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加工技術》教學設計初探

時間:2022-11-26 02:55:25

導語:《橡膠加工技術》教學設計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橡膠加工技術》教學設計初探

[摘要]《橡膠加工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專業課程,對培養高水平應用型本科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深入挖掘《橡膠加工技術》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并結合主流教學方法,探索將思政元素融入《橡膠加工技術》專業課程教學設計中,將專業教學目標和課程德育目標相結合,形成全課程育人的濃厚氛圍。

[關鍵詞]橡膠技術;加工成型;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立德樹人,高校進行課程思政,充分發揮課程的德育功能,是貫徹在全國高校思政會議上關于“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講話精神的重要體現[1]。課堂教學過程本身就是育人最主要的過程,也是教書育人最重要的途徑,如何做好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是每位高校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專業課程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隱形課程,以專業技能知識為載體,將思想政治教育導向與專業知識有機融合,具有強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有助于將課堂主渠道功能發揮最大化,使價值觀念得到深入、穩定、持久的理解和認同[2-3]。橡膠作為一類典型的高分子材料,在國防及民用領域均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校《橡膠加工技術》課程是學生學習橡膠材料、掌握橡膠加工工藝的一門專業課程。通過對本門課程的思政教育探索,深入挖掘蘊含在課程中的思政教育資源,充分發揮課程的德育功能,將專業教學目標和課程德育目標相結合,將思政教育融入到專業基礎課的教學過程中,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

1課程簡介

《橡膠加工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專業課程,面向我校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復合材料與工程的本科生三年級學生,目的是在滿足本科學生人才培養目標的前提下,培養學生橡膠加工工藝及配合技術的能力。課程主要包括橡膠原材料、配方設計和加工工藝三大部分,既注重了橡膠原材料間的相互作用等基本原理,也強調了橡膠配方設計和加工工藝的實踐技術,培養學生能夠立足于已學的化學基礎課、高分子化學和高分子物理等基礎課程知識,分析解決橡膠加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的能力[4-6]。本文以這樣一門工科性質的專業基礎課為例,探索此類課程中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的思路與方法。

2課程中思政元素挖掘

2.1圍繞我國橡膠工業發展史,激發學生愛國情懷和奮斗精神。在討論原材料的來源課程中,可引出我國橡膠工業初期發展的辛酸歷程。1915年新加坡華僑牙醫陳玉波懷揣著拳拳報國之心,在廣東建立中國第一家橡膠廠——兄弟橡膠廠,從此中國橡膠工業從無到有,但不幸的是該廠后因政治動蕩倒閉;1925年,愛國華僑、廈大校長陳嘉庚排除萬難為我國打造15000英畝橡膠園,設立橡膠廠,但同樣因為政治動蕩的原因倒閉?;厥孜覈鹉z工業初期的艱難起步,不難看出在當時內外交困的歷史背景下,仍然不乏愛國之士拼搏奉獻,點燃我國橡膠工業的火種,以此旨在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奮斗精神,在專業課程中起到思政育人的效果。2.2立足行業典型人物事跡,引導學生行業認同感和自豪感。在討論輪胎加工技術課程中,可引出為我國輪胎工業飛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代表性人物丁玉華和沈金榮。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傳統國有型輪胎加工企業受長期計劃經濟的束縛和影響,轉型緩慢,亟待改革,丁玉華在1991年臨危受命,擔任山東輪胎廠廠長,全面推行社會主義市場化管理,扶大廈于將傾,“三角牌”橡膠自此走向世界;2018年“中國輪胎行業10大領軍人物”,中策橡膠董事長沈金榮,響應國家號召,帶領中國最大的輪胎制造企業,全面走向“工業4.0”和智能制造。通過教學內容與課程思政相結合,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行業認同度和自豪感,同時希望學生樹立為我國橡膠工業的發展貢獻自己一份力量的使命擔當。2.3從歷史負面案例出發,激發學生責任感和使命感。在討論橡膠原材料的結構與性能課程中,以歷史上著名的“航天飛機爆炸解體事故”為例,1986年1月“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發射升空僅73秒后發生解體爆炸,機上7名宇航員全部罹難,而事故的源頭來自于一個小小的橡膠密封圈——航天飛機右側固體火箭助推器的O型橡膠密封圈低溫失效造成燃料泄露。該典型案例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從課程內容出發,思考O型橡膠密封圈為何會低溫失效,與橡膠原材料之間的內在關系;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意識到嚴謹科學的重要性以及橡膠加工技術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和大國“工匠精神”。2.4從廢舊橡膠回收出發,樹立學生綠色環保及資源循環的意識。橡膠作為一類交聯型高分子材料,具有極為穩定的化學性質,而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橡膠消費國和進口國,廢舊橡膠資源再生問題近些年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高強度、耐老化的橡膠技術進步使得廢舊橡膠長期不能自然降解,造成了比塑膠白色污染更嚴重的黑色污染,另一方面目前廢舊橡膠處理若以焚燒、掩埋的方式,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如何實現廢舊橡膠的綠色環保化循環利用,是未來橡膠領域的前沿課題。在課程介紹中,可圍繞該案例,一方面介紹目前廢舊橡膠回收利用的先進技術及最新文獻,如引入催化劑使交聯鍵動態化的方案,另一方面將廢舊橡膠回收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結合,引導學生自覺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樹立環保意識,以自身能力踐行環保。

3課程思政教育實現方式探索

《橡膠加工技術》課程中蘊含著眾多的思政教育資源,但專業課的課程思政區別于傳統的思政教學,要把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順理成章的融入到專業課的授課過程中,將傳授專業知識、培養專業技能和提升專業素質等與家國情懷培養、理想信念塑造和正確價值引領等有機結合起來,既不顯得刻意、突兀,致使學生產生反感,又能夠潛移默化的將思政內容灌輸給學生,實現教學目標和課程德育目標的有機統一,需要對課程設計進行積極的探索。3.1案例式教學。目前在專業課程中應用案例式教學法已有不少應用研究[7],在純理論講解部分穿插經典案例,引導學生共同參與對經典案例的討論和分析,可以達到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良好效果[7]。在《橡膠加工技術》課程設計中,應用案例式教學方法,將思政元素部分教學內容,例如將與橡膠相關的歷史事件、勵志故事等內容應用案例教學法融入教學設計中,既能彌補純理論講解時略顯枯燥的弊端,實現活躍課堂氣氛,使專業知識講解更加引人入勝的效果,又能春風化雨般引發學生對理想信念和科學精神的思考,發揮專業課程隱性思政作用,實現專業授課中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3.2討論式教學。“討論”互動式教學模式體現了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思想,是促進學生對問題思考和知識領悟的最有效途徑[8]。討論式教學方法可以與案例式教學方法相結合,在經典案例講解時由教師設置研討主題,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開展。例如,在課程緒論部分,可以設置“我國橡膠工業發展史”的研討主題,引導學生對我國橡膠工業百年發展史中的發展階段、典型事件和關鍵人物展開充分討論,以實現激發學生愛國情懷和奮斗精神的德育目標。該方法區別于傳統的言傳身教,能夠使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自覺領悟到其中的知識、精神、道理。3.3問題引導式教學。講授過程中隨時針對一些具體問題提問,促進學生思考。如在講授“航天飛機爆炸解體事故”案例時,以“為什么—怎么辦”為問題引導,讓學生們嘗試從橡膠原材料、配方設計和工藝技術三方面來思考哪些因素會導致橡膠圈低溫密封性能的下降,問題提出以后可以不直接在課堂上公布答案,可以引導學生課后通過通過網絡或者書籍查閱資料,思考如何通過合理的原材料選擇、配方設計及工藝改進,提高橡膠圈的耐低溫性,再進行研討,幫助學生形成研究性思維,并可以進一步結合課本知識發散思維,思考如何提高橡膠的耐老化性、耐介質性等,起到問題引導、舉一反三的目的。3.4多元化教學方式。隨著信息化手段的發展,積極探索多元化教學方式。比如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線下課程之余可通過線上MOOC等渠道為學生提供優質課程分享;另外專業課教師也可以通過課程QQ群和微信群,分享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SCI研究論文、有重要貢獻的科學家生平事跡及國家及行業最新的橡膠行業發展政策,引導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拓展閱讀,將課程思政的傳授蘊藏在學生的生活中;最后,還可以采用小論文的教學方式,在講授橡膠配方設計教學內容中,可進行小組化教學,分配每組一個橡膠類別并分析配方成分、制備工藝、改進建議等,學生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然后完成一篇小論文,通過該方式可以有效鍛煉解決問題及“學以致用”的本領,并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科研創新能力。

4結語

專業課程是高校教學的重要部分,專業課程思政教學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隱形課程,可以突出課程原有的人文精神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断鹉z加工技術》的專任教師要積極挖掘該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并不斷在教學方法上改革創新,使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得到全面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01):43-46.

[3]劉承功.高校深入推進“課程思政”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8(06):62-67.

[4]王經逸,杭祖圣,巴志新.高分子通報,2018(9):77.

[5]譚井華,劉亦武,劉躍軍,等.橡膠工藝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6(21):83-84.

[6]郭向明.實踐性課程觀下的學科案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淄博師專學報,2010,19(1):14-16.

[7]張春慶,唐萍,曹玉明,等.案例教學法在高分子物理授課中的應用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5,32(06):47-49.

[8]夏笑虹,楊新國,陳惠,等.討論式教學模式在《高分子化學》課程中的應用和思考[J].高分子通報,2016(04):109-113

作者:高文通 韓冰 杭祖圣 黃玉安 單位:南京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