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聲樂教學多元化發展初探
時間:2022-11-04 08:42:42
導語:高校民族聲樂教學多元化發展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聲樂藝術屬于我國藝術領域中較為主要的組成部分,民族聲樂主要是指一個特定地域在共同的語言基礎、傳統文化及生活習慣積累下形成及發展的族群音樂,主要包括藏族聲樂、蒙古族聲樂及漢族聲樂等。在高校藝術教學過程中民族聲樂教學屬于較為重要的環節,能豐富學生們的精神文化,培養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促進學生們綜合素質的培養。教師在民族聲樂的教學過程中應根據現代化教育理念的發展積極改進及創新教學理念及教學模式,通過多元化教學途徑提高民族聲樂的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
一、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的高效民族聲樂教學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學者提出了一定的問題,學者們認為高校民族聲樂教學方式及模式應該是多元化及豐富多彩的。但現階段的高校民族聲樂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式卻呈現一種固定化、單一化的趨勢。學習過程中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的個性化及民族化較為缺乏,導致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受到嚴重影響。高校民族聲樂教學是高校培養聲樂人才的重要措施,我國的聲樂教學固定教學措施影響了聲樂教學的效率及教學質量,單一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無法很好地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且教師過于重視民族聲樂理論知識的教學,導致學生學習過程中缺乏實踐機會,學生們被動接受聲樂知識的過程中喪失主動思考及學習的精神,導致聲樂知識的學習基礎較差。且在高校民族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學素材較少,而素材屬于民族聲樂教學過程中較為重要的內容,教師只有通過豐富的素材才能引導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欣賞及接觸更多類型的民族聲樂知識及風格。但現階段教學過程中缺乏豐富的民族聲樂素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能結合課本中的民族聲樂知識點進行教學,單一的音樂素材導致學生們民族聲樂提升受到一定的阻礙。因此,在高校民族聲樂教學過程重實施多元化發展路徑的教學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二、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的多元化發展路徑的教學途徑
(一)對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的課程設計進行優化及調整。在高校民族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立足于多元化發展的基礎上重視訓練學生們的聲音技巧,讓學生們在學習民族聲樂的過程中能學習及掌握到完善的音樂知識結構,強化學生們對于傳統民族聲樂歌曲的體驗及感受。教師在進行民族聲樂的課堂設計過程中應設計創新性的體驗課程,豐富教學理念,將多元化作為教學方面,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及學習需求對經典的民族聲樂曲目進行再創作,并使學生在創新及多元化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掌握更多的民族聲樂教學內容及特點,促進高校民族聲樂教學水平的提高。(二)轉變以往民族聲樂教學模式,積極開展創新及多元化的教學。在高校民族聲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轉變傳統課堂教學中單一西方聲樂文化的教學及傳統教學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完善高校民族聲樂的教學體系及轉變教學體制等出發,積極探究傳統與現代、民族與西方聲樂之間的聯系,在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演唱技巧的基礎上借鑒世界上科學的聲樂演唱技巧,從深層次提升高校聲樂教師的民族聲樂教學水平。教師還應在中華民族傳統演唱技巧中總結及歸納出科學合理的演唱技巧,通過總結及借鑒拓展學生們的眼界,提高學生們對于民族聲樂的學習積極性,豐富民族聲樂的教學內容,提高高校民族聲樂的教學水平。(三)重視培養學生在民族聲樂學習過程中情感體驗的教學。在高校民族聲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情感在聲樂演唱過程中的重要性及意義,要求學生們在進行聲樂演唱的學習過程中融入自身的情感。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們深入民族聲樂作品中去積極了解民族聲樂的創作背景、曲調變化、情緒起伏及內容等,引導學生們利用不同的唱法對民族聲樂作品進行演唱,促使學生們加深對民族聲樂的理解與了解,強化學生們在學習民族聲樂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學習及掌握民族聲樂內容及技巧的基礎上更好地體會到其中的情感表達,在理解民族聲樂的基礎上更好地在演繹及表演中將這種感情表現出來,提高學生們學習民族聲樂的有效性。(四)采用科學、創新及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實施民族聲樂的教學。在高校民族聲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與現代教育理念的融合,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從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們對于民族聲樂的了解程度、喜愛水平及學習情況等將學生們分成不同層次,重視對學生們個性化發展的培養及教學,引導學生們接受適合自身學習需求的學習方式。此外,高校在開展民族聲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邀請一些民間歌手、曲藝表演家等融入課堂中,為學生們講述民族聲樂背后的故事?;蛘卟捎眯〗M合作學習的方式將學生們分成若干小組,引導每個小組演唱一首自己喜歡的民族聲樂,通過實踐教學鍛煉學生們的表演能力、優化學生們的演唱風格,在學生們在不斷的實踐中學習及掌握到更多的民族聲樂技巧。(五)在民族聲樂的多元化發展教學過程中重視傳統文化的教學。在高校民族聲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民族聲樂中傳統文化的傳承及發展。教師應引導學生們在課前對民族聲樂相對應的民族文化進行搜索及探究,在充分了解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對民族聲樂教學及演唱的方式進行豐富及變化。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原生態,以發掘原生態民歌為主,分析民歌蘊含的深意及演唱的技巧,加深學生對于民族文化及藝術的了解。另外還可以定期舉辦校園內的民族聲樂大賽,邀請民間歌手向學生們傳承傳統文化,保護及傳承傳統民歌。引導學生們在學習民族聲樂的基礎上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及感染,促進學生們藝術細胞的培養,提高學生們民族聲樂學習的效率。
三、結語
在高校民族聲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站在現代化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對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的課程設計進行優化及調整,轉變以往民族聲樂教學模式,重視培養學生在民族聲樂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采用科學、創新及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及在民族聲樂的多元化發展教學過程中重視傳統文化等,提高高校民族聲樂的教學水平及教學質量,促進高校學生綜合藝術素養及民族文化的培養。
參考文獻:
[1]何巍廈.中國民族聲樂多元化發展初探[J].戲劇之家,2013,15(9):70.
[2]陽賽玉.高職院校有效聲樂教學多元生態模式初探[J].藝術科技,2017,26(12):33-34.
[3]王鑫.地方師范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發展研究———以山西二人臺演唱藝術為例[J].大舞臺,2015,12(7):188-189.
[4]尹嵐.民族聲樂的多元化發展思考[J].大眾文藝,2018(13):144-145.
[5]鄒筱丹.探析民族聲樂教學的創新多樣化途徑[J].北方音樂,2017(37):141.
作者:袁潤洋 單位: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
- 上一篇:淺析兒童聲樂教學發展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觀察能力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