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改革研討

時間:2022-03-10 04:20:48

導語:體育教學改革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教學改革研討

一、高校體育課程項目越發細化后的體育教學改革

高校體育課程項目越發細化后的體育教學改革應注重:

第一,體育課程設置的合理性。體育課程的設置不能過于追求數量上的增加,項目細化需要由簡到難、循序漸進、不斷更新,同一項目的課程設置整體能夠涵蓋這一項目的大體內容。

第二,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性。體育課程設置以后,體育教學內容如何取舍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最好能和學生的課外鍛煉相結合,體現在教學內容不能太滿也不能偏少。

第三,體育教師教學的靈活性。教學內容的選擇性增加,學生來自不同專業班級,教師必須精通該項目的知識技術技能等,這給體育教師備課帶來了很大的難度,課堂教學必須增加學生的自由度,提高教學的靈活性。

二、高校學生身體素質持續下降后的體育教學改革

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給體育領域帶來了好消息,中小學生身體素質已經持續下降二十多年的狀況得到遏制,“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呈現緩慢下降,但下降幅度明顯減小。”[2]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問題依然是學生體質與健康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可以說,能夠在短期內收獲這樣的結果實屬不易,這與中國中央國務院2007年《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2007]7號),提出的:“廣泛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等一系列措施”密切相關。這種硬性要求體現著體育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高校學生身體素質持續下降后的體育教學改革應注重:第一,體育教學內容增加身體素質練習。在不影響體育課程教學進程的情況下,無論是哪個項目的課程,都要增加專項身體素質的內容,每次課的運動量必須達到目標。第二,課內課外相結合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體育教學不僅要傳授基本知識技術技能,還要適當的擴展一些課外內容,使學生必須經過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再通過課內檢查的方式使循環繼續下去。第三,體育教師介紹簡單易行的鍛煉方法。無論是什么形式的運動,都有強身健體的作用,可謂鍛煉身體無處不在。體育教師要將運動時間、運動次數與運動強度的關系講解清楚,什么樣的運動才能達到健身的目的。

三、高校體育教學進程趨于評價后的體育教學改革

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遵循著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只是在定量與定性的權重系數方面有所區別,總的來說,還是一種偏向結果的評價。而當今世界課程評價的趨勢呈現出:“以質性評定統整、取代量化評定;評定的功能由側重甄別轉向側重發展;既重視學生在評定中的個性化反映方式,又倡導讓學生在評定中學會合作;強調評定問題的真實性、情境性;評定不僅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結論,而且重視得出結論的過程?!保?]課程評價注重過程,強調對學生體驗的評價,體育教學的評價標準必須關注學生學習前后的變化。高校體育教學進程趨于評價后的體育教學改革應注重:

第一,體育教學評價標準的過程性特征。體育教學評價標準在制定時,必須以人文精神為導向,著眼于終身體育教育,立足于知識經濟,實現評價主體與客體的統一。這樣的體育教學不再是對某一個點的評價,而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

第二,體育教學相關內容的滲透性特征。注重過程性評價的教學,可以將很多相關的內容滲透到教學中,豐富原本單一的教學,避免“考啥練啥”的功利性心理的出現,即學生最后只學會考試內容,其他的一概不知。

第三,體育教學方法的發展性特征。無論是體育教師教的方法,還是學生學的方法,都要體現發展性特征。體育教學進程始終保持一個動態的情境,體育教師運用各種方法發展學生的能力,學生采取各種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高校體育教學環境不斷改進后的體育教學改革

高校體育教學環境的改進主要體現在體育場地設施和學校體育人文環境兩個方面。2004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設備目錄》的通知,對高校體育教學環境的改善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學校體育人文環境是隨著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逐步升溫而得以改善的。高校體育教學場地設施的改進吸引著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中,而學校體育人文環境的改進則延續著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梢哉f,高校體育教學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運動參與的積極性。

高校體育教學環境不斷改進后的體育教學改革應注重:

第一,體育教學環境改進的長期性特征。體育場地設施很快能夠建設起來,但形成運動氛圍則需要一個過程。這種長期性特征的實現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結果,似乎永遠沒有終點,只是向著最好的方向發展。

第二,體育教學內容得到拓寬。體育教學環境的改善,使很多教學內容得以開展,增加體育課程設置的同時,增加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可選擇性。新型課程的開設,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參與程度,還可以促進體育人文環境的發展。

第三,體育教學系統整體功能的發揮。體育教學環境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的完善對于整體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部分之和大于整體的系統論觀點,要求協調好體育教學環境與其他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

上述變化對體育教學有正方向的促進,也有負方向的阻礙,如何趨利避害需要深入討論與分析。

首先,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以學生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學生的全面發展體現著體育功能的擴大化,但這里不希望出現體育功能的泛化。體育課程項目越發細化,需要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學生身體素質的持續下降,需要增加專項身體素質內容;體育教學進程趨于評價,需要拓寬橫向的教學內容;體育教學環境不斷改進,需要吸引學生參與的教學內容。體育教學內容的增減都要結合多方實際,也要適時作出調整,教學內容合適與否,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求體育教學內容的基礎性和專項性兼備。基礎性,反映著學生參與所有體育課程需要具備的基本身體素質;專項性,反映著學生參與某一項目所需的專項身體素質。體育教學內容要能在積累基本身體素質的基礎上,提升專項身體素質,從而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識技術技能。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以學生全面發展為出發點,更多地希望體育教學能夠促使學生健康成長,無論是健康的哪個維度都有所提升。

其次,體育教學評價的制定要以學生體驗鍛煉為出發點。學生體驗鍛煉意味著運動參與的實現,但這里不希望僅僅是基于考核內容而參與的鍛煉體驗。體育課程項目越發細化,需要安排詳細的教學評價;學生身體素質的持續下降,需要增加運動量的教學評價;體育教學進程趨于評價,需要注重過程的教學評價;體育教學環境不斷改進,需要增加學生的自主評價。體育教學評價的優劣影響著學生運動參與的態度,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永遠不會過時,只是質與量在不同時期的比例需要作出調整。學生體驗鍛煉要求體育教學評價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終結性評價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一個肯定,直觀簡便易行;過程性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一個肯定,麻煩不易操作。我們現在過于重視終結性評價。絕對性評價與相對性評價相結合。相對性評價,是學生學習進步幅度的反映,只有部分地區的學校在實行。單一內容向多元內容評價的轉變。體育教學評價的制定要以學生體驗鍛煉為出發點,更多地希望體育教學能夠促使學生體驗運動帶來的各種感受,并繼續參與下去。

再次,體育教學環境的改善要以學生主動參與為出發點。學生主動參與意味著運動感受的延續,但這里不希望僅僅是短暫的嘗試。體育課程項目越發細化,需要設施配備齊全的教學環境;學生身體素質的持續下降,需要逐步建立教學人文環境;體育教學進程趨于評價,需要創設動態發展的教學環境;體育教學環境不斷改進,需要充分利用和維護教學環境。體育教學環境的好壞影響著學生參與鍛煉的積極性,硬環境與軟環境相結合才能使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得以延續,不過硬環境往往要優先于軟環境的建設。學生主動參與要求體育教學環境必須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因為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要根據學生的要求隨時作出調整。體育場地設施要根據國家對學校的要求逐步配套,為學生參與鍛煉提供基本的物質保障;人文教學環境也需要慢慢培養,為學生形成鍛煉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體育教學環境的改善要以學生主動參與為出發點,更多的是希望通過體育教學外部條件的改善,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隨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一些問題也逐漸浮出了水面。教學內容、教學主體、教學評價和教學環境發生了變化,相應的體育教學改革也要跟進。體育教學的實踐始終處于動態變化中,體育教學系統能否順暢運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發展,體育教學改革應成為體育教學系統正常運轉的動力。這里不是否定現有體育教學的所有內容,而是對現實條件已經發生變化后影響的體育教學作出相應的調整,從而始終保持體育教學改革的張力。

作者:王繼雄單位:內蒙古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