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解析

時間:2022-01-30 03:45:52

導語: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解析

一、聯系舊知,結合實際

自然的引入對新知識的學習。緊接著教師就可以設計出一系列同學們熟悉的生活中的與比例有關的常識性的而且學生又接觸過的問題來讓學生思考,如回答教師在前一天布置的回家調查自己家的水費是多少?不同同學家的價錢數量之間有什么關系?可以讓學生用舊的方法來解決,然后教師再用新的方法來演示,這樣,既實現了新舊知識的聯系,又使學生生發出興趣,既使學生對新知識理解透徹,又調動了積極性。

二、誘導啟發,拓展思維

在課堂上,教師是學習新知識的引導者,更是學生智力的開發者,所以我們在教學時,就不能只為教會學生,還要注重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同一問題,這就會促使學生思路打開,達到既學習了知識又開發了學生智力的目的,這才是我們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所以說我們可以在上一問的基礎上,設置這樣的由淺入深的問題:你家的水費由哪幾個量決定,其中哪個量是不變的?這時可以讓學生彼此之間比較一下,就會找出。接著滲透比例的關系:列舉兩家學生的水費,問:這兩個同學家的水費有什么關系沒有?那么,現在,單價一定,你會有什么發現或是想到了什么呢?其中有等量的關系嗎?可以給學生討論探究的過程,讓學生自己或小組研究后總結出等量關系,這時學生會找出其中的等量關系,如兩家的水費單價是相等的,這是最明顯的也是學生基本都能找到的,而隱含的等量關系就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現在老師把這個關系用比例的形式表示出來,那么同學們再思考一下,除了單價相等,還有沒有其他的比例相等的關系呢?這是拔高的地方,也是開發學生智力的環節。這時聰明的或者細心的同學就會發現或想到:兩家的水費單價是一樣的,用得越多價錢越高,而且之間的比值是相等的,這時學生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兩家的用水總量與總價錢之間是成正比的。此時,教師在黑板上把這個比例式寫出來接著再問:你還能聯想到什么等量的比例關系呢?就會拓展學生的思維,那么腦瓜靈活的同學就會深入思索,就會有同學發現:如果單價一樣,用水總量與用水費用成正比,那么用水總量與用水費用之間的倍數也是成正比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適時地把相應的比例式書寫出來并讓學生解讀其涵義,就會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理解了比例的概念,而且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拓展了其思維,開發了其智力,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三、總結與反思

當然,課堂教學不可能達到完美,我們每次上完一節課,總會有這樣的感覺,哎呀,那個地方我要那么處理會更好,這個地方還缺點什么,這句話我要那么引導就好了,會更有啟發性,這節課孩子們的狀態我怎么調整會更有利……其實教師課后的反思是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的環節,教師在回顧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是否恰當,學生的課堂反應是否正常有效,教師的課堂整體把握是否對學生的學習有促進等,都會使教師以后的教學得到極大的提升。(一)反思之一:創設和諧、民主、自由的課堂氛圍,讓課堂成為學生自由馳騁的空間我們雖然強調了課堂上的評比機制,但是反觀我們的課堂教學,評比鼓勵還是比較單一,刻板,不夠靈活促動,這是由于我們長期以來傳統的教學方式———填鴨式教育遺留下來的后遺病。這時如果我們及時地采取有效的鼓勵,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當學生有創新的想法的時候,有獨到見解的時候,我們就應該積極地加以鼓勵,并采取讓學生評價的方式,這對回答問題的同學及其他同學都有很好的刺激作用,會滿足優秀學生的成功心理體驗,會促動其他學生的欽佩之情,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二)反思之二:教師要做到“胸中有丘壑”我們在課堂上還有一個毛病,就是害怕學生不明白而反復的強調同一個內容,以期達到強化的目的。如果把課堂整個環節錄制下來,自己回頭一看就會發現這個毛?。赫f話啰嗦,重復、拖沓,因而顯得整個教學思路不夠清晰,教學環節不夠緊湊。這就因為教師沒有做到“胸中有丘壑”。這個“胸中有丘壑”指的就是教師要“心中有教案,更要有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不脫鉤,我們的課堂才能高效、緊湊,才能既高效又有序的完成我們的教學。

總之,課堂教學任重而道遠,我們小學的數學尤其對學生智力的開發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利用好每一節的內容,上好每一堂數學課,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且教且探索,讓我們能在從教之路上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孫艷明.小學數學探究式課堂教學案例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作者:劉升 單位: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三莊鎮車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