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設計教學的創新能力研究3篇
時間:2022-04-28 03:34:09
導語:包裝設計教學的創新能力研究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一.必須加強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
堅持知識、能力、素質的教育,知識是能力和素質的載體,它包括科學文體知識、專業基礎知識以及相關專業學科的知識。然而高職學生文化程度低,對文化知識的重視不夠,同時還忽視了德育教育和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教育,我們應大力加強這方面的教學工作。豐富的知識面可以促進能力的增強,其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目前高職教育的薄弱環節。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認識和社會實踐,養成良好的人格品質,可以使學生掌握更全面的文化知識,并使能力更好地發揮作用,同時促進知識與能力進一步的擴展和增強。只有堅持知識、能力、素質的辯證統一,注重全面的素質教育,重視包裝設計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才能適應21世紀對包裝設計人才全面素質提高的需要。
二.必須拓寬包裝設計專業的知識面
建立包裝設計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必須深化教學改革,拓寬專業的知識面。按照21世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進一步拓寬包裝設計專業的口徑,調整重視現有專業,增強包裝設計專業的適應性。包裝設計不是單一課程,它實際上是一門綜合學科,它是以《素描》、《色彩》、《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圖案設計》、《字體設計》、《標志設計》、《裝飾設計》、《圖形設計》、《計算機輔助軟件》等課程為基礎的,后續課程為《CI設計》等,從課程結構來看,本課程是藝術設計專業中,必修的重點專業課程,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因而它涉及到工程技術、材料學、人體工程學、市場營銷學、消費心理學、廣告學、美學、加工工藝等諸多門類的知識。為了能設計出高品質的產品包裝,設計者應當學習和掌握所涉及的各方面知識,并把它應用到我們的設計當中去。
三.必須重視設計基礎課程的構成教學
設計的三大構成自20世紀七十年代末進入中國,之后就在專業設計基礎教學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即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它是研究、探討形式美的構成原理、規律及法則,探討用多變的外部視覺形式來保證形式美所追求的永恒性,擺脫以前模式化的訓練,給予點、線、面新的形式和內容,并加入體、空間的訓練。這種訓練使學生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結合的設計方法,激發學生的設計思維、啟迪設計靈感,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為今后的包裝設計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必須結合包裝設計課程的特點
擺脫傳統的以美術課程為重點,以手工畫為指導的設計教育思想,應把精力放在產品的創新包裝上。包裝設計對產品的形態、色彩、材料、結構等各方面進行設計處理,使產品既具有使用功能,又能滿足人們審美的精神需要。但是一個好的包裝,材料的運用在包裝設計中卻占著很重要的比重,所以要讓學生養成學會去挖掘材料、組合材料的習慣,在實踐過程中不限制學生的制作材料,使學生養成對材料不斷探索的良好習慣。
五.必須運用專業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貼近實踐、貼近科技、貼近市場,是包裝設計教學的一大特點,包裝設計和其它設計教學一樣,為了讓學生增加感性認識,必須突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專門去一些熱鬧繁華地帶的商場、超市參觀或有針對性地到圖書館或資料室查閱資料,了解當今社會包裝產品的最新動態,以獲取市場信息第一手資料?,F代大型的購物中心、商業中心或者企業都是包裝設計很好的課堂,現代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商品的包裝不斷推陳出新,包裝材料也是日新月異,這為學生學習和體驗提供了很好的資料庫。這種體驗在教室和書本上是不可能得到的。紙上談兵,不直接結合包裝設計實踐,就不能與市場接軌,造成包裝設計教育產學研難以結合。
包裝設計是平面設計的重要課程,它在現代設計及現代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從事設計專業不可不學的課程。今天的包裝已形成了龐大的包裝產業,它一方面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為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根據社會和市場的需求,新科技、新思想、新設計意識和形態的變化,新型的設計素質教育已刻不容緩。根據我校高職教育的特點,按照現代包裝設計教學的培養方向,制訂新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才能培養出既有現代創新設計理念,又有包裝設計技巧的現代包裝設計人才。
本文作者:許晴
第二篇
一、簡化教學思想:更新理念,明確方向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于實施,是教學課程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首先去學習和理解課程所倡導的理念,并把它轉化成為自己的教學觀點,這樣才有可能轉化成為實施者自己的理念,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簡化和提煉出核心教學思想,高屋建領,把握住教學方向,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在包裝設計的教學過程中,明確要將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才,是我們教師修改教學大綱,改變教學結構的基本出發點"圍繞明確的培養目標,針對市場的發展方向,制定每一個教學以及任務訓練的單元,杜絕偏重于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而忽略包裝結構學、工程力學、材料學、人體工程學的培養,這并不是讓教師面面俱到的講授灌輸,而是在整體教學思想的帶動下,通過案例的驅動,有目的性、由輕及重地讓學生理解消化"在此簡化的關鍵在于教師在準備案例時,要精心安排,輕重得當"。
二、箱簡教學內容:設定任務,針對性強
現在的教學方式有很多,講授法、談論法、演示法,練習法等等,作為包裝設計這門與市場聯系緊密,實踐應用性較強的課程來說,以任務作為教學驅動的方式在好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那么怎樣才能保證在任務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呢?教師在設定任務時要吃透包裝設計的整體性概念以及樹形知識點,知道本課要教什么;吃透學生,知道學生需要什么"解決教學的盲目性,使教學具有針對性"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不僅著眼于當前知識掌握和技能的訓練,而且注重于能力的開發和未來的發展,培養學生主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創造與主體性品質"教師在整個任務中擔任目標導向的作用,訓其所需、研其所難、解其所惑"。
三、簡化教學環節:精講精練、畫龍點睛
精講精練是簡化教學環節、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體現"精講,對學生教學用最簡單的解釋與診釋,畫龍點睛,直截了當,不繞圈子,不說題外話;精練,教會學生用最簡單的程序來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形成最有效、最直接的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這是學生吸收和消化知識的重要途徑"在此,除了包裝任務驅動中,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外,更要注意任務量的設定是否是學生能夠接受的范圍,如果任務量過重學生心中沒有塌實感,有的甚至炒夾生飯,費力不討好;而且會僵化師生關系,學生怨聲載道,拒你而遠之,久則產生厭學情緒,何談提高教學質量?
四、精簡練習作業:標新立異、因材施練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創造一個能支持或容忍標新立異或偏離常規思維的環境,讓學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即給學生創造較為寬松的學習心理環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情感功能的充分發揮,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在包裝設計教學過程中,應摒棄教師的權威理念,給學生提供輕松的學習空間"課堂上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俗話說得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再好的老師也只能對學生起到引導的作用,而不可能直接培養學生成為設計師"只有用聯系的觀點,讓訓練任務與社會緊密相連,不脫離實際,不閉門造車;每堂課的訓練重點與難點明確有目標.任務量適當,啟發性強,能進行綜合的分析和思考,才能達到讓學生得到綜合能力訓練的目的,在這大力倡導創新教育的今天,包裝設計教學更應該發揮出它所具有的獨特作用,服務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這一重要目標"本文基于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院級科研項目中的重點研究課題,項目編號為Hr2111,項目名稱為5包裝設計6課程改革探索,該項目旨在研究5包裝設計6課程在海南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中,如何進行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模式,將課程進行科學化的改革研究"。
本文作者:劉文佳張瑞娥工作單位: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
第三篇
一、開展設計課程的重要性
掌握一定的模具設計及加工設計知識,具備一定的模具制造基礎知識,具備數控機床的操作、日常維護和手工編程的能力的技校生,將成為設計工程師的得力助手,受到企業的喜愛。
二、應用于設計教學的校企合作成果概述
筆者學校通過校企合作,利用專業知識的優勢以及學?,F有的技術,研制出多項合作成果,大大提高了師生解決實際生產中問題的能力,實現了校企雙贏。
1.浸油潤滑磨頭箱
(1)原磨頭箱存在的問題。舊式磨剪機的磨頭箱處于開放狀態,軸承潤滑不足,工作溫度較高,又因車間工作環境差,砂輪粉、水汽等的侵蝕,導致軸承使用壽命不長,磨頭工作效率不高,難以適應現階段的生產需求。(2)浸油潤滑磨頭箱的原理。根據上述不足,學校在參考舊機的基礎下,與企業共同開發出新型磨剪設備。現對其中的重要部分浸油潤滑磨頭箱作一介紹,如圖1所示。設計一個密封的磨頭箱,在箱內注入潤滑油,使滾動軸承最下部滾動體浸入箱內的油池中,通過軸承滾動體的轉動,將油池中的潤滑油帶入軸承進行潤滑,同時也甩到箱壁上,借以散熱。磨削的主運動由電動機經皮帶輪、鍵、主軸,將轉動傳遞到磨盤上。主軸兩邊軸頸各配對安裝一深溝球軸承和圓錐滾子軸承,主要承受徑向力和軸向力,通過圓螺母和止動墊圈來調整軸承間隙。
2.省力鋒利刃口技術
(1)企業反映的問題。工廠的塑料柄裁縫剪不夠鋒利,多層布或厚布剪切時剪尾力度不足,難以和那些高級的鑄鋼裁縫剪比美。(2)解決方案。針對此問題,筆者學校專門成立了課題研發小組,積極開展研究。最終提出了如下切實可行的改良方案。①修改剪刀刃口角度。通過修改剪刀尾部刃口的圓弧以達到增大剪切時咬合角度的目的,使剪刀剪切力度增大,順利完成多層布剪切(如圖2)。②改良手柄設計。為防止手柄產生滑動現象,減輕手的疲勞程度,根據人機工程學的原理,改良塑料手柄和手接觸位置,增加舒適度,使使用者能更好地用力。
三、工學一體化開展設計教學
1.工學一體化設計教學的內容安排
工廠產品設計多數分為三類:零件的設計、設備的改良、抄數及產品的改良設計。筆者根據企業調研情況和市場需求,再結合自己多年工廠設計的經驗,開展設計課程教學。(1)鼠標的外形設計。學生經常用電腦,對鼠標也很熟悉,筆者就此引導他們設計一個鼠標,學生頗感興趣。這樣一方面促進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得到極大提高,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更多地運用立體軟件進行外形設計,使學生更靈活地掌握曲面、實體的制作。(2)浸油潤滑磨頭箱設計。磨頭箱設計教學是針對企業改良設備開設的,屬傳統的機械零件設計。該項設計教學,加深了學生對機械原理的認識及應用,學生機械設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3)剪刀手柄改良。企業經常接到客戶訂單,要求改良產品的指定位置,使產品達到某種功能和效果。這更多的是要求設計員繪制抄數工件。企業對該類人才需求較多,對立體繪圖能力要求較高。筆者通過引進企業的設計圖樣任務展開教學,學生在對抄數零件進行繪制和修改的學習過程中,逐漸提高設計繪圖的能力。
2.工學一體化設計教學的實施過程
以浸油潤滑磨頭箱為例。(1)研究方案。在開始階段,筆者引導學生分組討論舊式磨頭存在的問題。通過播放視頻觀察,發現舊式磨頭工作環境差,經常受到砂輪粉、水汽等的侵蝕,導致軸承使用壽命不長,磨頭工作效率不高。筆者引導學生學習多種潤滑方式,查閱資料了解各潤滑方式的應用。(2)確定設計方案。經過學生們的共同討論、教師的引導,比較各潤滑方式的應用特點,針對舊磨頭人手定期潤滑效果差的缺點,決定采用浸油潤滑。(3)設計磨頭箱的過程。①筆者指導學生閱讀圖樣和查閱資料,獲取磨頭箱壁厚尺寸要求及軸承尺寸。②學生草擬磨頭箱配合件設計草圖,培養草圖繪制能力。③學生通過運用AutoCAD軟件,繪制磨頭箱的二維圖樣。通過磨頭箱繪圖,讓學生熟練使用AutoCAD命令進行設計,同時學會靈活運用機械制圖中的機件表達方法。教師適時講解繪圖的步驟和關鍵技巧,以及要將一個機件表達清楚所需要的內容。④筆者設問:“潤滑油的液面高度應該浸到滾動軸承的什么位置?”讓學生去思考。筆者再啟發學生:不同的磨頭轉速對浸油潤滑的油位要求也不同,n>3000r/min時,油位在軸承最下部滾動體中心以下,但不超過滾動體下緣;n=1500~3000r/min時,油位在軸承最下部滾動體中心以上,但不得浸沒滾動體上緣;n<1500r/min時,油位在軸承最下部滾動體的上緣或浸沒滾動體。⑤筆者再提問:“如何控制浸油潤滑液面呢?”引導學生去監看液面高度,搜索用何種裝置去控制液面高度。不少學生在查閱資料后,應用了油標來觀看液面高度。有的學生還想到,要保持潤滑油液面高度不變,可用浮球升降電路來控制補油,運用PLC電路控制。筆者深切體會到,學生的能量是不可低估的,難就難在教師如何去激發他們的“小宇宙”。⑥筆者向學生講解恒位油杯的原理和作用。恒位油杯的作用是使軸承箱體內的潤滑油位保持恒定。恒位油杯內,初始油量一般保持在整個油杯的2/3處。大氣壓的作用使恒位油杯內液面高于磨頭箱體內液面,連通器的原理作用使磨頭箱體內液面保持一定高度。根據轉速設計好工作油位后,用恒位油杯嚴格控制磨頭箱潤滑油的油位高度,大大提高軸承和工作軸的潤滑度,降低了軸承的工作溫度,減少砂輪粉、水汽等雜質的侵蝕,使磨削加工更加穩定。⑦筆者設問:“磨頭箱潤滑油能否長期潤滑工作?”如何檢測潤滑油的工作情況?筆者引導學生思考、查閱資料,討論得出可在磨頭箱壁底位置設計1個放油孔。每隔1個月對潤滑油的運動黏度和清潔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停機后5分鐘再放油孔采樣),發現潤滑油黏度不符合要求或有污物,即更換潤滑油,以保持潤滑油清潔,延長滾動軸承和磨頭箱的使用壽命,提高經濟效益。一般每工作1500~2000小時需要更換潤滑油。⑧筆者組織一些能力較強的學生利用Pro/E或UG軟件繪制出浸油潤滑磨頭箱的三維裝配圖,使學生們對將要制作的磨頭箱有了更直觀的了解。(4)磨頭箱設計注意事項。①磨頭箱箱體尺寸根據零件裝配擬定,要經過磨頭箱裝配繪制檢測確保尺寸無誤。②選用軸承時,教師要向學生講清常用滾動軸承的場合及其應用。③鑄件結構要合理,要便于制造木模、生產工件毛坯。④公差尺寸的選擇。設計圖樣的公差是產品設計和制造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它是總裝配時合理配合的重要基礎。
四、工學一體化實施的效果
經過工學一體化設計課程學習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并能更全面地根據企業需求學習設計理念、知識,運用所學設計知識和從網上、工具書籍上獲取新的知識解決設計中遇到的問題。在解決企業疑難的設計學習中,學生從以前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求知,學習效果明顯提高,信心大大增強,更利于他們適應企業崗位。筆者所教的不少學生進入到企業的設計部工作,還有一些學生因工作出色成為企業的技術主管。五、結論筆者通過工學一體化設計課程的組織教學,結合企業的訂單和技術改造開展設計課程,讓學生的學習更貼近企業需求。學生在學習中解決企業的生產設計問題,學有所成,增強了他們成為企業設計人員的自信心。
本文作者:羅金平工作單位:廣東省茂名市第二高級技工學校
- 上一篇:中職設計專業教學的研究3篇
- 下一篇:美術課堂中設計教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