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樂教育發展現狀分析

時間:2022-03-22 11:00:48

導語:民族音樂教育發展現狀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音樂教育發展現狀分析

摘要:中國民族音樂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傳統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具有深遠的教育價值及積極意義,對國家傳統民族文化的發展以及個人藝術情操具有重要影響作用,想要將中國民族音樂發揚光大,就應全面加強并重視其教育的發展。但目前,中國民族音樂教育發展的整體情況并不樂觀,存在著諸多不足問題,因此,本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并提出了促進中國民族音樂教育發展的有效策略,從而將其有效的繼承與弘揚。

關鍵詞:民族音樂;整體概述;發展現狀;有效策略

民族音樂象征著各民族文化生活中最美好、最真情實感、最具有豐富人生內涵、最能體現生活氣息及民族魅力的特殊文化,對現代社會來說,具有寶貴的藝術價值,更是人類音樂歷史的偉大產物。在中國民族音樂歷史文獻中,記錄了各民族不同風格的音樂曲風,彰顯了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這些風格迥異的民族音樂,是各民族人民精神智慧的體現,是他們努力創造的文化結晶,更代表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效推動了我國人類文明的發展與進步,對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中國民族音樂具有鮮明的特點及文化藝術價值,將其作為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對我民族音樂有效傳承的表現,更是發展美育教育的必然選擇,因此,各院校應加強對我國民族音樂教育的重視,并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組建專業優秀的師資團隊、編制特色的音樂教材,從而全面促進中國民族音樂教育的發展。

一、中國民族音樂教育的特點

首先,民族音樂在我國音樂教育中占據重要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音樂肩負著民族音樂教育及音樂藝術教育的雙向使命,民族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更是民族工作中的重要內容,而音樂教育在開發智力、陶冶情操、藝術修養等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我國各民族在漫長的發展過程當中,運用自己的智慧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特征顯著、具有獨特藝術魅力及濃厚文化韻味的民族音樂形式,這些寶貴的民族音樂文化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構成了中華民族獨一無二的文化。為了有效的繼承、弘揚并發展、提升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就應充分重視并加強民族音樂的教育工作,這是時代的要求,更是音樂教育者對傳統民族文化傳承所應盡的義務及必須履行的責任。其次,民族音樂教育具有獨特的藝術性。民族音樂的誕生及發展扎根與各民族不同的地理位置、生活方式、經濟發展形態及民俗風情中,是民族傳統文化必不可少的元素,更是展現各民族偉大精神與深厚文化底蘊價值的重要載體,因此,作為我國民族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民族音樂具有獨特、顯著的民族特點。中國民族音樂的風格各異、種類豐富,各民族在生活習慣、居住環境、語言交流、文字形態、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因而形成了民族音樂獨特、個性的風格。比如蒙古地區的音樂主要因長調為主,曲目風格慷慨激昂、鏗鏘有力,蒙古族人通常性格爽朗、熱情好客、為人直爽、豪邁,擁有像草原一般的寬廣胸襟。在演唱民族音樂時,表演者不僅聲音嘹亮,同時會邊唱邊跳,表演形式豐富飽滿,帶動性極強。從各民族不同的地理位置看,中國民族音樂一般分為北方平原、黃土高原、中亞綠野、云貴高原等八個極具特色的音樂風格,無論是哪個地域的音樂文化,對民族音樂教育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不僅為音樂提供了大量的教育素材及資源,同時也奠定了民族音樂教育的基礎。最后,民族音樂教育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民族音樂是各民族發展歷程的寫照,各民族音樂具有各自的獨特的藝術魅力及風格,通過有效的進行多種形式的民族音樂教育活動,能充分體現出民族音樂的與眾不同,不僅能讓學生全面了解認知各民族的音樂形式及文化發展歷史,同時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情操,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力,對各民族的團結與文化認同感具有重要意義。而另一方面,從某種意義上看,每個民族的音樂發展歷史,都從側面反映出了民族整體的發展過程、民族文化的基本形態、民族信仰的發展、風俗習慣的改變。中國民族音樂教育能讓受教育者們在學習、賞析、歌頌、演唱民資音樂時,充分結合自身的真實情感與內心感受,從而更加深刻的體會民族音樂中的精氣神及藝術韻味,進而有效激發學習者的民族意識、愛國情懷,深化民族精神。

二、中國民族音樂教育的發展現狀

(一)民族音樂不受重視。當前在我國音樂教育中,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社會發展及歷史變遷等方面的影響,很多學校并未將音樂教育當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更沒有積極履行傳承弘揚民族音樂的基本責任,因此,對于學習者來說,為其掌握了解更多民族音樂知識及技巧帶來了較大不便,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與傳承。雖然從上世紀中期,音樂教育整體體制發生了改革,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這種轉變并沒有從本質上、從教育的內在入手,以至于當前民族音樂教育現如今還處在次要地位。尤其是我國少數民族的教育,因受到地方區域位置、經濟發展落后、教育體制不健全的影響,對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認識較薄弱,忽視了音樂教育的重要意義及作用,導致民族音樂教育的師資力量、教學設備、教材內容以及課程編排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及不足,很多學校對其都敷衍湊合。因此,即使是處在音樂之鄉,但也仍然存在對音樂毫無感知的人們,這種現象對于民族音樂來說,是莫大的沉痛與擔憂,根據西南地區對學生掌握自己家鄉歌曲的調查結果顯示,傣族為32%、苗族為25%、而羌族則僅有4%。(二)民族音樂特色缺失。從民族音樂教材內容上看,少數民族的音樂教材長期處在不完善的情況,我國對于音樂教育的課程大綱中指出,“要將文化傳承作為教學的基本理念及目標,通過系統化的教學體系,實現民族音樂的傳承。在對課程制定與研發中明確規定了學校要必須要實施國家指定的課程管理方案,要在國家提供的基礎課程上,適當開發相關符合學校自身發展所需的課程,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及特色文化進行課程開發,從而打造音樂特色教育課程體系”。之所以這樣進行規定,主要是因為中國民族音樂是根據西方國家的音樂教育體系開展教學工作的,無論是曲目的基礎演唱、知識理論還是詞曲創造、樂器訓練等課程都如此。并且民族地區所使用的音樂教育課本,大多數不具有顯著的民族特色,沒有充分體現出少數民族的藝術魅力,這些地區目前所使用的教材都是全國統一人教版本,但人教版本的音樂課本是以漢族音樂為主,少數民族音樂的教學內容甚少,民族性、地域性、獨特性均不強烈,在開發編寫適合少數民族音樂教育所使用的教材上面的相關工作,存在很多不足。(三)民族音樂師資有限。民族音樂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并將其長期有效的繼承并傳承下去,最為有效、也是最重要的途徑就是教育,而教育的效果與是否能對學習者產生深遠影響的根本在于教師,教師的教學水平、職業素養將決定著中國民族音樂未來的發展命運,因此,加強是音樂教育師資團隊的綜合素養,是傳統文化的要求,更是提高音樂教育質量的必然選擇??v觀我國音樂教育師資團隊整體情況,主要的問題是教師的專業素養較低、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學生的演唱技巧而忽視民族音樂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教師自身專業知識結構單調。而民族音樂教育的師資團隊主要缺少這方面的專業教師,很多少數民族的相關地區的教師在人員編制上出現了嚴重不科學的結構,很多音樂教師都身兼數職,沒有專門單獨教授民族音樂課程的教師,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這些少數民族地區位置過于偏僻、發展比較落后,很多年輕的專業教師更愿意去大城市尋求發展機會,會有更多的上升空間,并且這些地區的相關政府也沒有定制或是出臺具體的優惠政策或是具有較大吸引力的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嚴重阻礙了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的發展。

三、促進中國民族音樂教育發展的有效策略

(一)構建科學完善的教育體系。在當前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想要讓相關學校、學生以及家長正確全面的認識到民族音樂的重要性、了解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涵,首先,就應明確教育觀念,樹立正確先進的教學理念,知曉具體的優秀經典民族音樂作品,并將其有效的傳承下去。在教育系統中,音樂教育根據學校、師范、專業以及社會被分成四大部分,學校指的就是各階段的教育院校,主要負責傳授音樂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音樂藝術修養及繼承人,師范主要是培養音樂教師或是相關的藝術院校,主要培養這些人的音樂職業能力,為社會輸送音樂教育專業人才,學生將來是為音樂教育而服務的。專業也被稱之為職業的音樂教育,培養的是專業性、技巧性較強的音樂人才,比如音樂詞曲創作者、音樂制作人或是歌手等,教育單位一般以音樂學院為主,除了基礎的音樂知識,更多的是全面深入的研究音樂,對音樂進行整合以及創新。而社會則指的是音樂文化宮、少年宮、音樂團體、民間社團等社會性質的教育機構,所組織的音樂比賽、音樂興趣培養、音樂業余班等,同時也包括媒體音樂教育、網絡音樂教育等多種形式。在先進科學技術的影響作用下,音樂教育越來越普及,社會覆蓋范圍越來越廣,并且學習民族音樂的渠道也越來越多,充分體現了音樂教育的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民族音樂想要受到大眾的廣泛歡迎與普及,就應利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全面開展教育活動,但從當前中國民族音樂教育的發展現狀來看,只有學校的教育相對來說比較普及,整體教育形式與活動過于單一,并且整體比較落后,因此,我國各地區應本著繼承弘揚中國民族音樂的根本目的及重要理念的角度出發,構建科學完善的民族音樂教育體系。(二)提高教育師資的綜合素養。首先,各地區政府以及教育部分,要徹底打破傳統教育的諸多體制約束,制定更多優勢條件吸引民族音樂教育專業人才加入到音樂教育的師資團隊中。要能傳承少數民族多才多藝的民族特征與梳理、探索隱藏在各地區民族中多姿多彩的傳統民間音樂重要素材的優秀人才,對綜合才能及實力格外優異的民族音樂教師應積極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與職位的晉升鼓勵。其次,要加強對民族音樂教育師資團隊的培養力度,提高對他們個人綜合素養的重視,要注重綜合性人才的培養,提倡社會與自然科學深入結合與理論知識、音樂學術形成同生存的和諧關系,從而共同發展、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形成全面素質教育的發展態勢,培養出具備創新教學理念、綜合專業知識強、教學水平高的全能民族音樂教育師資團隊。此外,還要加強民族音樂教師的專業基礎知識與能力,注重與其他相關領域的有機結合,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音樂教師也應不斷提升自我專業水平,積極探索民族音樂文化內涵,掌握更多專業知識,強化自身的教學水平,掌握音樂心理、音樂藝術等方面的知識,只有不斷完善自我,才能提高自身綜合素養,才能真正促進民族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實現民族音樂的傳承做貢獻。(三)編制音樂教育的特色教材。中國是多民族國家,由于民族眾多,各民族之間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存在著較為顯著的差異,其民族音樂教育的發展情況也各不相同,編制民族音樂特色教材是當前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但同時也是最為薄弱的部分。中國民族音樂的教育,除了要讓學生了解、掌握民族音樂的理論知識與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需要培養學生們的音樂藝術欣賞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讓學生真正熱愛民族音樂,對其充滿濃厚的興趣。因此,就需要各地學校要積極去搜集更多的極具特色、個性鮮明的民族音樂素材以及優秀的民族音樂改編創作出的現代民族音樂素材,將兩者相互整合,本著科學合理的原則,融入到當前民族教學內容中,編制出適合現代社會民族音樂教育的教材,從而為教材注入新的血液,增添新的生機與活力。

總而言之,中國民族音樂教育不僅是簡單的教育問題,他關系到我國音樂教育體系的完整構建,關系著民族音樂的繼承傳承,更關系到中國博大精深、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因此,教育者們應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充分發揮自己的能效、積極履行自身的基本責任,從而推動中國民族音樂教育的發展,使民族音樂文化得以有效傳承。

參考文獻:

[1]劉學梁.中國民族音樂教育體系發展歷程之回顧與思考[J].音樂時空,2014,(08):29-30

[2]劉倩.淺談我國民族音樂發展現狀及思考[J].大眾文藝,2011,(05):24-26

[3]徐桂琴.論高校音樂教育中的民族音樂教育[J].電影評介,2009,(11):32-33

[4]昌利萍.中國民族音樂教育之我見[J].科技信息,2011,(11):36-37

作者:曹云華 單位: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