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鋼琴伴奏歌唱性思維研究

時間:2022-10-25 11:13:09

導語:聲樂鋼琴伴奏歌唱性思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聲樂鋼琴伴奏歌唱性思維研究

[摘要]本文將主要探討聲樂鋼琴伴奏中的歌唱思維,從歌唱性思維的角度對聲樂鋼琴伴奏者提出藝術認知以及技術層面的分析探討,望能通過本文,將筆者對于鋼琴藝術指導和聲樂結合的經驗分享給廣大同人,提升聲樂鋼琴伴奏的藝術表現力,讓鋼琴能夠更好地演繹出聲樂作品的內涵。

[關鍵詞]聲樂鋼琴伴奏;歌唱性思維;藝術研究

為了更好地完成聲樂伴奏,鋼琴演奏者既要掌握扎實的基本功,也要能夠學會體會作品中的內涵,以歌唱性思維作為鋼琴伴奏的指導,認識到歌唱和伴奏本身是緊密相連的。歌唱性思維指的是鋼琴伴奏中要能夠根據歌曲內涵特征,運用技術與之結合,完成藝術作品的演繹。從這個層面上看,鋼琴演奏不僅僅是詮釋歌曲,也在于通過鋼琴表達實現藝術高度的提升[1]。所以,對于聲樂鋼琴伴奏來說,應當注重培養自身的歌唱性思維能力,提升藝術演奏水平、回歸音樂本質,通過良好的音樂思維習慣,讓聲樂作品的藝術價值得以進一步強調。

一、歌唱性思維的內涵

音樂作為一種和人類的心理活動密切相關的藝術行為,在表現音樂的過程中,能夠形成特定的音樂性思維。音樂性思維表現為音樂化的語言以及情緒等等,在歌唱領域中,歌唱性思維是音樂藝術的特殊屬性??傮w來看,歌唱性指的是演唱者能夠優美自由地表達音樂的一種屬性特征,而歌唱性的思維正是建立在歌唱性特征之上而形成的一種藝術表現思維。具體來看,歌唱性思維主要是借助歌唱性這一特征而施展的,演唱者在進行音樂作品演繹時,要站在自己的個人經驗以及藝術處理特征上,賦予音樂作品個人的歌唱性。歌唱性的思維也可以通過伴奏去表達,通過演奏樂器讓樂曲能夠無限度地接近演唱時的情感,將歌曲中的內涵以及如歌如泣的情感特征表達出來[2]。這種對應的解析和表現的過程,統稱為歌唱性思維,從心理學角度去理解歌唱性思維,可以發現歌唱性思維本身也是一種持續性的過程,能夠通過個體對歌曲的感受以及歌曲本身所承載的信息,兩者之間進行復雜的綜合運算,信息通過不斷的碰撞和積累,從而演繹音樂、傳達音樂。歌唱性思維反映的是演奏者和演唱者對于音樂素材的理性認知和藝術表現能力,作為人類文明成果的結晶,音樂的歌唱性思維能夠將樂曲的內涵激發出來,讓音樂真正靈動、活躍,通過演唱者和伴奏者的演繹,將聲樂的內涵以及演唱者的聲音、音樂伴奏進行有機融合。

二、聲樂鋼琴伴奏中歌唱性思維的重要性

在一定程度上,鋼琴伴奏和聲樂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鋼琴伴奏者要能夠對聲樂有足夠的了解,不僅要在技術上過硬,還要能夠感受出聲樂演唱藝術的內在,而這種內在驅動力的源頭就是歌唱性思維。人聲在演繹音樂作品時是豐富多元的,通過聲樂演唱表達情感也是聲樂演唱的重要目的,用鋼琴伴奏完成聲樂藝術表達能夠讓樂曲的呈現更加豐滿,然而在實際鋼琴伴奏的過程中,很多伴奏者僅僅是在打節奏或者敲邊鼓,沒有融入自己的歌唱性思維[3]。這種音樂思維的缺失,也會導致伴奏和演唱者之間的溝通脫節,對于聲樂塑造的音樂形象來說也是不利的,所以對于鋼琴伴奏者來說,首先要能夠理解作曲家的創作意圖,然后和演唱者的人生進行融合,共同演繹聲樂作品。鋼琴伴奏至深的歌唱性思維就像是戰爭中的指揮官一樣,能夠讓伴奏者的伴奏充滿靈魂,讓一首聲樂作品能夠打動人心、具有豐富的情感內涵。

三、聲樂鋼琴伴奏者的歌唱性缺失體現

(一)伴奏者自身缺乏歌唱性思維認識。歌唱性思維是鋼琴伴奏者的心理思維過程體現,如果演奏者本身在思維上認知不足,則會導致無法表現出歌唱性思維的指導作用。也由于缺乏對歌唱性思維的認知,很多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沒有對鋼琴伴奏者提出與歌唱性思維相對應的演奏技法要求,僅僅將鋼琴伴奏當作一種伴奏技能,忽略了與聲樂音樂內涵之間的互動。還有一種情況,一些鋼琴伴奏演奏者不知道如何在伴奏中應用歌唱性思維,僅僅是附和演唱者完成伴奏,雖然也認識到要和歌曲之間產生深刻的共鳴,但是卻無從做起,不知如何與歌曲相結合,也不懂從譜面上去感受伴奏織體。(二)忽視歌唱性思維對聲樂作品演繹的指導意義。歌唱性思維實際上能夠對藝術作品進行二度的創作,將原本印在紙上的音符重新賦予其藝術生命,這種二度創作也會讓聲樂作品從本質上升華。很多鋼琴伴奏者都認為藝術作品的二度創作和演唱者有直接關系,和鋼琴伴奏者關系不大。實際上,鋼琴伴奏者同樣需要擔負起這一重任,用鋼琴伴奏和樂曲本身的情感合二為一,共同完成藝術創作,同時也要將自己對于作品的獨到理解呈現給聽眾,單單僅靠演唱者的一己之力完成二度創作是遠遠不夠的,鋼琴伴奏者也需要承擔起自己的藝術職責,配合完成藝術作品的創新。(三)鋼琴伴奏在聲樂演唱教學中處境尷尬。雖然我國鋼琴伴奏教學已經開展多年,但在實際的聲樂教學過程中鋼琴伴奏卻常常屬于被忽視的地位,教師更注重聲樂的指導,對鋼琴伴奏藝術價值認識不足,自然也談不到歌唱性思維的塑造。在聲樂課堂上,教師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糾正學生的基礎發聲技法,這也會導致鋼琴伴奏藝術教學重點的偏移,只將鋼琴伴奏作為輔助聲樂練習的工具[4]。一些學校對鋼琴伴奏也缺乏較高的要求,所以這種忽略鋼琴伴奏的教學現狀也會限制演奏者創新思維的發展,使鋼琴伴奏的發展空間較小,難以配合歌唱者表現出好的聲樂作品。

四、聲樂鋼琴伴奏中歌唱性思維的路徑

(一)理清訓練步驟,針對演奏實際加強鋼琴演奏技能。鋼琴伴奏需要面對不同類型的各種聲樂作品,所以在進行訓練時要能夠理清訓練的步驟,在具備扎實的鋼琴技術和綜合能力的基礎上,演奏者也要能夠快速適應新作品的特點,扎實的訓練實現歌唱性思維塑造的第一步。首先,對于手指的技術以及演奏能力上,聲樂伴奏者要能夠具有很強的技術能力,將歌曲的特點生動地表現出來。如果沒有扎實的基本功,即使有再完善的歌唱性思維,也無法勝任聲樂鋼琴伴奏的工作;其次,要具備較強的視譜能力,視譜能力強可以節約下大量的作品準備時間,而且能夠將每一個音符在彈得清楚的基礎上,把握作品的整體感受,在這方面聲樂鋼琴伴奏者需要在平時不斷訓練自己對新作品的感受能力,無論是鋼琴演奏還是聲樂演唱,都要做到有譜就能彈和唱。(二)注重音色和音量的控制。聲樂鋼琴伴奏要根據不同的音色進行音色和音量的控制,讓鋼琴的表現力更為豐富,控制音量也有利于表現聲樂作品中的情感,以上的能力都是歌唱新思維在技術層面的重要基礎,需要聲樂鋼琴伴奏者孜孜不倦地練習,提升自身演奏能力。(三)豐富培養形式,全面提高能力。歌唱性思維中一項重要的能力為注意力,鋼琴伴奏者要具有穩定的注意力,這樣才能夠全然投入到鋼琴伴奏過程中,感受音樂信息的刺激,并根據注意力做出信息的分析以及解讀。例如,鋼琴伴奏者在進行伴奏時,他既要關注多重的聲音,也要頻繁地將琴聲轉移到人聲中。這個過程,人聲和琴聲是相互交織的,演奏者要能夠仔細聆聽聲樂的旋律,從而將鋼琴和演唱者的聲音做到一致。再如,在演奏的前奏、間奏和尾奏時,演奏者要運用鋼琴的聲音處理好銜接的部分,一些鋼琴伴奏者在獨奏時常常會出現彈錯音等差錯,這也和鋼琴伴奏者注意力無法集中有著直接的關系[5]。針對這方面的訓練,演奏者本身要具備嫻熟的技法,其次要能夠整體把握音樂作品的特征,將音樂的整體性融入在鋼琴伴奏中,減少對外界信息的干擾而集中注意力進行演奏,并將歌唱性思維融入在彈奏中。鋼琴伴奏者要具備一定的創造力,創造力也是發揮歌唱性思維的關鍵,作為鋼琴伴奏,鋼琴伴奏演奏者要能夠對聲樂作品進行二度創作,通過鋼琴的演繹,拉近音樂創作者和聽眾之間的距離,將自己的藝術體驗融入其中,將原本抽象的音樂作品轉變為有血有肉的真實藝術形象。對于創造性訓練,鋼琴伴奏者需要注重對樂曲本身背景知識的挖掘,明確歌曲的內涵,并和聲樂演唱者進行積極的溝通,共同完成二次創作。

綜上所述,聲樂鋼琴伴奏是一門重要的藝術學科,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的觀念,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突出聲樂鋼琴伴奏的重要性。在開展教學時,教師也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歌唱性思維的指導,讓學生認識到歌唱新思維是能夠激發創作主動性的關鍵因素,無論是基礎的技藝訓練,還是情感的引導,都要以歌唱性思維作為基礎,充分發揮出鋼琴演奏的想象力,讓樂曲的情緒、風格以及情感能夠和演唱者之間形成交流和融合,用鋼琴和人聲形成完美的整體,最終實現對作品藝術性的塑造。鋼琴演奏者自身也要注重對自己歌唱性思維的訓練,無論是日常練習還是分析其他作品、累積演出經驗等,通過多方面的刺激訓練歌唱性思維,讓歌唱性思維能夠成為提升演奏技能和個人素養的有效方法。

作者:趙麗莉 單位:星海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