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的精用方法芻議

時間:2022-01-05 11:40:15

導語:思想品德的精用方法芻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品德的精用方法芻議

本文作者:潘宇彤工作單位:北京市第三中學

精挑細選教學資源

教學不是教學資源的堆積,如果是教學資源的堆積則會使學生陷入疲勞,浪費教學資源,更重要的是造成教學資源分析的膚淺、流于表面。教師在教學設計篩選教學資源時,要敢于、善于取舍。(一)敢于取舍說敢于,偏重從情感角度來談,因為教學資源取舍往往特別需要勇氣和魄力。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沒有好的教學資源比較讓人頭疼,而更讓人頭疼的是同時有幾個好的教學資源,需要敢于取舍。教師們不敢舍的原因有多種,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情感,尤其像文字美、內涵深的文章和讓人叫好、令人震撼的視頻這樣的教學資源,舍掉哪個似乎都會帶來一份心痛。然而,考慮到課堂時間的有限以及為了更高教學效果的達成,教師必須鼓起勇氣和魄力對教學資源有所舍棄。這并不是說留下的教學資源就是精華,舍棄的教學資源就是糟粕,被保留下來的教學資源主要具有下列特點:具有典型性、更有時效性、更貼近學生,更積極正面等。(二)善于取舍首先,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因為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所以教師選用的教學資源一方面要在內容上貼近學生,另一方面要從形式上為學生喜聞樂見。從課堂觀察的結果看,學生對于那些視頻、圖片形式的教學資源關注度比較高。因為,即便是初中學生,也仍然是些孩子,在課堂教學一定時間后會產生疲勞,他們更喜歡觀看圖片或視頻,對簡短的文字更容易有所感悟。由此,教師在篩選教學資源時需考慮到這些因素,在眾多的教學資源中,選取貼近學生的資源;在眾多形式的教學資源中,選取更容易引發學生關注的視頻、圖片等精彩、精致、精美的資源,大大提升教學效果。在初三年級第二、第三單元,主要講我國的國情、路線、方針、國策、戰略等內容,這些內容如果直接來講相對比較枯燥,用一些圖片、視頻資源作為輔助,會活躍教學,更好地幫助學生體會、感悟?!包h的基本路線”普遍被認為是比較枯燥的教學內容之一,筆者在進行這個內容的教學設計時,選擇了六張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貫穿整個課堂教學,一是圖片本身很有內涵和分析價值;二是為學生認識、思考我國發展提供了另外一個視角。第二,在許多優秀的教學設計中,選擇的教學資源是精深、精到、精準的,選擇這些教學資源除了考慮形式活潑、貼近學生等因素外,更著重考慮的是主題明確、感染力強,比較理想的是可以實現一例貫通。在眾多可服務于教學的資源中,通過對比,教師需要選取那些具有多層面內涵的資源。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對教學資源不斷深入、展開挖掘的過程,通過教學資源的使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認識、理解所學。在初三年級“責任”這個內容的教學中,選擇了時下的熱點資源———遇到老人摔倒,扶還是不扶?這個教學資源具有一定的復雜性、豐富性,可以深入挖掘。從不扶的角度看,老人摔倒,不扶可能造成的最壞結果是生命的逝去,然而在當今時代,仍有相當一部分人會選擇不扶,對其原因進行分析,可注意到一種有影響力的原因是被救助者誣告事件的頻頻發生教師可引導學生關注風氣、環境的被破壞,懂得對他人負責既是對個人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更是長遠意義上的對自己負責,還可以激發學生從情感上對責任的呼喚。另外,換一個角度分析誣告者多是老人的原因,同樣也可引導學生把眼光落在責任的履行上,包括個人、集體、社會應履行的道德、法律上的責任。再有,從扶的角度看,如何扶能夠既對對方實施了救助,同時也使自己避免各種不必要的麻煩,這既是對他人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很顯然,選擇這樣多層面內涵的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一例貫通,完整而有深度和廣度。第三,選擇的教學資源要符合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基本原則,如:正面教育的原則,即教學資源對于表現正面思想和言行有積極意義,否則,不僅沒能達到教學目標,還有可能變成反面教唆。在初二年級第二學期中有一個教學內容是“正義”,在幫助學生體會正義的重要性時,以往的教學資源選擇的是佘祥林、趙作海的案例,從反面激發對正義的呼喚。在新的教學設計中,筆者選擇了“酒駕入刑”這個教學資源,這一改變最突出的地方就是變反面激發為正面引導,不僅能夠達到教學目標,更鼓勵學生關注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等內容。第四,選擇教學資源要突出思想品德教育的特點,如:講求時效性,這要求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更多地選用新鮮教學資源,特別要注意重大事件,要敢于及時、恰當地用這些教學資源替換陳舊內容,即便這個替換可能帶來整個教學設計的顛覆。在初三年級的教學中,可持續發展的內容一直有豐富資源輔助教學。近兩年,我國調整了包括稀土在內的一些重要資源的出口數量,引發了不小的震動,筆者在最新的課堂教學中就及時地引入了相關的教學資源,不僅比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還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懷,調動了學生關注時事的積極性。

精雕細琢教學資源

精選教學資源只是成功的一半,還需要對教學資源進行精心雕琢。這里的精心雕琢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方面是在使用教學資源時,對教學資源進行加工,以使教學資源能夠有機地融入教學;另一方面是對教學資源進行精心的編排,以使教學邏輯和生活邏輯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有機統一。(一)針對不同教學模式精心雕琢教學資源不同的教學模式、教學環節對于精選教學資源的要求是不同的。從教學模式的角度看,在案例式、探究式、啟發式教學中,選用的教學資源應更加凸顯出教學資源內容的精準、精深、精到,也就是要求教學資源能夠準確地反映出教學內容,易于從不同層面深入挖掘,易于通過分析得出教學結論。在情境式、體驗式教學中,選用教學資源應更加凸顯教學資源的精彩、精妙、精美,這樣可以引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產生觸動,進而幫助其形成體驗、獲得感悟。在合作式教學中,選用的教學資源應力求內容、形式兩者的有機結合,這樣可以讓學生很快地進入分析狀態,并能夠在合作中形成對教學資源全面而深刻的認識。從教學環節的角度看,導入環節的教學資源應追求精致、精美、精妙,這樣可以引發學生興趣,很快進入新課講授;結尾環節應追求精深,進而引發學生思考,從而延續學習行為;教學的重點環節,選用教學資源應精深、精到,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認識、理解所學內容。(二)多種方式對教學資源進行精心雕琢對教學資源進行精心雕琢的方式有很多,筆者認為其中兩種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用的比較多:一種方式是把教學資源進行分解,即把一個很大的教學資源分解為小的片段呈現于課堂教學中,這種分解可以是根據教學資源本身的段落結構直接分解,也可以根據情境或不同視角進行分解。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分解式精心雕琢主要針對的是文字、視頻等教學資源,如此處理可以幫助教學資源達成完整性,還比較易于實現教學的一例貫通。另一種方式是把教學資源進行壓縮,即把一個較長的教學資源壓縮得比較簡短。壓縮時需要注意保留有效信息:一是保留比較感性的、敘述性的內容;二是保留能夠突出重點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壓縮式精心雕琢主要針對的是文字類教學資源,如此處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取有效信息,并遵循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提升認識。(三)善用設問輔助教學資源精心雕琢對教學資源進行精心雕琢離不開設問的輔助。針對不同教學資源和不同教學需要,有些設問需要放置在前,這樣對學生閱讀、觀看教學資源有一定指導性;有些設問需要放置在后,這樣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在閱讀、觀看教學資源時保持開放性。如果把教學比喻成一串項鏈,教學資源是一顆顆珍珠,設問則是串起珍珠的線,在精用教學資源時提及設問,側重其在教學資源編排中發揮的串聯作用。(四)用邏輯精心編排教學資源在教學設計時,經常會遇到這樣幾種邏輯:教學邏輯、教學內容邏輯、教材邏輯、教學資源邏輯、教師的講授邏輯、學生的思維邏輯等,教師需要關注其存在,更要注意將其有機結合。用邏輯精心編排教學資源,就是處理好教學資源邏輯與其它邏輯的有機結合。這里,教學內容的邏輯指的是教學內容本身存在的邏輯,有些表現為逐步深刻的層次性,例如:“如何在實際交往中做到寬容”這個教學內容中呈現的層次性有:一般狀態下面對差異需要求同存異;有面對普通沖突需要的冷靜、原諒;面對嚴重傷害的以德報怨、大愛無疆。有些表現為認識、理解的多角度性:例如: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是通常圍繞著核心概念會展開的幾個幫助認識、理解的角度。教學的邏輯指的是教學過程推進的邏輯。在課堂教學中所使用的教學資源,無論是文字、圖片還是視頻都有其自身的邏輯,如果不經任何雕琢直接用于課堂教學,有可能因其與教學內容邏輯、教學過程邏輯不符而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有可能因為與教師的講授邏輯、學生的思維邏輯不符而降低教學資源的效用。如何用邏輯精心編排教學資源,使教學資源邏輯與其它邏輯的有機結合?首先,要明確重點邏輯。教學邏輯要更多考慮符合學生的思維邏輯,那么,教學資源的邏輯也要隨學生的思維邏輯進行相應調整,這樣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思維,更好地認識、理解所學。其次,利用邏輯使教學資源發揮更大效用。在教學中既有明線又有暗線或既有主線又有輔線等多條邏輯線,這能夠幫助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有更多收獲,這就需要將教學資源的邏輯與教學內容的邏輯進行有機結合。筆者在進行“黨的基本路線”的教學設計時,嘗試著將教學資源的邏輯與其它邏輯有機結合。教學內容一個重要的邏輯是:“是什么”,即黨的基本路線的全文及其核心內容;“為什么”,即為什么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怎么做”,即如何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這被確定為教學的主線。主要的教學資源是六幅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它們分別涉及我國幾個發展的重要時刻,并有助于引發關于黨的基本路線的思考。這被確定為教學的輔線,同時是教學的明線。這樣設計使得教學實現一例貫通,學生對于黨的基本路線的認識并非被動強加,而是通過參與由美國《TIME》封面引發的思考自主獲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