高校教育已經勢在必行?;罩莨に囍袌D形符號有著獨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它和地方藝術教育審美心理的形成有著重要聯系?;罩菝耖g工藝中提煉出的圖形符號,從造型語言和視覺特征來看,大都蘊藏著吉祥如意、平安幸福、驅邪庇佑的意蘊,所傳達的民俗真諦有著獨特的思想價值和審美價值,體現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徽州文化標識。徽學專家張海鵬教授認為:“這些以‘新安’或‘徽’為標志的文化特產,反映了當日的徽幫是商成派、學成派,并由此而構成了‘徽學’這座地域文化的大廈”。[3]在這種文化背景下,通過系統學習徽州民間工藝的概念、分類和特征,培養學生學習民間美術圖形的興趣,為美術類各個專業提供豐富的素材,對后續的專業課程有很好銜接作用。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環境中,地方藝術院校特色辦學應立足于本土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研究徽派圖形符號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運用,有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隨著教育和專業發展的需要,美術類教學也發生了變化,學生既要掌握基本技能,又要迎合市場需求具備創新能力,教學體系應根據社會需求不斷調整課程設置,進行改革。

二、藝術教育中滲透民間藝術元素的教學策略

針對學生傳統文化知識薄弱的情況,設置徽派傳統文化教育普及課程。教師將徽州工藝不同類別圖形符號創作方法的特點和學生專業知識有機結合,從傳承和創新的角度出發,總結圖形元素的造型語言與形式法則,并作為素材尋找出多種民間藝術創作方法與學生所學專業課程的切入點。地方傳統文化與地方民間藝術一脈相連,民間藝術中呈現的思想觀念、審美取向和價值觀念是地方傳統文化的藝術再現。通過學習不但能豐富學生自身對傳統文化的認知,領會和掌握民間藝術博大精深的藝術語言,而且能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了解地方藝術樣式所具有的審美價值。(一)課程建設。著名華裔建筑師孫鵬程稱贊徽州是“建筑師、規劃師、園藝師、畫家、雕刻家、工藝美術家們獲取靈感的源泉”。[4]518在藝術院校設立相關專業和相關課程,使學生普遍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內容的教育。對徽派工藝圖形元素的藝術表現形式及其承載的文化內涵進行基礎研究,構建民間工藝課程建設研究,拓展美術教學的空間,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內容包括:(1)徽派圖形元素在民俗文化中的應用研究;(2)徽州工藝紋樣的吉祥寓意研究;(3)徽派圖形元素的造型原則和審美研究;(4)徽派圖形元素蘊含的根文化與民族意識的關聯性研究;(5)民間工藝大師走進高校的實踐研究;(6)徽派圖形元素的儒學理念研究;(7)徽州傳統裝飾圖形的色彩運用研究;(8)徽州建筑裝飾圖案研究;(9)徽派圖形元素蘊含的象征性研究等。課程以傳授徽州工藝圖形元素的形式和構成開始,教學內容以最有典型性的圖形符號作為主要傳授內容,通過課堂學習打開教學視野,研究徽州工藝作品的風貌與樣式,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歷史、生態、環境、社會等因素對民間藝術產生的影響。把徽州工藝圖形元素作為課程素材,課程的構建從基礎課到專業課進行階梯式教學,教學內容與其他課程進行良好銜接,有效建立與各個專業課程之間的聯系。(二)課型研究。1.由訓練型教學轉向創新型教學訓練型教學和創新型教學不同,前者是技藝的傳授,學生可以通過臨摹學習徽派傳統民間藝術圖形符號的造型、色彩、紋樣、構成等。它既有平面的剪紙、版畫、年畫、壁畫、繪畫等平面造型,也有建筑、磚雕、木雕、石雕、刻碑等立體造型。在訓練型教學環節中,學生通過臨摹感受、理解、再現各種民間工藝造型特征,并體會圖形元素背后隱藏的深層象征意義。創新型教學以傳承和創新為重點,是在循序漸進的教學環節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三大構成、圖形創意、裝飾圖案、插圖設計等課程中所學的重組、同構、異變、聚集、共生等方式,開拓創作思路和教學模式?;张擅耖g工藝圖形元素有著獨樹一幟的藝術形式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將徽派圖形元素滲透到美術類專業教學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應在教學中用圖例為學生分析、講解徽派民間工藝圖形元素藝術表現原理,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徽派民間藝術形式,在提高藝術修養的同時啟發學生懂得創新運用。學生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造出具有時代氣息的富有生命力的作品。2.現代設計語言的轉換徽派民間工藝圖形元素的思維方式是主觀和感性的,與各類設計專業有著內在聯系。在課題實踐訓練中,對徽州工藝的形態、選材、技藝、色彩、審美、構圖、造型等方面予以分析、研究,拓寬學生設計視野,在較高的文化層面上進行研究和創作。學生能充分理解徽州圖形元素的內涵,了解傳統表現手法、表達方式,從傳統民間工藝圖形符號中攝取養分。創作思路不是對傳統圖形進行純粹的復制,而是借鑒傳統符號的深刻內涵,通過隱性的語言和符號加以想象、擴展、衍變,把體現的藝術精神和語言融入到現代設計中,用現代審美觀念對圖形元素進行再設計,創造出新的視覺語言,進而繼承和發展徽州民間工藝?;张擅耖g工藝圖形元素運用現代設計語言進行轉換,分別從徽派民間工藝圖形的“形態”“材料”“抽象精神”三個方面進行研究。(1)形態的借鑒和衍生徽派民間工藝圖形元素為當代設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從傳統圖形符號中提取形態的元素,以多維立體的創作思維尋找新的契合點進行再設計,用獨特的視覺語言以現代藝術形式呈現。將徽派木雕、石雕、磚雕的圖形符號運用到包裝設計中,要求學生借用、提煉徽派圖形元素的造型特點,適應市場需要,設計出既能體現商品的內在特征,又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包裝設計,更好地傳承了徽派文化元素(圖1)?;张擅耖g工藝圖形中的一些造型獨特的云紋、冰紋、回紋等抽象圖案,對其進行簡化、提煉并運用到設計中,具有強烈的視覺效果,既能和當代人的生活方式相契合,又能體現濃厚的文化底蘊(圖2)。作為徽派建筑重要造型特色的馬頭墻,有著簡單的形態、錯落有致的特征,中國原創家具品牌“半木”創始人呂永中利用馬頭墻的形態特征,將實用性和功能性相結合,設計出極簡風格的置物架和高低衣架(圖3)。圖1徽州窗雕冰紋和簡化的馬頭墻圖形元素在現代包裝的應用圖2方形回紋臺燈圖3以徽州民居和馬頭墻為圖形元素設計的清風系列置物架、高低衣架(2)材料的沿用徽派民間藝術有徽州三雕、徽派版畫、徽州年畫、歙硯、髹漆、剪紙、徽派盆景、草編、刺繡等許多獨特的工藝,將其材料語言恰當、靈活地加以借鑒,能夠豐富現代設計的表現形式。諸如徽州木雕是以木材為藝術創作形態,高爐家酒的設計師把徽州木雕圖形符號作為設計元素,運用當代的設計語言在徽派木雕的材料上進行沿用并加以延伸創作,創造出符合現代人消費理念的設計(圖4),視覺語言上體現了很強的地域性文化特征。圖4徽州木雕圖形元素的現代包裝應用(3)抽象精神的傳承作為一種民族文化的精髓,徽派民間工藝圖形元素中蘊含儒家思想的智慧,當代設計應努力探求民間工藝圖形元素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精神內涵,而不僅是表面形式的拷貝和借鑒,也不僅是具體的一個形態、一個圖形符號的傳承。民間藝術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也是民族精神的傳承。藝術家應當從精神層面充實自己的情感、思想和修養,并通過傳統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去傳承,最完美地將徽州藝術的儒家文化精神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呂永中創作的“徽州系列”中式家具,把具有代表性的徽派圖形元素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從精神層面用抽象的概念理解徽派文化精神傳承,用徽派古建筑中的圖形元素(如磚雕、石雕、木雕、馬頭墻、青瓦等)重新演繹符合東方人思維的當代中國設計作品(圖(三)教材的編訂。對徽州工藝圖形元素教學、實踐及各種成果進行整理,并把每個學生每學期的作品進行系統分類、歸納、整理并制作成光盤,形成具有特色的徽州工藝教學成果檔案。在當前高校民間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本地的民間美術元素和教學成果進行收集整理,有針對性地編寫成系列民間美術教材,將其引入課堂教學,并不斷學習與補充新知識。教師可以利用美術館、博物館、藝術家工作室等各種資源進行學習和考察,也可以和地方的多名高校教師一起編訂教材。這樣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各個高校搜集、整理的民間美術資料,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地方美術文化的交流。

三、結語

徽州工藝圖形符號的原始造型和思維形式是長期文化歷史積累的結果,作為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借助象形、比喻、諧音、寓意等藝術手法,表現出實用性、裝飾性、地域性、大眾趨同性等特征。民間藝術圖形元素的多樣性、地域性是民風和民俗的體現,由于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響,不同地域民族文化得到交融,包括民間藝術圖形符號、文字、方言文化、民間建筑等方面越來越趨于同一化。為了使徽州民間藝術保護、發展和弘揚傳統文化精神,要充分開發和利用徽州民間工藝的文化價值和實踐價值,對徽州民間工藝圖形符號教學進行拓展性研究和探索。通過課程建設和課型研究等方面的改革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大批研發新產品的應用型創意人才,提高本地文化藝術軟實力,為弘揚本地傳統文化藝術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鮑義來.徽州工藝[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2]趙玉晶.中國工藝美術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張海鵬.徽學漫議[J].光明日報,2000-03-24.

[4]歙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歙縣志[M].北京:中華書局,1995.

作者:韓麗麗 曹光宇 單位:安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