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學設計元素的運用

時間:2022-06-13 09:22:34

導語:美術教學設計元素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術教學設計元素的運用

一、美術教學加入設計元素的必要性

從一方面來看,我們在美術教學中加入設計元素,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起獨特的審美能力和美術思維。美術教學應該培養學生的藝術思維,幫助學生建立藝術認知體系,如果把美術專業技能(僅僅是技能)作為教學內容,那不過是把“高等美術院?!苯档葹椤案呒墝?茖W?!保^“本科”也變成“高級大?!倍?,簡單描述就是培養“高級美術民工”。顯然,“專業的美術教育”不應該是這樣去理解的。因此,我們可以簡單地說,專業的美術教育不應該是技能教育(美術造型技法或技巧,比如繪畫、雕塑、),而應該是藝術思維的培養,是一種對于美的元素的欣賞能力,是引導或幫助學生建立一套有學生自身個性的藝術認知體系。創造意識和創作能力、造型意識或審美修養,都是這個藝術認知體系內的一部分,囊括在藝術思維里面。藝術思維也不只是藝術理論學習,而是藝術角度的多位思考,特別是從自然美、藝術美、美的合理性、美的再現與表達等不同角度去認識、理解、分析、創造、表達自身的審美理念,整體來說,就是培養學生的藝術思維。從另一方面來看,將設計元素應用到美術教學的實踐中來,把傳統的點、線、面三元素改變為一個個生動有趣的設計元素,有利于增強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興趣,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情感態度作為自主研究式學習的首要特征和內在的驅動力,在美術學習中主要表現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狀態、情緒、觀點等。美術學習效果和情感態度呈現一種正相關的相互作用聯系,學生的情感態度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美術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而學生成績的高低又會直接影響到他繼續學習的情感態度。因此我們不難發現,有了興趣愛好,才能談怎么進行學習,怎么創作,才能實現美術學習方法的優化和美術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正確的美術教學應該是給學生一個自由學習的環境和氛圍,并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同時增強對于設計元素的學習,讓學生在這些元素中感受到美的藝術,逐漸建立起這樣一套藝術思維的認知體系。也就是說,美術教學的主要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藝術思維,鼓勵學生多元發展的可能性。

二、傳統設計元素的應用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我們更加倡導這就要求我們不單單要在本土市場內繼承傳統文化的設計元素,更應該推陳出新,將傳統設計元素應用到美術教學中去。同時,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把重心放到學生的“賞”上,而不是教師的“講”,學生本位需要我們意識到學生才是教育的中心主體,無論是授課、考試還是知識學習,都是要圍繞著學生展開的。如果本末倒置,就會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素質發展不均衡。教師在挖掘傳統文化元素的過程中要使其更好地與美術教學內容相融合,特別是在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元素的過程中要挖掘和表現現代藝術內涵。(一)傳統思維方式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民族更是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有機文化歷史,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所受到的文化沖擊和碰撞相對而言也就更多。從春秋戰國時期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到后來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我們不難看出,儒家思想對于我們的思維方式是具有較大的影響力的。儒家最終想實現的目標是使每個人能成為真正的人,使整個社會的人能和諧共處。因此,在傳統的思維方式融入到美術教學中來的過程中,我們也盡量遵循著天人合一的協調感和和諧感,講究顏色的搭配,所傳達的精神也是一致的。例如,我們在進行美術教學的時候,不單單會選擇一些大眾喜愛的潮流產品,更加重要的是首先要確立一個環境內的整體基調,選擇簡約或豪華、歐式或中式等,再根據核心基調來選擇環境設計與布置。如果在一個古色古香的廣場環境中突然放進了“斷臂維納斯”的雕像,整體的藝術設計就會顯得非常不協調,甚至會破壞整體環境的美感。(二)傳統用色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中,顏色與工藝,顏色與美術,顏色與詩歌,顏色與習俗等之間唇齒相依。在實際的美術教學方面,對于顏色的運用也是豐富的。大概所有的書本在理論上都差不多,色彩搭配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屬于藝術理論中三大構成之一的色彩構成。如果從色彩波長和光學知識開始講就顯得過于拖沓繁重。色彩有三種屬性,色相(色相是色彩最明顯的特征,是指色彩的相貌而言,一般用色相環來表示),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一般用明度軸來表示),純度(純度示指色彩的純凈的程度,可以用純度階段表現)。這三種屬性的調和與對比就形成了色彩的節奏,如同音樂的音符。對于任何設計對象來說,色彩都不是單獨存在的,因此,想要一個較好的色彩呈現必須考慮各種綜合因素。正確的同色對設計有所幫助,更能夠滲透出獨具特色的色彩風格和色彩文化。(三)古文字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我國的文字是從繪畫中演變過來的,因此具有極高的美學藝術價值。中國古代對造字有“六書說”,即為指示、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這幾種構法。漢字字形發展大致經歷了這樣的過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其中從小篆到隸書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野,趨勢是越來越定型,越來越符號化,從線條到筆畫,圓轉變方折。篆尚婉而通,以圓筆用筆為主,文字象形化程度高,字形古奧。到了戰國后期至秦朝,由于戰事頻繁及下層佐吏公務繁忙,需要有一種能夠快速書寫的字體以備使用。在戰國篆書俗體的基礎上,經過大量省并,化篆書的圓轉為方折。但是篆書的痕跡尚未脫去,仍留有較深的篆味,是為古隸。我們在實際的美術教學中將漢字融入進去,不僅能夠感受到更多的文化底蘊,還能夠為設計平添一絲歷史的魅力。

三、合理運用不同設計元素的跨界

想要實現美術教學的多元化和全面化,需要我們綜合考慮到每位學生的自身能力水平,承認他們的個體差異,避免用統一的設計元素去禁錮他們的思想,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獲得長遠的發展,能夠在美術這條路上走得更遠、更扎實。作為經典而又歷久彌新的時尚元素之一,“跨界”總能打破原有一成不變的沉悶格局,為我們帶來全新感覺。從其他方面來看,我們能夠看到許多的設計都是由于重新的融合、碰撞從而造就了新的時尚風潮,帶來了獨具一格的美術特點。例如:成名已久的體育界明星來到娛樂影視圈尋求新的發展;傳統服飾品牌與潮流運動品牌聯合設計借勢搏取新的商機;亦或是藝術大師們將風馬牛不相及的藝術元素組合起來呈現出新的意境。“跨界”設計作為設計學科的交叉,以及設計產生新創意的重要手段,已然成為了設計行業的一種趨勢,強強聯合或是商業互吹,總能引起消費者的極大興趣。美術設計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汽車作為工業文明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在設計上經常引領著工業產品的潮流。因此,汽車與時尚的結合就更加令人興奮,汽車歷史上不乏汽車與時尚的完美跨界,有時是某款車型在外觀內飾上借鑒最新時尚元素,有時是憑借卓越的汽車產品引領了一波新的潮流。在我們的生活中,經??梢钥吹揭恍┎煌O計元素的融合和碰撞。漢堡薯條不止出現在餐廳里,還可以成為在包包、衣服以及手機殼上的造型元素;Adobe全家桶不僅出現在設計師的電腦里,還可以成為香水的設計靈感;五彩斑斕的MM豆不僅會出現在玻璃罐里,還可以變成打印機上的打字鍵。而這些設計元素都可以成為我們美術教學的一個重點內容,在不同設計元素的碰撞之中,迸發出新的藝術活力。

四、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藝術文化不斷發展繁榮,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美術教育作為我國傳統文化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傳統藝術的繼承與發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我國美術事業發展的關鍵所在。美術教學中,如何將教學內容和設計元素相融合成為了美術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課題,對我國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和美術鑒賞將作品的設計理念傳達給學生,學生在欣賞中提升對美術設計元素的認知能力,在美術創作中融入設計理念,從而提高自身的美術設計能力。

參考文獻:

[1]吳婷婷.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實現初中美術教學傳統與流行元素的融合[J].科技視界,2014,(14):239+253.

[2]劉明.民間傳統美術元素引入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的途徑探討[J].藝海,2016,(03):103-104.

[3]劉陽.美術教學中設計理念的融入和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6,(14):136.作者單位:漯河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

作者:邢真真 單位:漯河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