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聲樂教學改革論文
時間:2022-06-19 10:26:30
導語:高師聲樂教學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師聲樂小組課教學在實踐中存在著兩個繞不開的矛盾,即集體課的教學形式與聲樂課針對性教學的矛盾、聲樂課教學課時緊與任務重的矛盾。為解決這兩個矛盾,筆者將自媒體引入聲樂小組課教學,在課后建立自媒體互助學習平臺。利用自媒體的特點和優勢,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聲樂學習上的互助、共進。
[關鍵詞]自媒體;聲樂教學;自主學習;互助學習
高師院校聲樂課堂推行小組課教學已經近20年的時間。剛開始,業界普遍認為這是一種能夠提高教學效率的好方法,畢竟一個教師一節課能教2~6個學生,相比傳統的一對一聲樂教學模式,似乎教學效率可以提升2~6倍。因此,在高校招生不斷擴張的大背景下,小組課得到了積極的推廣和廣泛的研究。但是在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后,雖然教師們都很努力,聲樂小組課卻始終無法形成一個良好的教學生態。教師們承受著比過去更高的教學壓力,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勞動,換來的卻是不盡人意的教學效果。面對高師聲樂教學的困境,筆者認為,只有通過不斷改革創新才能找到出路。
一、聲樂小組課的教學困境
聲樂小組課的教學困境主要表現為兩個很難調和的矛盾。(一)教學方式與學科特點的矛盾。高師聲樂課采用小組課的教學方式,是招生形勢對教學形式倒逼的結果。藝術生的擴招,造成學生數量猛增,生源質量下降,教師教學任務加大,師生比達到1∶30成為常態[1]。而藝術生擴招是國家既定政策,學校也無能為力,因此只能在教學形式上進行變通,小組課成為迫不得已的必然選擇。小組課的實質就是集體課,但聲樂課的學科特點卻決定了聲樂課只能是個別課。聲樂課作為一門專業技能課,其個性非常突出。每個人的嗓音條件的差異,決定在訓練時所采用的方法只能是因材施教,無法采用統一的教學方式,要想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傳統的一對一的教學形式才是最佳選擇。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眾多聲樂教師最后都把小組課上成了壓縮版的個別課。盡管學界很多研究文章里都提到小組課的眾多優勢,比如有利于相互學習,有利于擴大曲庫,有利于學習教學,等等。但是由于教學組織上的困難,教師很難在解決好個別學生的問題的同時,又安排其他學生觀摩討論,何況有同學上課的時候,其他同學之間的討論也會影響教師的教學。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小組課的優勢并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來。(二)教學任務與教學資源的矛盾。高師聲樂課的教學任務也是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最初的聲樂課任務很單純,就是培養學生的聲和樂的能力。聲是指歌唱發聲的能力和控制的技巧,這個重點在于對歌唱機能的訓練雕琢。樂是指歌唱表現力,用聲音對音樂進行再創作,讓歌曲能夠表現出來,也就是對表演能力的培養。作為高師聲樂課,又增加了培養教師的目標,也就是說學生不但要能唱會演,還要會教。教的能力又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發現問題的能力,指具有良好的聲音概念(觀念)和聲音辨識能力;一個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指熟悉訓練聲音的方法和手段。此外,還要培養學生自我提升的能力??梢娐晿方虒W的任務是多么沉重。而教學資源上,由于在招生環節沒有很好地把關,造成高師學生專業起點低,學習能力差;再加上教學時間一再壓縮,教師們當然就倍感壓力。生源差、要求高、時間短,大大增加了教學任務完成的難度。
二、自媒體引入聲樂小組課教學的探索
教學困境迫切需要高師聲樂課做出變革,技術環境的變化為高師聲樂課提供了改革的路徑?;ヂ摼W與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世界全面邁進了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群體作為自媒體最為活躍的用戶群,為聲樂教學模式的革新提供了必然性,把自媒體引入聲樂教學成為有益新嘗試。(一)自媒體及其特點。自媒體又被稱為“個人媒體”,指的是由自由個體通過私人化、自主化的制作,通過現代電子通訊技術手段,向某一個體及群體對象傳遞信息及互動交流的新媒體的總稱。自媒體有兩個特點:1.傳播平民化,內容個性化普通個人作為自媒體的使用與傳播主體,制作和傳播內容主要與個人有關,制作手段受制于個人的技術水平,傳播內容集中于個人環境中發生的事件及個人感受,傳播的第一受眾也是與個人有聯系的其他人等,因此自媒體在制作與傳播中具有平民化、個性化的特點。自媒體內容通俗有趣、形式富于變化;自媒體的制作者與受眾之間是完全對等的關系,交流傳播的規則較為隨意和自由[2]。2.互動性強,操作方便快捷從本質上講,自媒體是一種網絡傳播。網絡傳播的即時性和全天候性使得自媒體信息傳播具有交互性、即時性的特點。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提高,媒體制作技術門檻越來越低,普通個人擁有了更多的和更高智能的信息傳播工具和平臺,外部環境對自媒體的信息傳播限制變得越來越小。尤其是隨著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的發展與普及,自媒體交流通過手持終端使得信息傳播更為便利和廣泛,使用者能夠極為便利地利用網絡與自媒體溝通程序實現任何時間段、任何地點的信息溝通與傳播[2]。(二)自媒體引入聲樂小組課教學。將自媒體引入聲樂小組課教學,就是利用自媒體搭建一個學生課后的互助平臺,將課堂從時間和空間上向網絡延伸。具體做法:第一步,由教師搭建一個自媒體平臺,比如微信群,把所教的所有聲樂學生不分年級都拉到群里。第二步,要求學生在上課的時候對自己的上課過程進行錄像,下課后將自己的課堂表現編輯成一個3~5分鐘的小視頻發到群里。第三步,群里的同學觀看視頻后可以相互自由評論,教師也可以隨機點評[3]。自媒體引入高師聲樂教學,比較有效地解決了聲樂小組課的兩個主要矛盾。引入自媒體后,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專心于傳統的一對一方式,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教學。在時間比較緊張的情況下,課堂上教師并不一定非要現場解決問題,而只是提示方法,學生在課后可以參考教學視頻,通過自媒體在其他同學的幫助下,進一步進行學習,以期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三、自媒體引入聲樂小組課教學的好處
自媒體聲樂課后學習平臺,非常適合用來作為聲樂教學課堂的補充,尤其是在目標多、時間有限的情況下,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大大彌補聲樂課堂教學資源的不足。(一)解決了課堂瞬間記憶的問題。聲樂課堂教學是問題引導型教學,學生有什么問題教師就解決什么問題,很少有預先設置好的教案。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和教師給出的解決方法都是現場完成的,而聲樂課又不能像文化課一樣在課堂上記筆記,學生在課后只能憑印象來回憶教師講了些什么。所以聲樂課的教學效果最容易出現反復,上節課明明解決了的問題,下節課可能又出現了。這個并不一定是學生下課后沒有練習,而有可能上課沒有記清楚或者記錯了,下課又練錯了。自媒體引入聲樂小組課教學后,通過課程錄像,學生回去可以反復聽看,對比查找自己練聲中的問題,強化教學效果;學生還可以把自己的課堂錄像當做資料保存,實際上是一份自己的專業成長記錄,過段時間自己的水平高了,拿出來看看,對教師的教學又會另有領悟。(二)幫助學生把握課堂的教學重點。學生對課程錄像的編輯過程,實際上是對自己課堂的復結。要把教師上課的幾十分鐘濃縮為一個3~5分鐘的小視頻,把課堂中的精華呈現給大家,就要能抓住教師上課的重點,也就是自己學習中的主要問題是什么,教師是通過什么樣的方法解決的。這個過程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自然延伸,彌補了教師上課時間不足的缺憾。學生上傳到群里的視頻,既可以是成功的精彩瞬間,也可以是久攻不下的難點,精彩是分享,難點是求助。(三)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自媒體引入聲樂小組課教學,由學生自主決定內容,自主評論和討論,迎合了自媒體時代學生交流習慣的改變,增進了相互之間的交流溝通,改變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方式,實現了互助、促學、共進。在群里不同年級的同學之間的討論,既有助于低年級同學較早進入專業學習狀態,也有助于高年級同學較早進入專業教師的角色。這種隨時隨地碎片化學習的方式,解決了課堂教學時間不夠的問題;同時自主化操作,改教師主導為學生主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4]。(四)培養了學生的教學能力和表演能力。聲樂教學過程是一個問診的過程,首先是發現問題,其次是解決問題。發現問題的前提是自身有一個正確的發聲觀念,能夠認識什么是歌唱的正確、優秀狀態,這個需要教師前期的不斷培養塑造。發現問題的方式主要靠聽,因為對聲樂教學來講,教師必須有一個靈敏的耳朵,要能夠聽出學生的問題。通過自媒體視頻的方式,可以讓更多的學生來互聽互辨,在互相評論中發現演唱上的問題,在討論中樹立正確的發聲觀念,提升自己對聲音的聽辯能力。同時還可以從教師教學中學到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以后的教學能力。另外,視頻的公開就像一場虛擬的演出,還能夠幫助同學有效地克服“表演羞怯”,在同學們的互評中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舞臺。(五)擴大了教師的教學影響力在傳統課堂中,教師的授課只有身在教室里的幾個同學能夠感受到。教學小視頻上傳到自媒體平臺上,所有學生、不分年級都能看到,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收獲,教師的教學影響力無形中擴大了數倍。如果有同學再加以轉發,那么受益的人將不僅僅局限在教師自己的學生。當然,自媒體教學視頻的轉發與傳播,也是對教師教學的一種壓力和鞭策,成為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能力的動力。
四、自媒體引入聲樂小組課教學的創新點
自媒體聲樂課后學習平臺的建立,與目前流行的其他課堂教學改革形式不同,更適合聲樂針對性教學的特點,具有一定的獨特性。1)自媒體聲樂課后學習平臺和“翻轉課堂”不同。兩者在形式上不一樣,翻轉課堂是學生通過網絡看視頻預先學習,在課堂上進行討論;而聲樂課自媒體平臺是課堂學習,課后利用網絡看視頻討論。但在實質上兩者是相同的,都是學生主導學習,通過討論促進學習。2)自媒體聲樂課后學習平臺和“網絡課堂”不同。網絡課堂是現實課堂的翻版,教師在網絡上授課,學生觀看教學視頻,也可以通過網絡提問。比如戴玉強老師的“戴你歌唱”,雖然是在自媒體平臺上推送,但仍然是傳統課堂。而聲樂自媒體平臺是由學生自己自己的現實課堂視頻,對學生來講,更具有針對性,現場感更強。3)自媒體聲樂課后學習平臺與目前其他課程的自媒體平臺不同,它不是現實課堂的自然延伸?,F實課堂中教師是主角,教師主導課堂,而平臺上學生是主角,學生主導平臺。盡管教師可以在平臺上布置作業、發送通知等,但更多的時間是留給學生自我管理;教師不在平臺上推送更多的學習資源,主要是讓學生關注課堂本體[5]。
參考文獻
[1]姬海冰.河南省高師音樂系聲樂教學現狀調查[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0):112-113.
[2]熊玲瑩.自媒體在專科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17(5):96-98.
[3]盛昌,龍梁彬.基于自媒體的微信移動學習平臺構建與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8):83-86.
[4]盧迎娟,程榮榮.自媒體時代大學生學習方式管窺[J].文教資料,2017(2):190-191,197.
[5]王慧,張新明.自媒體對教育變革的促進研究[J].江蘇開放大學學報,2014(4):35-37,96.
作者:張紅梅 單位:湖北理工學院
- 上一篇:醫學統計學案例教學分析
- 下一篇: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曲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