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實踐教學體系分析
時間:2022-04-27 10:15:54
導語:土木工程實踐教學體系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針對應用型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的需求,以“三維課堂”聯動機制的實踐教學體系為紐帶,深化“三維課堂”體系內涵,并分析保障其有效實施的三方面措施,以保障我校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土木工程專業的教育面對的是滿足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的綜合性工程行業的人才需求,是一個以提升人的綜合生活環境為主體應對復雜多變的工程需求的專業教育,其培養所體現的深厚專業性、較強的實踐性和與崗位需求的實用性是其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尤其是在教育部推行的卓越工程師應用型人才需求環境下,土木專業更是處在急速成長和市場需求急劇變化之中,這就要求培養的就業人員既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科學的管理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以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來實現,因此,在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背景下,構建良好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是土木工程專業發展所需要面對的重大課題。
1引言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內涵不僅僅體現在培養扎實的理論基礎,更重視實踐動手能力,其最終體現在培養復合型高技能應用型人才。而實踐教學體系作為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在積極的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實際問題,探索理論和實踐的融合,在提升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實踐教學環節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但多數工科院校在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對實踐教學體系的把握并不到位,在實施的過程中并沒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構建合理的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并保障其有效的實施是土木工程專業培養卓越工程應用型人才的關鍵。
2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現狀
2.1實踐教學硬件上存在的問題。2.1.1實踐平臺建設存在的問題。由于受到各方面條件的限制,一方面,實踐平臺建設的重復性高,有些已經落后于行業發展。另一方面,受到隨大流思想的影響,實踐平臺的建設忽略了自身的特點、行業的特點,無法與社會接軌。2.1.2實踐課程內容開發動力不足。有些理論知識較抽象的課程,可以融合實踐內容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其理解力。可是由于課程內容開發動力的限制,在這些知識的學習中未能充分開展實踐訓練內容。結果學生不明白為啥要學習這些理論知識,不能及時的體驗理論知識的工程實踐應用。這種專業知識教學與實踐的剝離及不融合,最終導致難以培養出學生在復雜工程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1.3實踐內容開發缺乏針對性,影響教學質量。由于受到實踐教學場所和設施平臺的限制,有些綜合性、時效性的實踐項目往往無法開展。如緊跟時展的BIM系列性的實踐項目,無法開展。2.2實踐教學軟組織存在的問題。(1)校內實踐環節。校內實踐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實踐教學內容設置及完成形式方面存在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協調,缺乏系統性、科學性,無法真實反映行業發展動態導致學生參與度不高等方面。另外從深層次看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無法滿足實踐教學的需求,也側面導致了實踐教學質量不佳的狀態。(2)校外實踐環節。校外實踐主要以認知實習和畢業實習為主,其中認知實習以下企業參觀為主,出于操作安全的考量和時間的限制學生無法近距離實際接觸企業的運行、管理流程,認知實習停留在表面形式。另外在畢業實習環節學校缺乏對實習過程進行動態的監控及結果診斷,畢業實習往往流于形式。
3構建三維課堂聯動機制的實踐教學體系
參考土木工程專業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并結合“培養較好的專業基礎、較強的實踐創新能力、較高的綜合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的應用型人才需求的內涵,在綜合剖析當前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所面臨的迫切需求基礎上,構建相互融合、互相發展的“三維課堂”聯動機制的實踐教學體系,以全面提升和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內涵、鞏固土木工程專業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土木工程專業“三維課堂”聯動機制的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
4“三維課堂”聯動實踐教學體系內涵
4.1第一維課堂。第一維課堂實踐教學是基礎,其包括認識實踐、課程實驗、綜合性課程設計、就業能力形成綜合性實踐四層次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和畢業論文(設計)部分。(1)四層次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第一層次是指認知實踐,主要通過到企業現場參觀、實驗現場觀摩,培養學生對專業的學習內容、方向以及就業方向崗位需求等宏觀上的認知;第二層次是指課程實驗,通過實驗設備和軟件模擬或撰寫調查報告等方式組織課程實驗,讓學生掌握專業的核心流程及操作知識。如力學實驗培養學生的力學基礎知識;第三層次是綜合性課程設計,以完成項目任務為導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在完成課程實驗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專業學習的知識,對綜合專業問題展開系統的分析,培養其綜合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如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綜合培養學生對建筑設計的理念及繪圖、識圖的能力;第四層次是指以就業方向為導向的綜合性課程設計,采用項目任務引導的方式,模擬企業實際運行環境。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結合資料整理、分析,提出項目任務的具體解決方案,并模擬解決完成。如施工組織課程設計,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提升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起到了全面的培養學生施工現場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2)畢業論文(設計)。畢業論文(設計)是對大學四年所學知識的綜合性考查。為了全面的考核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融會貫通及綜合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需要從畢業論文(設計)選題的形式、內容等方面從源頭進行改革,探索與行業需求密切結合的選題,選擇當前建筑行業的熱點、焦點問題展開選題分析,保證畢業論文質量。另外在畢業設計成果展示方面,鼓勵學生結合選題企業的實際情況可綜合采用調查報告、具體的方案設計或畢業論文等多種形式。(3)實踐形式多樣化。為了充分地保證實踐授課內容與企業崗位需求結合,在實踐教學環節中遵循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探索培養合作式學習能力和協作式學習能力為主的實踐教學形式,通過嘗試案例式、啟發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實現“教、學、做”融為一體。4.2第二維課堂。第二維課堂主要指通過鼓勵學生參與各項學科競賽及科研等活動提升專業創新能力實現素質擴展。土木工程學院依托實驗中心和社團協會積極組織開展測量、制圖等科技文化活動;另外實驗中心提供的設備和場地為學生開展科技活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另外通過參與科學創新性實驗項目、各類學科競賽(測繪杯、結構模型設計大賽、BIM系列大賽等)使學生的科研素質得到了有效的訓練,培養了學生的科研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在第二維課堂活動的引導下,學生、教師、專業、學科、院部實現了相互促進,多方共協調共發展的雙贏局面。4.3第三維課堂。行業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為了保證實踐教學緊扣時代的需求,保持前沿性、時效性,可積極的深入同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開展產學合作。探索第三維課堂,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活動實現:(1)畢業實習。畢業實習是就業前的熱身實踐練習,是本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畢業實習,全面的鍛煉和提升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培養學生綜合應變能力的一項必要措施,是培養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一個關鍵環節。為了較有效的開展畢業實習,可逐步建立各種類型的校外實習基地,為畢業實習搭建良好的實踐平臺。(2)校企合作實習(產學合作)。一方面,為更大化發揮校企雙方合作的優勢,體現學校為時代、行業、企業的發展輸送合適的人才功能;另一方面,為企業直接培養重技能的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同時保障為學生實習、就業提供更大的活動空間,可深度發展同企業開展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雙方建立持續、密切的合作關系。
5聯動機制的保障措施
實踐教學體系的完善,一方面體現在建立三維課堂聯動機制的教學體系;另一方面更應該重視保障其有效的實施,具體可通過如下的保障措施來實現三維課堂聯動機制的實施。5.1持續推進“創新型”師資隊伍建設。教師隊伍是實踐施行的重要媒介,為了有效的推行三維課堂聯動機制,應持續推進“創新型”師資隊伍建設,以有效的實施土木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創新型隊伍培養方面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開展:首先學校在制度層面鼓勵獎勵教師下企業接受掛職鍛煉,同時在掛職鍛煉期間加強溝通,保障教師在企業認真做實事;其次,將教師職稱晉升、評優評先與創新型能力掛鉤,積極調動教師不斷的提升,加強自我的學習;再次,加強與企業人才流動互補的合作方式,可以聘請行業、企業內部的管理人才參與實踐教學。將實踐性強的環節交由外聘教師承擔。加強校內教師與企業外聘教師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深入的探討相互學習,保證實踐教學質量。5.2落實實踐教學規范化的管理體系。圍繞“三維課堂”聯動機制的實踐教學體系內容,完善實踐教學環節規范化的管理,在確保落實學分制的基礎上,按照培養方案“選拔學生”、“導師制”等(量上保證),同時第一維課堂“精做”,第二維課堂“活做”,第三維課堂“實做”的總體要求,構建“三維課堂”遞進式的聯動實踐教學機制,切實保障實踐有效的實施。5.3建立健全實踐平臺。實踐教學的實施離不開堅實的平臺,學院先后在武漢市、鄂州市等多家單位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多個教學和實習基地的建立,為學生參與設計、施工、管理、造價等崗位生產實踐提供了機會。另外通過積極嘗試建立省級、校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逐步實現實驗教學向網絡化、開放式的管理模式發展。有效利用各種實踐平臺,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6結語
在應用型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趨勢下,對傳統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修訂,以“三維課堂”聯動機制的實踐教學體系為紐帶并保障其有效的實施,以培養高質量的卓越工程人才是我們土木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合格+卓越”土木工程師培養模式及路徑探索[J].張海龍,王瑋琳.價值工程.2017,(22).
[2]邢邦圣.實踐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06,(7).
[3]地方院校卓越土木工程師教育培養研究[J].鄭鑫,張燕,解恒燕,劉少東.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5,(04).
[4]基于卓越土木工程師培養的結構力學教學改革[J].孫麗麗.安順學院學報.2017,(03).
[5]陳衛增,胡永舉,李凝等.工學結合“分層遞進”式實踐教學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2.
作者:馬魁 單位:武昌工學院
- 上一篇:廣告學專業實踐教學分析
- 下一篇:高校體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