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教學表演能力研究
時間:2022-11-10 10:24:19
導語:聲樂教學表演能力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聲樂學習中表演能力的作用
1.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培養學生表演能力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表現形式,聲音和視覺兩個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對于作品也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與感受,在潛移默化之中還提高了自身的審美情趣與能力,這對學生的聲樂學習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2.提高學生分析處理作品的能力
要學好聲樂與歌唱表演,學生就必須擁有獨立分析處理作品的能力。因為每個人的生活閱歷與思考方式不同,每個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也會有所不同,很可能會與作曲家所想要傳達的思想和感情產生偏差,甚至產生誤解,這種情況對學生學習、理解作品,表達、詮釋作品是非常不利的。而通過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就能改善這一問題。表演能力的提高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分析處理作品的能力,使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聽覺、視覺、觸覺去模仿、鍛煉并感受作品,更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與歷史背景,體會歌詞中包含的意境與內涵,最終學會正確分析理解作品,并將其正確地表現出來。3.鍛煉學生的心理調控能力聲樂學習的目標是學生能夠將歌曲作品通過演唱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對學生的舞臺表現有著較高的要求,然而很多學生由于沒有接受過專門的訓練,在臨上臺演唱時往往會產生怯場、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和心理狀態。而通過加強對學生表演能力的培訓,能夠在實踐中不斷磨煉學生、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獲得自信,在演唱時很好地調節好自己的心態與情緒,將飽滿的熱情與精神投入到表演中,取得歌曲演唱應有的效果。
1.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1)選擇歌曲要符合學生的特點一場完美的歌唱表演需要演唱者有扎實的演唱技巧與良好的心態,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時,教師需要注意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要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歌唱能力、嗓音特色,選擇符合學生能力的作品來進行教學。若是選取的技巧學生不能勝任或是不符合他的音域和嗓音條件,不僅不能實現對作品的完整演繹,反而還會使學生喪失信心,對歌唱表演產生畏難情緒和緊張不安的心理。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符合學生自身特點的作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慢慢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和演唱技巧,使學生在學習和演唱的過程中不斷受到認可與肯定,幫助學生建立起信心。(2)教會學生分析作品并融入自身體會聲樂教學和歌曲演唱不僅是聲音的藝術,它是聲音、情感與動作的融合體,學生不僅需要在聲音上進行打磨與訓練,在感情上同樣需要領會和感受創作者的意圖與思想,做到與作曲家產生共鳴,與觀眾產生共鳴,只有這樣才能算是將作品中的精髓演繹出來。教師在進行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到這一點,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更好地詮釋作品,就必須教會學生分析作品并融入自身的體會,幫助學生去感受和領悟作品中的情感,結合自己的人生閱歷,融入自己的想法。(3)培養學生的心理調控能力歌曲表演者是屬于舞臺的,在舞臺上展現自己,傳遞自身的情感與思想是每一位歌曲表演者所追求的目標。然而在舞臺上面對著眾多的觀眾,很多表演者不能很好地調控自己的心理,對表演產生恐懼、緊張與焦慮等心理,使得表演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心理調控能力,教師就需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表演能力培養,給學生更多的實踐與表演訓練,幫助學生克服不良心態,學會控制情緒與心理,建立自信,以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與表演效果。
2.加強歌唱表演舞臺藝術實踐
要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除了要幫助提升自信心,還需要扎實的專業基礎,只有當學生具備這兩點時才能夠表演得更好,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還應當加強歌唱表演舞臺藝術實踐。(1)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首先,要想提高學生的表演效果,就必須使學生對作品和舞臺都有著充分的理解,產生自己的思考與見解。因此,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就顯得十分重要。表演者在舞臺上的每一個動作、走位、神態都包含著特定的含義,無法理解其中的含義就無法將其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聲樂教學中除了對學生的歌唱技巧有要求之外,還需要培養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必須加強學生對藝術的理解能力與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仔細琢磨舞臺上的每一個動作與神情,將最完美的一面展現在觀眾面前。(2)訓練學生在舞臺上的歌唱表演動作聲樂藝術演唱既需要學生學會“唱”,還需要學生學會“演”,兩者兼備才是完整的演唱藝術。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說明舞臺上的每一個動作都是需要經過多次訓練、細細琢磨才能夠將其精髓表現出來的,要加強學生的表演能力就必須訓練學生在舞臺上的歌唱表演動作。為了使表演更加生動、感人,學生必須在每一個動作上都自然得體、發自內心,恰到好處。除此之外,對于面部表情的控制也是重中之重,俗話說“一身之戲在于臉,一臉之戲在于眼”,都說明了面部表情和眼神對于歌曲演唱的重要性。(3)要求學生重視與伴奏的合作每一首歌曲的伴奏都是歌曲創作者的靈感與感情的融合,由編曲者精心雕琢而成。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的過程中必須讓學生明白與伴奏合作的重要性。伴奏作為歌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只是起到一個提供和聲背景的輔助作用,伴奏與人聲一樣都是歌曲的靈魂所在,演唱者的聲音與伴奏應當是平行關系,兩者要相互交融,和諧準確。教師應當注意培養學生與伴奏的合作能力,積累演唱經驗,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為學生的演唱打好基礎。(4)防止學生一味追求歌唱技巧聲樂教學中歌唱技巧固然重要,但切不可讓學生一味地沉迷于對歌唱技巧的追求之中,歌曲最重要的是情感的流露與傳達,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一名偉大的歌唱者應當樹立正確的技巧觀念,注意技巧與情感緊密結合,萬不可顧此失彼,否則只會使表演效果大打折扣,得不到觀眾的共鳴與認可。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明白歌唱藝術的內涵,通過反復磨煉學生的專業水平,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積累表演技巧,這樣學生的表演才會逐漸走向成熟,最終形成真摯動人的表演風格。結語綜上所述,表演能力在聲樂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與地位,可以說有了表演的聲樂藝術才是完整的聲樂藝術。教師在教學中,學生在學習中都應注意提高表演能力,將“演”與“唱”融合統一,傳達出歌曲中的內涵,力求達到更好的演唱效果。
作者:曹洋 單位:陜西廣播電視大學藝術系
參考文獻:
[1]韋桂喜:《聲樂教學中表演能力的培養》,《大舞臺》2013年第2期,第240-241頁。
[2]桑素萍:《聲樂教學中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的培養》,《大舞臺》2014年第2期,第186-187頁。
[3]田甜:《聲樂教學中表演能力培養方式的探究》,《黃河之聲》2014年第5期,第82頁。
[4]宋成貴:《試析聲樂演唱教學中舞臺表演能力的培養》,《音樂時空》2014年第20期,第135頁。
[5]史玉學:《民族聲樂教學與歌劇表演藝術的鏈接》,《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第10期,第255-257頁。
- 上一篇:聲樂教學教師引導用語探析
- 下一篇:聲樂教學創新與師生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