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蝕與防護”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
時間:2022-04-19 11:16:13
導語:“腐蝕與防護”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社會的價值取向,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以“腐蝕與防護”課程為載體,充分發揮專業課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密融合,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腐蝕與防護”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充分挖掘“腐蝕與防護”專業課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實現潤物細無聲的價值引領,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具有責任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腐蝕與防護;教學設計;實踐
2014年,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2016年,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2019年3月再次指出,“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專業課教育教學全過程,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專業課充分發揮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大學生作為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他們是當代青年中的佼佼者,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梁之才,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發展道路上,只有始終重視大學生的成長,才能更好地發揮大學生在社會發展和歷史進步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因此,在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應積極教育和引導他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助推大學生全面發展,擔當民族復興大任[1]。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重要手段之一。課程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在教學活動中有精準定位的作用?!案g與防護”課程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金屬材料腐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影響因素,學會運用相關知識分析材料發生腐蝕的原因、機理和預防腐蝕發生的措施,進而培養學生的基本工程素質,能夠對金屬材料應用領域中一些復雜的腐蝕工程問題進行分析,并提供有效解決方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植根于中華大地的優秀文明成果?;诖苏n程目標和專業課的隱形載體功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腐蝕與防護”課程教學,并進行如下教學設計與實踐,充分發揮專業課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作用。
一、“腐蝕與防護”課程教學范例之一(腐蝕知識)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以海水腐蝕內容為例,掌握海水腐蝕的概念、特征、機理;理解影響海水腐蝕的各種因素;了解防止海水腐蝕的各種措施。(二)專業知識與核心價值觀相結合的課程設計。結合我國工程技術的經典范例,比如針對我國自行改進研發制造的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山東艦,它在海洋環境中的選材原則是什么?會不會發生海水腐蝕問題?山東艦防腐涂料如何修煉“金剛不壞之身”?(三)核心價值觀目標山東艦是我國自行改進研發制造的第一艘國產航空艦艇,通過這一范例,既加深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掌握,又樹立了自強自立、愛國敬業的精神,激發青年學生從榜樣身上汲取力量,刻苦鉆研,努力奮斗,不忘初心,實現理想,發揚大國工匠精神,報效祖國,把對祖國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真理的追求轉化為人生前進的動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承擔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2]。
二、“腐蝕與防護”課程教學范例之二(防護知識)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什么是陰極保護?掌握陰極保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影響電化學保護實施的因素;了解陰極保護的實際應用范圍。(二)專業內容與核心價值觀相結合的課程設計。針對在世界橋梁建筑歷史上創造了無數奇跡的港珠澳大橋,它是采用哪種金屬材料建造而成?它的耐蝕原理是什么?如何保障大橋在海洋腐蝕環境下120年的超長壽命?(三)核心價值觀目標。學生通過查閱文獻,了解了港珠澳大橋最終采用高性能防腐涂層+犧牲陽極式陰極保護的聯合防護方法進行腐蝕控制確保鋼管樁的服役可靠性。這樣不僅加深和拓寬了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對該領域的國內外研究現狀有了總體的認識,既學習了基礎理論知識,又了解了前沿領域動態,有效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的專業自信和學習獲得感以及獨立思考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對大學生而言,敬業就是熱愛自己的專業,愛國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用飽滿的學習熱情,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大學生一旦養成視學業為天職的敬業精神,必將成為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資源,進而受益終生[3]。
三、“腐蝕與防護”課程教學范例之三(實驗設計)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對一系列不同成分鋼鐵材料進行不同的熱處理工藝設計(退火、回火、淬火、正火等),進而比較材料成分、熱處理工藝等對材料的耐蝕性能的影響。掌握熱處理的幾種工藝方法和工藝參數設置原則,材料組織與耐蝕性之間的關系;掌握金屬材料耐蝕性的測試方法和手段,影響材料耐蝕性能的因素,如何提高材料的耐蝕性能。(二)實驗內容與核心價值觀相結合的課程設計。實驗課程加強學生對金屬材料腐蝕與防護基礎知識的認識,培養學生正確使用腐蝕與防護的基礎實驗儀器和設備。體驗設計實驗的過程,學會選擇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并做出符合技術要求和性能的設計方案,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三)核心價值觀目標。專業課教育教會學生做事,價值觀教育教會學生做人。實驗課把專業課教育與價值觀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學生通過自己設計并完成實驗,全班相互配合完成整體的實驗設計,培養了學生工程意識,貫徹執行國家標準的意識及從事科學實驗的基本技能;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相互包容、愛護公物、講究衛生、熱愛勞動的傳統美德。正如腐蝕科學家所言,每個不同的細小的研究對解決大型工程難題起到或大或小的作用,這就是研究的成就感,厘清基本的反應機理,滿足對科學的好奇心,促進材料在不同領域的安全、持久和可持續使用,這也是學習“腐蝕與防護”課程的意義[4]。
四、“腐蝕與防護”課程教學范例之四(課后作業)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根據電化學腐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用于分析生活和實踐中遇到的腐蝕現象和問題,并提出防止腐蝕的措施。(二)課后作業與核心價值觀相結合的課程設計。2019年8月初,一支國際探險隊在時隔14年后,再次對深海(3800多米)中的泰坦尼克號沉船進行調查,他們驚訝地發現,船體已受到嚴重腐蝕。根據此前的預測,泰坦尼克號的殘骸很可能會在2030年完全消失。能否根據電化學腐蝕原理設計泰坦尼克號沉船實施打撈計劃?學生之間可以討論,但要獨立完成。(三)核心價值觀目標。改革課后作業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是一種創新思維模式的培養。學生自行查閱資料,根據所學的腐蝕電化學知識,暢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性,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就是課堂的主人,活躍課堂氣氛,理論指導實踐,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同時突出課程的實用性與現實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創新意識,加強職業道德建設,了解學科發展動向及其社會功能,鼓勵學生通過學習文化知識,做到用知識服務社會,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理想目標。課后作業要獨立完成,這是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有利時機。
五、“腐蝕與防護”課程教學范例之五(教學模式改變)
培養方案修訂的結果,專業課的學時越來越少。如何在有限的課上時間進行課程思政?當代大學生都是互聯網的原住民,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平臺,如MOOC、學堂在線、智慧樹、雨課堂、騰訊課堂等與傳統線下教學相結合,提前教學任務和學習資料以及引導性學習案例,使學生帶著問題來聽課,在線提問、在線回答、學習效果評價等都可以通過數據導出,使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了如指掌,教師的輔導更有針對性,實施精準幫扶。這樣線下教學就可以有更充分的時間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入教育,學生更有興趣上課,學生的抬頭率、前排的就座率等明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大大提高。
六、結語
所有的教育,歸根結底是教育者的自我修煉。言傳不如身教,作為教師,教學內容與方法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以高度的熱情和平等的態度去對待學生,精心準備、用心上好每一堂課,不斷改進教學理念、創新課程設計,以豐富的知識和求實求新精神去引導學生,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也是教師的責任擔當和敬業精神的體現和職責所在。
參考文獻:
[1]丁沖,楊文榮.基于課程思政理念下的“電路”課程教學改革[J].電器電子教學學報,2019,(6).
[2]徐園媛.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課程體系設計[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10).
[3]陳發英.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效的探索[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
[4]馮懿.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領大學生立德成才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
作者:馬玉春 董治中 李帆 單位:天津理工大學
- 上一篇:漁業生態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初探
- 下一篇:復雜工程問題想定教學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