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探究式課堂教學分析
時間:2022-03-27 03:34:50
導語:高中歷史探究式課堂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中歷史課是高中學生直接回顧歷史的重要途徑。高中歷史教師想要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必須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豐富的教學內容、條理清晰的教學目標,對于高中歷史教學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就高中歷史探究式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歷史;探究式;課堂教學;有效性
新課程改革有效地創建了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把死氣沉沉、機械化的課堂講解變為生動有趣的自主探究、自主學習,不僅激發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更帶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高中歷史課程如何順應新課改,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下面就對探究式課堂在高中歷史課程中的應用進行淺要的分析,探討如何在新課改背景下提高課堂效率。
一、教學目標條理清晰,課堂內容豐富多彩
(一)教學目標,重中之重。歷史教師在開展教學任務前,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只有明確教學目標,才能有目的性地備課。教學目標的設計是至關重要的,首先要考慮教學目標的可行性、準確性。學生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占主體地位,所以要考慮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講解才能夠讓學生明白知識點。例如,在《祖國統一大業》這節課的教學中,就應該考慮通過什么樣的講解方式才能夠把豐富的歷史內容和重點知識展現出來,最終達到教學目標。我在課堂教學中分以下幾個步驟:首先,告訴學生今天講解的是與“一國兩制”有關的知識,讓學生閱讀課本,大體了解一下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其次,大體講解一些與“一國兩制”有關的話題,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一國兩制”。然后,講解“一國兩制”的基本理論知識,課堂的最后重溫本節課的重點,加深學生對重點知識的記憶。(二)豐富課堂講解內容,擴展課外知識。歷史教師想提高課堂效率,只是簡單地講解教科書上的歷史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求能夠擴展一些課本以外的相關知識,增加學生對相關知識的了解。還以《祖國統一大業》這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使用香港、澳門回歸的相關文章、視頻、圖片等,也可以引用一些詩歌,還可以播放如《我的中國心》等相關歌曲,全方位地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準確推進新課程的導入
新課程導入的有效性將直接影響教學質量。高中歷史教師在講解知識時,可以設計一個有趣的、別出心裁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新課程的導入對教師的教學工作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教師一定要認真備課,仔細開展新課導入工作。比如,在《祖國統一大業》一課教學時,我先請學生欣賞歌曲《七子之歌》,歌曲播放完畢后,向學生提問:“《七子之歌》中的‘七子’指的是哪些地方?”學生紛紛回答:“‘七子’指的是香港、澳門、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這七個地方?!比缓笪医又鴨柕溃骸叭缃衲膫€地方還沒有回歸?”學生回答:“臺灣。”然后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講解一下“臺灣問題”:針對臺灣目前的情況分析,全國人民都具有解決臺灣問題的使命,都肩負著統一國家的重任。在新中國成立之后,黨和國家都在為祖國的統一事業不懈奮斗,始終將“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作為解決臺灣問題的基礎內容。接下來,自然引入本節課的內容———探究“祖國統一大業”。讓學生先觀看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快速進入情境,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望,從而創造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正確完整的歷史細節內容
豐富多彩、新穎有趣的歷史內容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高中課本上的知識內容死氣沉沉,只是機械地把歷史內容羅列在課本上。這種機械的表現形式,沒有辦法將精彩的歷史事件生動形象、活靈活現地描繪出來。想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歷史教師必須正確完整地為學生講解歷史細節,在達到良好的課堂效果的同時,還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欲望,能夠熟練地掌握重點知識。同樣以《祖國統一大業》為例,我在講“香港回歸中英談判”的時候,添加了一些人物或者場景的細節描寫:1982年的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與鄧小平會談,撒切爾夫人人送外號“鐵娘子”。想知道為什么人們叫她“鐵娘子”嗎?因為撒切爾夫人大膽潑辣,并且“手腕”強硬。但是“鐵”終究是比不過“鋼”,雖是“鐵娘子”,但是遇見的是“鋼漢”鄧小平。在會談過程中,“鐵娘子”敗下陣來,結束了與鄧小平的會談,在走出人民大會堂的時候還不小心摔了一跤。通過對歷史細節的描寫,平淡乏味的歷史知識變得活靈活現起來,使學生對知識內容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提升了課堂效率。
四、結語
總體來說,在新教改的理念下要想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將知識活學活用,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愉快的學習氛圍,可以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從而讓高中歷史教學發揮出無限潛能。
參考文獻:
[1]郭艷芬.現代歷史教育呼喚新的理論成果———歷史教育改革的一個新視點[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2(7).
[2]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2018(9).
[3]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譯.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作者:李彥卿 單位:河北省南和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 上一篇: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理念研究
- 下一篇:外語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