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教學中情感表達能力的培養

時間:2022-10-11 08:41:38

導語:聲樂教學中情感表達能力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聲樂教學中情感表達能力的培養

摘要:聲樂作為音樂的一種表型形式,其是依靠演唱者的表演傳達出聲樂作品中所蘊含的作曲者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內在美,所以聲樂并不只是單純的歌唱,還要將聲樂作品中的內涵、情感通過聲音表現出來,情感的表達是聲樂演唱的靈魂。教師在聲樂教學的工作上,不僅僅需要為學生傳授基本的聲樂演唱技巧,還需要著重的去培養情感的表達,這樣才能使作品的內涵更好的展示出來。本文將在聲樂教學中學生感情展示的地位作為切入點,分析其中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一些應對的措施,以期能夠將學生在聲樂演出中的情感表現力提升一個水平。

關鍵詞:聲樂教學;情感展示;應對措施

歌曲在演繹時,演唱的技巧和真摯的情感是演唱的真正魅力所在,一場好的演繹不只是能把歌曲唱的動人,更能夠展示出歌曲中所蘊含的情感以及深層次的蘊意。教師在聲樂教學中必須著重提升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這樣才有機會將學生培養成出色的演唱者[1]。在藝術專業不斷改革的新時期,想要提升學生的聲樂演唱水平就必須加強對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的培養,積極、不斷的去改革聲樂的教學方式。

一、概述

音樂是一種情感表達的藝術方式,是人們精神生活上的更高級別的心理體驗,音樂中還融入了個人的情感。所以,歌唱是一種表演藝術,音樂是情感表達的藝術,依靠歌唱去吸引觀眾,憑借美妙的聲音和清楚的言語去展示人們內心的真情實感。情感代表的是人們對于外界事物的體驗,其通常能夠反映出個人主觀與客觀事物的某種聯系,情感一般分成兩類,第一類是由藝術作品本身或者依靠其他方式間接的感受或者接受到的情感體驗;第二類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情感體驗。在聲樂演唱中,情感表達指的是演唱者進行作品演唱時所處的一種狀態,或者說是由聲樂作品的歌詞、語言而得到了一種心理上、生理上的情感體驗,再借助于歌唱的形式進行展示[2]。

二、分析情感表達的地位

歌唱在生活中是一種釋放情感、表達情感的方式,并且歌唱是聲樂的關鍵組成部分,情感是歌唱的靈魂,是一種出色的藝術表達方式。聲樂演唱的目的是表達出旋律和歌詞中所蘊藏的感情,將歌詞詞曲作者和演唱者的內心情感呈現給聽眾。不論是現代還是古代,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出色、著名的聲樂表演家都是憑借情感來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比方說在白居易的《琵琶行》當中,“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就充分的說明了必須完全理解到歌曲的情感才能去唱、去打動聽眾。再者說,即便是演唱者有著得天獨厚的好嗓音,如果無法在聲樂演唱時傳達出作曲者的真實情感,那么他的演唱也是不成功的。所以說,情感的表達是聲樂演出中關鍵的組成,在聲樂演唱中必須使用恰到好處的情感表達來展示作品的情感和內涵,這是聲樂演唱成功的必要條件。教師在聲樂演唱教學當中必須提高對聲樂教學的重視程度,加強培養情感的表達。在最新版的《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里把培養學生的聲樂情感能力的地位進行了明確,還把完美融合到了聲樂作品演唱當中,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更佳的情感體驗。教師在日常的聲樂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只有不斷的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才能確保學生在聲樂的演唱中可以更好的展示出作品豐富的情感[3]。

三、分析情感表達教學中的一些問題

(一)單一的教學方式。在目前的聲樂教學中,因為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很多教師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學方式十分單一,無法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教師無法通過教學工作去充分的了解學生的自身條件,對不同特點的學生使用的同一種教學方式。甚至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中使用一些不科學的教學方式,不但脫離了情感教學,并且會影響到教學的質量,甚至會誤導學生對聲樂的學習,導致學生在聲樂演唱中過于追逐演唱技巧的提升,忽視了演唱中情感的表達[4]。(二)不了解藝術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夠了解學生的專業水平,這就造成在聲樂教學中無法使用更加合理、科學的教學方式,無法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無法將情感教學整合到聲樂教學當中。在高校中,學生的專業能力不同,而教師又幾乎全部使用了相同的教學方式,缺乏有針對性的教學,最后造成情感的缺乏,學生只有扎實的聲樂理論基礎。(三)主觀性嚴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主觀,比如說有些教師傾向于民族唱法,其就會更多的要求學生去唱民歌,教給學生一些不正確、不全面的個人理念,在思想層面上對學生的情感認識造成了影響,導致學生出現了盲目的心理,然后缺乏聲樂演唱的情感表達,十分影響了聲樂教學的質量。

四、提高聲樂教學效率和培養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的途徑

(一)思想層次。教師在聲樂教學中有著關鍵的作用,能夠直接影響到教學的質量,所以,要求教師要積極的改變自己的教學思想觀念,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學生情感表達的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傳統的聲樂教學中是作為音樂教學的主體,對于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的培養沒有足夠的重視。所以,在階段中,教師必須積極的轉變自己的傳統思想觀念,要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來開展各種教學活動,隨時的為學生指導,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擁有一個更好的情感體驗,不斷的提升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除此之外,聲樂教學中杜絕學生及教師過于追逐聲樂的教學質量,要不斷深入的去了解聲樂作品本身,感受作品中暗藏的深層次的蘊意,這樣才會有效提升聲樂教學的質量。作為教師,還要促進學生將聲音和情感融合在一起,真正的表現出作品的精髓[5]。(二)提升學生對于曲譜的理解。所有優秀的聲樂作品幾乎都有其特殊的情感內容和背景,想要完美的將某一部聲樂作品展示出來,就要求演唱者對這部作品的所有方面都進行研究,只有真正的理解作品,才能感受到作品真正的魅力。想要真正的去理解作品,首先就要有一定的曲譜理解能力,教師在聲樂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曲譜理解能力,這也同樣是作為提升聲樂教學質量的根本方式。教師必須要求學生把握住旋律走向、曲式結構、節奏特點等,要求學生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和文化環境,去體會作曲者的思想情感和創作的意圖,最后,教師再把聲樂的演唱技巧和情感的表達方式傳授給學生,帶動學生一起分析,確定出聲樂作品的基本格調,可以提升作品整體演唱的效果。比如說《西部放歌》這部聲樂作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先讓學生充分的去了解這部作品的譜曲,讓學生自己親手去查找這部作品的創作背景,為學生講述一些關于這部作品的素材來源和所歌頌的內容,幫助學生更好的把握這部作品的情感走向,這樣才能把作品深層次的內容也展示出來。(三)引導學生正確發聲。歌曲演唱的基礎就是聲音,演唱者也是借助于聲音來展示情感的。所以,教師積極的去教育學生的發聲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需要按照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恰當的發聲教學方式,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演唱技巧,收獲一個較好的教學效果,對情感的控制更加的輕松自如,靈活的去展示風格更加多樣的作品。合理、科學的發聲訓練是學生提高情感表達能力的主要方式,教師在日常的發聲訓練中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的節奏、旋律、語言等方面,克服學生學習聲樂的阻力,不斷的促進聲音以及情感的相融。(四)促進學生探究作品的內涵探究作品也是聲樂教學中提高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的主要方式。在探究作品深層次內涵的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學習作品的創作環境、背景以及作者的時代背景,不同的作品有著不一樣的情感寄托,學生首先要掌握作品的詳細信息,才能夠在演唱中更好的表現出作品深層次的內容,傳達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民族、生活環境以及地域上都有著一定差異,作曲者創作的歌曲也不一樣,特色也有顯著的差異,所以教師需要為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幫助學生了解足夠的作品信息,在此基礎之上,再去指導學生的聲樂演唱技巧,通過聲音和情感的融合,展示出作品更深層次的內涵。(五)培養想象力。聲樂情感的培養也離不開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足夠豐富的想象力可以帶領演唱者迅速的進入到作品中去,達到作品情境與人物思想合二為一的境界,引導觀眾去感受作品所傳達的情感,提升學生表達情感的能力。比如說歌劇《白毛女》的演出里,要求演唱者充分展開自己的想象力,快速進入到角色當中,幻想自己就是主人公,從小就生活貧苦,無法選擇命運,展示自己內心的痛苦以及不甘的情緒,在演唱過程中才會達到聲音、情感的合二為一,達到出色的演唱效果。

五、結語

總而言之,聲樂教學工作需要積極的去提升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這是詮釋作品內涵的重要方式,更是提升聲樂教學質量的根本方式。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主動的從作品理解、識譜能力、教學觀念等方面開始,按照學生的具體情況來使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手段,加強培養學生的情感,逐漸地改善學生聲樂演唱的情感表達水平,促進聲樂教學的發展,為我國高校聲樂的發展提供基礎。

[參考文獻]

[1]龐娜.聲樂教學中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的培養[J].戲劇之家,2017,18:188.

[2]王秀琴.聲樂教學中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的培養[J].都市家教月刊,2017,11:248.

[3]宋江東.試論聲樂教學中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的培養[J].科技風,2017,10.

[4]賈敬玉.聲樂教學中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的培養淺談[J].北方音樂,2018.

[5]肖昌龍.歌唱者情感表達技巧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黃河之聲,2017.

作者:趙江絲雨 單位:山東外事翻譯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