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劇臉譜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03-04 08:31:14

導語:漢劇臉譜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漢劇臉譜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運用

摘要:為了提升小學生的美術素養,文章將漢劇臉譜融入小學美術教學中,從三個方面闡述了漢劇臉譜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分別是融入傳統文化,深化教育目標;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創造力;激發學生想象,提高學生欣賞能力。

關鍵詞:漢劇臉譜;美術教學;傳統文化;欣賞能力

漢劇臉譜用色大膽,圖形夸張但又不失章法,不同性格的角色被描繪出不同的圖案。傳統美術課堂按照教材來教學,讓漢劇臉譜走進美術課堂,可以讓漢劇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揚,有利于美術的創新,能帶領新一代小學生成為新時代傳統文化的接班人。

一、融入傳統文化,深化教學目標

閩西漢劇臉譜中主要分為小生,旦,老生,凈。關于生和旦的化妝,主要是展示角色的俊俏和美麗,并不格外凸顯圖案形狀。凈的圖譜繪制是最多的,基本上不同角色圖譜就不同。這些臉譜往往立意奇特、造型生動[1]。比如,在教學“我做的文具”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臉譜文化融入文具,讓學生了解臉譜文化的知識,并且引入課文文具元素,在學生最熟悉的文具表面畫上傳統的閩西漢劇臉譜。在常用的文具表面繪制出色彩斑斕、各具特色的圖案,讓呆板無趣的文具染上華麗的色彩,從而彰顯民族文化的魅力。在教學時,教師首先帶著學生觀看閩西漢劇著名劇目《大鬧開封府》錄像片段,之后讓學生講出自己最喜歡的人物角色及臉譜圖案,教師根據學生所說的角色在屏幕上出示各式各樣的臉譜,再講解漢劇臉譜文化內涵;然后讓學生講出臉譜除了在舞臺上出現外,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見到?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把臉譜在“我做的文具”課堂中呈現,學生就會開動腦筋認真思考,這樣不僅讓學生在了解漢劇臉譜文化的基礎上深化傳統教學目標,還能將臉譜文化不動聲色地融入課本教學,兩者相得益彰,融合貼切。

二、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創造力

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喜愛新鮮事物的階段,所以利用臉譜文化啟迪學生思維,助力學生大腦開發,并且發揚傳統文化魅力顯得很有必要。漢劇臉譜文化中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夠根據臉譜中的紋樣特色分析出人物角色的特點。如何利用臉譜的這些特點啟發學生思維,創造新想法?筆者在教學“美麗的紋樣”這一課時進行了嘗試?!懊利惖募y樣”是一節造型表現及設計應用課程,在新課程中對五年級的造型表現及設計應用的教學目標有明確要求:“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體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痹谡n堂上,筆者將臉譜文化的例子展示給學生,先出示學生所熟知的關公的形象:臥蠶眉配上棗紅色圖案,眉眼間添一道白色條紋。然后將各式各樣的臉譜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分析什么圖形代表什么意義,根據角色圖片來欣賞紋樣的特點,并試著講出自己關于臉譜文化的見解,畫出自己喜歡的臉譜紋樣。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學生先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三、激發學生想象,提高學生欣賞能力

“美術新課程標準”提出美術教師要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資源,引導學生了解當地的民俗、經濟等,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使學生的個性能夠得到發展。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充滿想象力的神奇世界,教師應在新課標精神和有關理念指引下,著眼于童心的釋放,激發學生的思維發散力,在傳承美術文化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審美情趣。閩西漢劇臉譜文化是一種傳統文化代表,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教材上的知識結合臉譜文化,將臉譜的圖案與顏色搭配作為切入點,引入到傳統課堂上來[2]。在講授“戲劇臉譜”時,筆者會讓學生事先收集有關臉譜的知識與圖案,上課時,筆者先在教學課件中出示《雁門關》楊七郎的臉譜圖片,請學生猜測角色,并讓學生根據臉譜圖案的特點,試著分析該圖案表達的含義。再出示其他角色臉譜,從猜—賞—畫的過程中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并提供大量的素材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思考、討論。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活躍課堂氛圍,學生一邊欣賞圖案一邊試著畫出臉譜,不僅能在實踐中提高欣賞水平,也能學習到基本的臉譜繪制方法及步驟,提高學生對中國閩西漢劇臉譜文化的欣賞能力及鑒賞能力,引導學生在觀察活動的過程中感知臉譜文化的精彩與魅力,從而獲得傳統文化的熏陶與浸潤。

總之,閩西漢劇在戲曲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源遠流長,但在時代的更替中卻慢慢被人們忽視,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有責任向學生傳授當地優秀傳統藝術,將漢劇文化與美術課堂有效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錄像、圖片等多種手段,拉近學生與戲劇的距離,使小學美術課與閩西漢劇臉譜文化得以交融、延伸。

參考文獻:

[1]劉凌霞.美術課堂應滲透人文之美[J].考試周刊,2011(5):231.

[2]龐小立.美術課中的多媒體教學[J].考試周刊,2009(12):218.

作者:林笑玲 單位:福建省龍巖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