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學方法與對策
時間:2022-04-17 10:54:05
導語:初中美術教學方法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缺乏與新課程相適應的美術教學方法美術課程改革不僅是內容的改革,也是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部分美術教師缺乏與新課程相適應的美術教學方法,特別是未能把握美術知識、技能的傳授與創造能力的培養之間的關系,在教學實踐中,依然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學設計存在程式化傾向,學生只能根據教師示范進行描繪或制作。若教師示范過度,則容易導致學生模仿范例,作品雷同,遏制學生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揮,調動不了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二)學生對美術教學存在認知偏差由于美術課程知識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如果教師仍然使用傳統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將難以有效了解和掌握美術知識,進而陷入被動的學習狀態,導致對美術學科產生較大的認知偏差。(三)對美術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人們認為學生學習主科知識非常重要,美術課程沒有歸入應試科目,學校安排的課程數量少、時段差,對美術學科師資力量的投入也比較少,認為美術教學等同于畫畫教學,這就使美術教學的發展受到一定的制約。(四)美術教學理念存在偏差西部地區文化教育落后,學校在教學科目安排上有主課和副課之分,美術歸類為副課。加上初中生對美術課程的認知度不足,無法對美術課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而且美術教師的職稱晉升和評價機制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教師教學動力不足,導致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效率較低。
二、初中美術教學方法分析
初中美術的教學方法主要有情景法、提問法、討論法、圖例法、演示法、合作法。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交替運用多種形式和方法,將講述、討論和操作等多種活動綜合起來運用。對所講內容涉及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用具、教學思路、教學過程、教學提要、詳細教學活動安排做出明確規劃,通過不同方法綜合運用,達到下列目標。一是知識與技能目的:使學生能夠通過課堂教學內容了解其文化內涵、歷史背景、色彩搭配原理,懂得一般審美原理、設計的基本要領,掌握一些繪制效果圖的方法。二是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教師點評,能夠研究課堂的具體內容造型、色彩、風格化差異和功能性特征,以及由此帶來的審美體驗,結合所學展開聯想,繪制效果圖,展示自己的設計。三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感受課堂所講內容的文化背景,認同和諧與統一等價值觀、審美觀、建筑觀、倫理觀、宗教觀。
三、初中美術教學策略
(一)注重美術學習方法體驗。從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注重學生的美術學習體驗與學習方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基本美術素養以及高尚的審美情操的完善。例如,初中美術拓展課“我們的畫展——策劃與搜集”是以學生活動為主的綜合探索課程。教師通過師生互動、生生合作,引出主題,講述新課,并讓學生小組合作,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動手策劃一場畫展。教師要啟發學生從何處入手,先做些什么,大家討論幫助解決問題。學生分成小組展開討論,然后派小組代表回答問題,要求明確主題,有作品、場地,側重宣傳。教師進行點評,指出學生作品的優勢與不足,提供畫展舉辦必需的條件,然后介紹舉辦畫展的知識,讓學生對畫展舉辦有所了解。接下來,策劃一場畫展,各小組成員拿出自己收集的資料和作品,在小組長的指導下策劃畫展。在規定的時間內,小組代表需要展示完成的策劃方案。如有個小組的畫展主題為“第一屆農民豐收節•鄉村振興”,收集的作品主要是水彩畫,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活動主題,采取分組合作的方式,營造良好的活動氣氛,確保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然后,教師讓學生介紹作品內容、創作意圖以及想要表達的情感等。組內互評時,教師也要讓其他小組成員談談自己的看法,提出意見,從而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二)運用演示法呈現情境。演示在美術課中運用得當,它包括范畫及過程范畫、模型、投影片等輔助教具。學生將一些抽象又難懂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和簡單化,通過美術教學視覺感受,從而引起心靈的共鳴。在美術教學中,教師通過直觀性的圖表或工具來演示教學過程,十分簡單與清晰。(三)運用圖例法創設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運用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感官體驗藝術作品和藝術語言,如直線的延伸感、曲線的柔和感、三角形的穩定感、不同顏色的情感體驗等。通過分析比較,使學生讀懂藝術作品,感受不同藝術元素的特有表現力,從而培養學生運用美術語言表達的能力。(四)創設美術與音樂融合的情境。美術是視覺的藝術,音樂是聽覺的藝術。美妙的音樂,優美的歌聲,能讓學生在濃郁的藝術氛圍里體味作品的意境。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傾聽背景音樂,通過對音樂、音響的聽覺與想象,獲得各種視覺畫面形象,進而引發相應的情感與情緒,幾乎讓人的所有感官都被“音樂”調動起來。不同風格的音樂會呈現給學生不同的畫面,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1]。(五)運用文學作品創設詩意情境。課堂教學中,文學與繪畫的契合,可創設課堂上的詩意情境。它們都借助不同的形式,表達、抒發各自的情感。利用它們的聯系,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六)滿足差異性課堂教學要求。根據學生水平分類教學,設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盡可能地滿足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要求。因此,教師要善于綜合學生需要,靈活地使用教材,為學生提供不同水平的學習資源,將水平接近的學生編組,進行分層學習。不同層次水平不公開,不排名次,教師要對學生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數。(七)以激勵為主,評價和自我評價相結合教師可選擇不同層次的美術作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評價,學生也可進行自我評估。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進行分層輔導。學生作業以激勵評價為主導,對于優秀的學生作業,用示范展示的方式;對于問題作業,先鼓勵作業的亮點,然后指出不足,激勵學生。學生自我評估的結果要記入學生美術學習檔案袋,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主動性。兩種評價相結合,能有效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八)加大對美術課程的支持。學校要配齊中小學專職美術教師,提供與美術教科書相配套的美術學習工具和資料,配備美術教學設施設備和多媒體教學設備,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美術教學。
初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綜合運用不同方法,充分展現美術的魅力,讓學生了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目標要求,讓每個學生在美術教育中都能得到全面發展。同時,充分認識美術與自然、美術與生活、美術與文化、美術與科技的關系,進行綜合性的美術活動,讓學生開闊視野,拓展想象的空間,激發探索未知領域的欲望,體驗探索的愉悅與成就感。
[參考文獻]
[1]焦念華.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J].學周刊,2018(11):167-168.
作者:焦念華 單位:甘肅武威第十中學
- 上一篇:美術學專業平面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
- 下一篇:美術教學中應注意的學畫路徑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