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教學中高聲區訓練探討

時間:2022-01-11 03:07:36

導語:聲樂教學中高聲區訓練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聲樂教學中高聲區訓練探討

摘要:在聲樂教學中,高聲區訓練是難點。在平時聲樂演唱中,發聲理念不對,方法不當,一味追求高音,緊張的心態等等,都可能導致高聲區演唱失誤,甚至出現破音。高聲區訓練具有系統性特點,要把握高聲區聲部特性,壓實中聲區訓練基礎,做好中高聲區的良好過渡與轉換。

關鍵詞:聲樂教學;高聲區訓練;演唱難點;聲區過渡

高聲區訓練是聲樂藝術教學與演唱中最難學習、掌握的部分,在聲樂教學中,一些學生容易發高音,還有一些學生卻難發高音?!半y高音”問題應該如何解決,我們應該去正確的了解聲樂演唱方法,把握人體構造與特點,找準高聲區訓練要點,指導學生通過恰當、合理的訓練手段,訓練出高音演唱能力。

一、高聲區訓練中的問題及聲區過渡要點

對高音的追求是需要經過長期正確的聲樂訓練來獲得,但對于高音區訓練,除了注重聲音訓練規則外,還要結合學生高音區特點展開技巧訓練,以更好地展現高聲區演唱效果。通常,在聲樂演唱中,對聲帶、高位置、呼吸、共鳴等腔體的把握不當,將會阻礙發聲。如漏氣和喉頭上提,頸部肌肉過于用力,肌肉緊張阻礙高音區發揮,演唱中出現破音等現象。同時,對于聲帶訓練,方法不正確,也會帶來諸多疾病。如聲帶息肉、聲帶小結等。發聲中,喉頭的調整,過高、過低、不穩定,都會給發聲器官帶來損傷。對于咽肌的訓練,舌頭肌肉與軟腭肌肉要協同配合,形成有效共鳴[1]。高聲區訓練,對心態要求很高。急于求成、缺乏循序漸進,心理過于焦躁,都將影響聲區的平滑過渡,也給高音帶來影響。聲樂教育家沈湘認為:“在錯誤狀態下練習高音,聲音的中間部分出了問題,問題就不是翻倍,而是平方?!笨梢姡划數母呗晠^訓練方法,對聲樂演唱者帶來的損害可能是不可逆轉的。在高聲區訓練中,聲區的過渡至關重要。一些學生在過渡聲區時,以“喊叫”來應付,特別是在男高音換聲區“#f2”音段,無法打開共鳴腔。在喉頭上提時,發音得不到氣息支撐,導致聲音沙啞,影響聲樂感染力。對聲區過渡的訓練,需要把握幾點:一是喉位,喉的運動,在吞咽時,環甲肌與咽縮肌配合,會本能地縮緊喉嚨,導致演唱者唱不出來。在深呼吸時,喉嚨放松,但歌唱訓練時,要調整喉頭處于低位,而非壓迫使其下降。二是咽喉部,高聲區訓練時,咽門前柱、舌腭肌、咽門后柱、咽腭肌形成拉扯狀態,音高上升,拉扯作用增大。咽柱在提喉時,讓咽部形成拙劣共鳴體。因此,在歌唱訓練時,要打開喉嚨,抬起軟口蓋,便于聲音暢通,形成頭腔共鳴。三是下巴,對下巴的位置調整是演唱者需要靈活掌握的技巧。喉嚨壓緊,導致喉外肌拉扯,下頜僵硬,也與下巴過于緊張有關。在高聲區訓練時,要保持下巴放松,咽部體積增大,改善口腔形態。四是混聲,對高聲區訓練,假聲的合理運用,有助于改善換聲區聲音效果。一些學生依靠蠻力,將胸聲提到換聲區,導致真聲太多,破壞了聲樂的統一性。對混聲的訓練,需要從良好的換聲中,動態調整聲區的發聲點,確保歌唱平穩。

二、聲樂教學中高聲區訓練的方法

1.輕聲高聲區起步訓練。高聲區訓練,要從輕聲入手,先把握高聲區聲樂演唱的狀態,調整各器官,達到放松。小聲訓練,要尋找與頭腔的共鳴點。如在哼鳴訓練時,去體會氣息從鼻腔向上的感覺。哼鳴訓練,在高聲區從“啊”進行練習。需要強調的是,輕聲練習,并不是不用打開喉嚨、嘴巴,而是與大聲訓練時要求一致,需要張開嘴巴,打開喉嚨[2]。同樣,在小聲高聲區訓練時,對氣息與聲帶的調整,讓練習者體會氣息的流動路徑,將聲帶比作“氣球”的口,發聲時,聲帶拉緊,讓“氣球”有“繃住”的感覺,這樣的頭聲會更飽滿。當然,聲帶拉緊的程度,也會影響氣息的走動速度,練習者需要調控聲音的強弱、高低變化。另外,在輕聲高聲區訓練時,可以配合混合高聲區訓練。讓練習者能夠從輕聲高聲區與混合高聲區展開切換訓練,有助于練習者能夠把握高聲區的氣息調控方法,既能保護好嗓音,又能漸進掌握發聲技巧。2.壓實中聲區發聲訓練。練習高聲區發聲方法,都需要有堅實的中聲區來支撐。在高音訓練中,打好中聲區基礎很重要。有道是萬丈高樓平地起,練好中聲區,才能去突破高聲區。對中聲區的訓練,需要注意起音、呼吸、喉頭、演唱等部位的自然銜接。對練習者,需要放松肩部,找到歌唱通道,并順著氣息高位置往上、氣息往下;對嘴巴、喉嚨的位置,要調整恰當,特別是唱鄰近音時,嘴巴、喉嚨不能亂動。中聲區訓練,最好從“起音”入手。起音是一個發聲的開始,在起音發聲前,需要練習者調整狀態,做好準備。如調整氣息,調整發聲器官的狀態。發聲第一個音,要注意圓潤、輕柔、自然。將“起音”練好,才能讓聲音聽起來更有彈性、更加飽滿。通常,在練習中聲區時,“啊”是最常用的。聲樂大師貝爾岡齊認為,“啊”母音從不更改自己的特點,學好這一母音,對聲樂歌唱具有重要意義?!鞍 币粝鄬Χ裕^易打開喉嚨。用“啊”來練習時,有練習者會出現漏氣問題,可以改用“i-e”練習。對高音區發聲訓練,通常從中央“C”開始,讓下巴放松,找打哈欠的感覺,打開喉嚨、嘴巴,保持自然吸氣狀態。小腹托著氣息,隔肌擴張,通過呼吸方式,將每個音串起來,形成完整的發聲過程。在發聲訓練時,對喉嚨要求不能動,身體其他部位要放松,自然調整[3]。中聲區訓練,在逐漸提升音的高度時,要把握好嗓音共鳴的轉換。3.做好換聲區的正確過渡。對高聲區的練習,換聲的過渡很關鍵。科學、正確的換聲過渡,才能確保高聲區良好的發揮。換聲區的過渡,周小燕提出“穿針引線”理念。練習者可以通過“穿針引線”方法,對換聲過渡進行形象化感知。具體來說,“穿針引線”法的應用,需要練習者將“線頭”捻得很尖,在換聲時,對音的調整要變窄,否則就不能“穿過針眼”。演唱者對“線頭”“針孔”的把握,需要抓住“換聲”的“換”,將聲音在高聲區位置發出來。對練習者而言,要控制好自己的呼氣、喉頭、聲音的輸送狀態,保持有效的銜接,協調的配合。通常,對換聲區的過渡,很難把握,需要不斷的磨煉。換聲區的過渡,要分辨好各個聲區的特點,練習者需要從歌唱及聲樂技巧的訓練中,讓過渡自然、穩當。如在換聲訓練時,對“a”的運用,不能照搬高聲區方法,發出的聲音不自然;不能沿用中聲區發聲方法,而是要介于兩者之間,聲音在口腔中的位置,更垂直一些,離上牙齒稍遠,口型要比中聲區更打開。對“a”的發音減少,增加“o”的發聲。在換聲訓練時,“a”是連接中聲區;“o”是連接高聲區,換聲過渡時,就要從“a”,過渡到“o”。另外,對“a”與“o”的比例運用,也要有所變化。當在f2音上時,“o”的成分,高于“a”的成分;在be音上時,“a”的成分,高于“o”;在e上時,“a”與“o”的成分相對平衡。換聲區訓練,對練習者自如的轉換中聲區、高聲區具有重要支撐作用。4.掌握高聲區“關閉”唱法。在聲樂教學中,高聲區的訓練周期長,問題多。用什么方法來提高高聲區訓練效果?對“關閉”唱法的運用,特別是在男高音練習中具有較顯著的效果。“關閉”唱法,對“關閉”的理解,本質上是在聲區轉換中時的靈活變換。將意大利母音“Ah”,變成“Oo”;把“I”音變成“U”音等?!皺C能轉換”,可以解釋為發音機能在發高、中、低音高時,聲帶所處的狀態。低音時,聲帶處于長、寬、厚狀態,聲帶需要拉緊、閉嚴,也稱為“重機能狀態”;發高音時,聲帶處于短、窄、薄狀態,利用聲帶的邊緣振動,來獲得高音歌唱,成為“輕機能狀態”。對“關閉”唱法的運用,就是要求練習者能夠實現“重機能狀態”向“輕機能狀態”,或者“輕機能狀態”向“重機能狀態”的轉換。比如男高音在唱F2音時,需要穩住“喉結”,把聲音往喉咽“豎起來”,微抬軟腭,便于氣流及聲音沿著喉咽送到頭腔,實現機能轉換,F2以上的高音就會得到頭腔的良好共鳴。一些練習者,如果不注意對聲音的“掩蓋”,一味往口腔前平推,反而影響高音的發揮。對于高聲區訓練,不同的練習者,方法也有所不同。對男高音,在喉咽腔的共鳴效果較多。但到F音時,這種方法就得變換,否則,高音唱出來的效果如同“喊叫”。嚴重的話,可能將自己的聲帶唱壞。因此,“關閉”唱法,就是要從母音“變形”訓練起,要不間斷地練,要有耐心地練,慢慢掌握這一技巧。在“關閉”唱法訓練伊始,練習者可以將聲音唱得稍暗些,不一定一下子就唱好。通過一段時間的揣摩和體驗,練習者需要能夠靈活地運用“關閉”唱法,逐漸減少母音“u”的成分,高音效果也會逐漸明亮起來。另外,對掩蔽的聲音,不能過分掩蔽,否則聲音唱出來會有“發悶”的感覺。練習者可以采用高聲區低唱方法,來獲得良好的“關閉”效果。5.注重不同聲區的統一。對高聲區訓練,還要注重對其他聲區的統一。中聲區是訓練的基礎,通過中聲區聲帶局部或邊緣振動的方式,來實現高聲區與低聲區的協同。在指導練習者把握聲區的統一性時,需要抓住中聲區這個“點”的焊接作用,因為,對于任何換聲,必有裂痕,需要通過“點”的焊接,讓不同聲區良好過渡。即真聲、半真聲、半假聲、假聲的漸變。林俊卿在探討這個“點”時,就是從咽音唱法中而來,將之作為整個聲區協同的支柱。不過,對于單一的,以“點”來發聲的聲帶動作,其聲音干澀,甚至尖銳,并無特色。但在高聲區訓練時,要指導練習者去體會這個“點”,細心把握,逐步強化練習者的高音效果。高聲區訓練,還需要多選擇人文性強、民族性音樂作品,這些作品,音域較廣,也能夠展現高音區的發聲效果,便于練習者對高音區進行自主的伸展,表現出不同的高音色彩。另外,高聲區訓練作品,還可以選擇一些戲劇、旋律跌宕起伏的作品,便于練習者掌握不同聲區的變換與統一。

三、結語

高聲區訓練,因自身和個體現狀發聲條件的差異性,在方法指導上也要因材施教。選擇科學、系統的,合乎自然的發聲方法,指導練習者掌握必要的發聲技巧。同時,在高聲區訓練時,對練習者心理素質也提出更高要求。要做好心理調適,特別是對嗓音條件好、樂感好,具備一定演唱技巧的練習者,更應該做好歌唱心態的調適。一些練習者,往往在臺上演唱時,因過度緊張而影響高音發揮,甚至出現節奏不穩、走音走調。做好自我心理的緩解,學會必要的調適心態的方法,讓歌唱變得輕松、自然。

參考文獻:

[1]崔哲豪.民族聲樂教學芻議——男高音基礎發聲訓練[J].戲劇之家,2020(01):149-150.

[2]陳建彬.穿針引線——周小燕男高音訓練法探究[J].歌唱藝術,2018(11):29-36.

[3]崔燕.男高音聲樂訓練中的幾條針對性發聲練習[J].歌唱藝術,2017(04):42-45.

作者:陳慶慶 單位:泰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