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專業問題分析3篇

時間:2022-05-22 04:24:02

導語:高校體育專業問題分析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體育專業問題分析3篇

第一篇

1研究對象

以阜陽師范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高考體育加試及相關問題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2.1問卷調查法

隨機抽取阜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2010-2012級在校學生180名,各年級分別抽取60名,其中男女各30名。為保證問卷填寫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本次問卷現場發放、現場收回。180份問卷共收回180份,收回率100%。其中有效問卷為178份,有效率為98.8%。

2.2數理統計法

通過所獲的有效數據,按研究目的和內容進行分類,并按體育統計學和社會科學調查統計方法的原理與基本方法,使用MicrosoftOffice2003的Excel2003進行數據處理。

3結果與分析

3.1阜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2010-2012級男生高考四項成績統計分析

表1可以看出體育學院2010-2012級三個年級男生的高考四項成績較為接近,但四項素質的平均成績除原地推鉛球外都逐年有所下降,并且成績波動的幅度逐年增加。100m成績從2010到2012級,分別下降了0.2秒和0.3s;立定三級跳遠成績分別下降了0.1m和0.2m;800米成績下降了2s和4s,由此可見,體育學院男生生源的速度素質、跳躍素質以及耐力素質逐年下降。原地推鉛球成績有略微的提升,分別提高了0.4m和0.3m,說明生源的上肢力量有所進步。

3.2阜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2010-2012級女生高考四項成績統計分析

表2可以看出體育學院2010-2012級三個年級女生的高考四項成績差異較為明顯,四項素質的平均成績均逐年有所下降。100m成績分別下降了0.3s和0.4s;立定三級跳遠成績分別下降了0.2m和0.3m;原地推鉛球成績分別下降了0.1m和0.2m;800米成績分別下降了3s和5s。有此可見,女生生源的速度素質、耐力素質、跳躍素質以及上肢力量都逐年下降。

3.3阜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2010-2012級不同生源地男生高考四項成績統計分析

表3可見體育學院2010-2012級各生源地男生中,100米項目平均成績在12s以內的有合肥、蕪湖、銅陵、黃山、宣城,從地理上看這幾個市處于安徽省的南部,說明安徽南部地區的男生速度素質相對較好。立定三級跳遠成績中,平均成績在8.6米以上(包含8.6米)的城市有淮北,阜陽,從地理上看這幾個市處于安徽的北部,說明安徽北部的男生跳躍素質相對較好。原地推鉛球項目中平均成績在11m以上的有阜陽、淮北,從地理上看這幾個市處于安徽的北部,說明安徽北部的男生上肢力量相對較好。800m項目中在2'15"以下的有合肥、黃山、六安,從地理上看這幾個市處于安徽的南部,說明安徽南部的男生耐力素質相對較好。

3.4阜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2010-2012級不同生源地女生高考四項成績統計分析

表4可看出體育學院2010-2012級各生源地女生中,100米項目平均成績成績在14s以內(包含14s)的有淮北、亳州,大部分地區學生成績在14-14.5s之間的,這說明全省女生100m水平較為接近。立定三級跳遠項目中,成績在7m以上(包含7m)的有合肥、蕪湖、蚌埠,可見安徽北部女生彈跳較好。原地推鉛球項目中,成績在7.5m以上(包含7.5m)的有馬鞍山、黃山、淮北、巢湖、六安,這些城市里面在安徽南部的較多,其余大部在7.5m以下。800米項目中,成績在2'40"以內(包含2'40")的城市有合肥、巢湖,在2'50"(包含2'50")以上的有蕪湖、蚌埠、阜陽,其余的在2'40"-2'50"之間,可以看出安徽南部的女生成績相對較好。

4結論與建議

4.1阜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學生,以年級為標準可得出:2010級學生的綜合身體素質相對較好,2011級學生次之,2012級學生相對較差,可見學生身體綜合素質呈逐年下降趨勢,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進行針對性的教學。

4.2以地域性為標準可看出,安徽省南部男生100m和800m成績相較于北部男生較好,但原地推鉛球和立定三級跳遠相對于北部男生較差,可見安徽省南部男生的速度素質和耐力素質相對較好,北部男生的力量素質和彈跳素質相對較好。安徽省女生速度素質南北部差異不大,但耐力素質和上肢力量,南部女生相對好于北部。

4.3從入學前是否經過教練的系統指導方面看,有74.3%學生有教練系統訓練。從入學前訓練的年限看,65.7%經過1-2年的訓練,只有6.7%學生經過2年以上訓練。可見學生入學前專業訓練水平并不高,缺乏系統指導和長期訓練,入學后仍有很大的提升和發展空間。

4.4從入學后自主參加體育鍛煉情況調查可看出:大部分學生入學后參加體育鍛煉情況不理想,只有56.7%的學生經常參加,這很不利于體育院系的專業水平的發展。因此學院應在課外體育活動組織方面有所加強和側重,積極鼓勵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提高學生體育鍛煉興趣。

4.5從學生是否愿意入學后繼續參加競技體育訓練的調查可看出學生們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只有14.5%的學生非常愿意,但是也有52.6%的學生表示愿意嘗試,因此學院在開展省大運會訓練的時候要加強動員力度。(本文來自于《體育科技》雜志?!扼w育科技》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郭凌云工作單位:南京體育學院

第二篇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宿州學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近四年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和就業現狀為研究對象,以宿州學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近四年畢業生為調查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問卷調查法

采用隨機抽樣,用電話、電子郵件和QQ群等聯系形式對宿州學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共計發放問卷140份,男女生各70份,回收124份,其中男生是61份,女生是63份,回收率是88.6%。有效問卷120份,有效率是96.8%。

1.2.2訪談法

對宿州學院體育學院就業實習實訓基地負責人進行訪談,獲取畢業生就業現狀的相關信息。

1.2.3數理統計法

將調查問卷獲得的有關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期望

2.1.1畢業生就業期望類型呈多樣性和差異性

由表1可以看出,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呈多樣性。體育教育專業的主要任務是為中小學培養體育教師[4],但從調查中發現,部分畢業生并沒有把自己定位在中小學教師這類職業上。調查結果顯示,有56.7%的畢業生選擇了教師職業,說明教師仍然是大部數畢業生的首選職業。另外,公務員、研究生也是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期望。而在訪談中了解到,部分畢業生認為教師工資基本可以滿足生活狀況,但要買房、買車較困難。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期望呈多樣性。由表1還可以看出,不同性別的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存在著差異性。調查結果顯示,有46.5%的男生選擇教師職業,而選擇公務員和讀研究生的分別只有19%和12.8%;女生首選的就業類型也是教師,但比例遠遠大于男生,為66.1%,其次分別為研究生、企業員工、公務員、健身教練。分析表明,男女生在職業類型的選擇上有明顯的差異性,主要表現為女生追求工作的穩定性,更愿意從事教師這個職業;而男生較女生更愿意選擇公務員、自主創業等其他選擇,體現了勇于面對競爭的特點。

2.1.2畢業生期望就業的區域位置的差異性

由表2可以看出,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對就業單位的區域性選擇也呈多樣性,部分畢業生選擇在中等城市就業,占44.2%(其中男生為41.4%,女生為46.8%);選擇小城市和大城市就業的比例比較接近,分別為24.2%(其中男生為19.0%,女生為29.0%)、22.5%(其中男生為32.7%,女生為12.9%);選擇縣城的只有9.1%(其中男生6.9%,女生11.3%),而愿意去鄉村就業的為0。在如今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背景下,畢業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和興趣愛好選擇就業單位,多數畢業生認為鄉村環境、待遇差,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而大中城市就業渠道廣,就業途徑多,未來發展的機遇和平臺也多[5]。由于畢業生更愿意去大中等城市發展,導致城市人力資源過于飽和,而小城市與鄉鎮卻人才緊缺。從調查還可以看出,男生較女生更傾向于到大城市就業,而女生較更傾向于選擇在中、小城市就業。

2.1.3畢業生期望薪資待遇的差異性

由表3可以看出,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期望的薪資待遇存在很大的差異性,32.5%的畢業生期望薪資在4001元以上,31.7%的畢業生期望在2001~3000元,30.0%31.7%的畢業生期望3001~4000元。薪資待遇是人們用勞動所獲取的工資報酬、福利待遇等的總和[6]。分析得出,大學生還是傾向于追求高薪資,但對薪資的期望值過高。從表3還可以看出,男生期望的薪資待遇在1000~2000元、2001~3000元所占的比例都為0,而4001元以上占62.1%;而有61.3%的女生期望的薪資待遇是2001~3000元,只有22.6%的女生期望薪資在3001~4000元之間。由此看出,男生較女生更傾向于獲得高薪資。通過調查了解到,男生一致表示今后的生活壓力大,所得薪資不僅要供生活開銷,還要供房、供車等,所以期望獲得高薪資。

2.2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

2.2.1畢業生就業現實類型與期望類型存在差異

由表4可以看出,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類型也呈多樣性,有教師、健身教練、研究生和企業員工等,并且不同性別畢業生的就業現實類型同樣有差異性。由表4可知,教師仍然是畢業生首選職業,占了65%。與表1相比,就業現實類型與期望類型差異性主要表現在公務員與其他選項中。畢業生期望就業類型中公務員占12.5%,而現實卻僅為1.7%,主要原因報考公務員的人數多,而錄取率低。期望其他就業類型為4.1%,而就業現實卻為9.1%,表現為有的畢業生在綜合能力并強且家庭經濟豐裕,選擇了自主創業,這主要是部分男生。

2.2.2現實就業的區域位置與期望就業的區域位置存在差異

由表5可以看出,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絕大多數在中小城市就業,各占35%(其中男生為34.5%,女生為35.5%)、31.7%(其中男生為31.0%,女生為32.2%),其次在大城市就業的占20.8%,到縣鎮就業的為12.5%,鄉村是0。與表2的期望就業區域位置相比,差異性主要體現在中小城市上,期望在中、小城市就業的畢業生為44.2%、24.2%。由此可知,大多數畢業生在就業期望上受地理位置的影響,更傾向于大中城市,而選擇縣鎮、鄉村的少之又少。據了解,他們認為到大城市就業可以見識更多,有發展的空間。而在鄉村工作,由于地域、經濟發展的限制,認為自己的才能不能得以發揮,抱負不能實現。由表6可以看出,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后的薪資待遇主要集中在2001~3000元,占了55.8%(其中男生為46.5%,女生為64.5%),其次是3001~4000元,占28.3%(其中男生為32.8%,女生為24.2%)。最低的為1000~2000元,僅為7.5%。與表3的期望薪資待遇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學生期望薪資待遇在4000元以上的比例最高,占32.5%,其次是2001~3000元。而所得薪資待遇以2001~3000元的比例最高,占55.8%,其次是3001~4000元。由此可以看出,學生的期望值與現實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通過調查得知,對經濟收入要求過高是大學生就業的一個嚴重障礙。

2.3影響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因素

2.3.1內部因素

由表7可以看出,在就業觀念方面,有50.8%的畢業生選擇了“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其次是“先就業,后擇業,占37.5%”,選擇繼續深造的為正在讀研究生的畢業生。由此可以看出,畢業生的就業觀念還是存在明顯的理想化,認為一次就業就應該符合自己的意愿,這種帶有理想化色彩的就業期望與現實存在差異。由表8看出,影響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的自身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其中,首要因素是專業素質,占87.5%?,F在社會競爭激烈,沒有過硬的專業素養、專業技術是無法受到用人單位青睞的,所以平時要注重自身專業水平的提升。其次,興趣愛好也是重要因素,占65.0%,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所做的事產生了興趣,才會想更好地完成任務。個人價值觀和學歷也是影響就業的因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就業有很大幫助。除此之外,32.5%的畢業生認為有其他一些因素,如交流能力、個人形象等也影就業。由表9可以看出,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認為自身首先欠缺的就是專業知識和技能,占75.8%。通過訪談得知,畢業生在校期間沒有意識到專業知識學習、專業技能培養的重要性,更沒有刻意地去學習,平時的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現在進入社會才體會到專業素質的重要性。其次欠缺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占61.7%。他們認為很多事情不能全面的考慮,當問題來臨時顯得不知所措。還有溝通、抗挫折和其他能力也是畢業生所欠缺的。由此發現,畢業生對自身的情況能有客觀的認識,這對以后的工作有很大幫助。

2.3.2外部因素

由圖1可以看出,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認為在校期間接受過就業指導的占53.3%,而沒有接受過就業指導的占46.7%。由此說明學校對學生就業工作的投入偏少,機構建設還不健全,就業機構發揮的作用還不夠。通過訪談得知,學校雖然開設了“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但以大課形式教學,許多學生能不去則不去,并且教師講解的內容只是說明就業形勢的嚴峻,并沒有對就業的一些問題進行深入剖析。由表10可以看出,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在校期間都能通過網絡查找就業信息,說明網絡的快速發展的確為畢業生獲取就業信息提供了方便;招聘會和報刊也是畢業生了解就業信息的重要渠道,分別占45.8%、38.3%。這說明畢業生獲得就業信息的渠道較為狹窄,途徑不多,畢業生對就業信息的了解有限。另外,學校的就業指導機構沒有發揮相應的作用,僅有23.3%的畢業生在校期間通過該途徑獲取就業信息。學校的就業指導機構應定期就業方面的相關信息,以便于畢業生能盡快全面地了解就業信息。由表11可以看出,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認為職業的穩定性是影響其擇業的首要的外部因素,占70.0%,這說明大學生擇業觀更傾向于穩定的發展。其次分別是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占了64.2%和56.7%,這說明畢業生還是很看重面子的,對工作的收入和地位比較重視。調查還發現,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受父母的期望影響并不大,為25.8%,這說明學生在擇業時的自主性較強,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代大學生個體獨立意識正在回歸與加強。

2.3.3用人單位對學生的期望

通過對用人單位領導的訪談,了解到用人單位希望招聘的畢業生是“德才兼備”“一專多能”的,雖然也看學歷,但不唯學歷。他們最需要的是踏實工作的實干家,首先看重的就是敬業精神,其次是業務能力和合作精神。通過訪談得知,用人單位認為體育專業的學生能吃苦耐勞,并且在交際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是學生的綜合素質還是有所欠缺,例如知識面過于狹窄,創新能力不足。他們建議大學生在校期間應多加強自己的實踐能力,并且增加一些相關工作或實習的經驗。由于看出,現在的用人單位需要的是全面的人才,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學生的就業期望與就業現實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主要表現為期望的就業類型、就業區域與薪資待遇有理想化色彩。(2)畢業生的就業觀念過于理想化。大部數畢業生希望一步到位,有穩定的收入,這種過高的就業期望與現實存在差異。(3)學校就業指導機構未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就業指導,沒有將有關的就業信息及時公布,畢業生獲得就業信息的渠道較窄,學生不能盡快全面地了解就業信息。(4)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受內部、外部因素的影響,內部包括自身的專業素養和能力、價值觀等,外部主要包括職業穩定性、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等。

3.2建議

(1)積極開展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政策相關教育工作,轉變他們的就業觀念,讓他們不要把眼光都放在大城市,可以嘗試去鄉村、西部等地方,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工作,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2)要求學生加強專業知識學習和專業技能的培養,以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讓自己得到全面發展。在現在社會,大學畢業生供大于求,而作為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更應開闊眼界,嘗試跨學科專業學習知識,提高英語、計算機網絡水平,進而提高社會適應能力。(3)完善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機構的功能,加強學校、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聯系,充分發揮其作用。(4)體育教育專業還應開設如游泳、瑜伽、網球、職業規劃、體育營銷等課程來豐富本專業的課程,讓學生掌握多種體育技能,以更好地適應社會。(本文來自于《宿州學院學報》雜志?!端拗輰W院學報》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宋榮凱張秋寧工作單位:宿州學院體育學院

第三篇

1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2008至2011年天津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畢業生論文作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文獻及管理文件,并對2008-2011屆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題目內容及選題來源、指導教師、成績等方面進行整理和分類。

1.2.2訪談法

設計訪談框架,與體育教育專業所在系部的有關負責人進行訪談,了解體育教育專業本科論文情況,提出影響論文質量的因素。

1.2.3總結歸納法

運用歸納、綜合等邏輯分析方法,客觀全面地分析研究的問題并分析研究結果。

1.2.4數據統計

對于整理的資料運用統計軟件Spss13.0forwindows進行統計與處理分析。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畢業論文選題內容情況與分析

總體來看題目內容方面學生論文選題為學校體育類的和運動訓練類的所占比重比較大,共占50%-60%,選題在社會體育類、心理學類、生理學類及其他方面共占40%。圖1顯示:論文題目內容為運動訓練學類的最多,且比學校體育類的要多出3.8%,這個數據非常值得重視。因為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能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學校體育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體育教育人才,其課程設置應圍繞培養目標開設,該專業的畢業論文內容應以學校體育研究為主。

2.2畢業論文選題來源情況與分析

圖2顯示,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論文的選題主要來自查閱文獻、參與指導教師課題、指導教師收集的科研及教學實際中問題以及學生實習工作中的課題等四個方面。2008-2011屆畢業生中平均74.78%的學生論文的選題是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的方式確定,而其他三種方式確定論文選題的平均人數只占25.22%。這一方面反映了我院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畢業生的研究領域和用專業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有待于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該專業指導教師的專業知識廣度和視角還存在著提升空間。進一步分析數據發現,2008-2011年每年參與指導教師課題作為畢業生論文的呈逐年上升趨勢,分析原因在于學院引進了一批高學歷、高水平的人才及近年來學院對于教師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加大投入,激發了教師教學科研的積極性,使得學院教學科研項目逐年增加。

2.3指導教師情況與分析

表1數據體現出以下幾個問題:第一,2008屆畢業生共244人,指導教師共62人,師生比例為4:1,即一位教師平均指導4個畢業生;2011屆畢業生共92人,指導教師共12人,師生比例為8:1,即一位教師平均指導8個畢業生。數據表明,隨著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減少,指導教師平均每人指導學生的人數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一倍。這個數據走向是不合理不科學的。在2008年時指導體育教育專業畢業論文的教師占到全院專任教師的34%,而隨著教師隊伍的不斷發展,引進人才,至2011年專任教師200人,但指導2011屆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論文的老師只占全院專任教師的6%。理論上學生少了,教師資源相對更充足了,學生選擇指導教師的范圍應該是更大了,但研究結果恰恰相反。通過進一步查閱2011屆畢業論文進行分析發現,確實出現論文指導教師相對集中情況,基本上屬于各系體育教育專業論文集中在個別幾個教師中。第二,在指導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論文的老師中有教授職稱的占總數的12.32%,比講師職稱的教師所占比例少一倍,也反映出術科教師中教授職稱人數相對較少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體育教育專業畢業論文的水平和質量。第三,副教授職稱的教師是論文指導教師的主力軍,占全體指導教師的61.59%,理論上副教授比例最高,教授和講師相對低的數據分布是比較合理的。查閱副教授指導的學生論文發現,存在指導人數差異極大現象。個別副教授只指導1到2人,而個別的指導10人甚至12人以上。第四,在2009年的畢業生論文中出現助教職稱教師指導5名學生畢業論文。按照學校要求,講師及以上職稱的教師具有指導學生論文的資格,助教職稱的教師不能獨自承擔論文指導工作。

2.4成績分布與分析

表2顯示:論文成績由指導教師評定成績,評閱教師評定成績和答辯成績三個部分構成,實行滿分100分制。結果顯示:547篇論文中2篇不及格,大部分論文成績在良好和中等區間,成績為優秀的論文占到總數的6.4%。2011屆畢業生論文中無優秀論文。這一數據結果反映出目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寫作及科研能力日趨下降。

3結論與建議

3.1選題未能貼近專業、缺乏創新性

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的學生應該是能夠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和學校體育管理工作等的應用型體育教育人才,而且重點是圍繞學校體育教育方面,但從本研究結果來分析,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畢業生的論文研究最多的是運動訓練方面的,而學校體育類方面的只占論文數的30.71%,這種結果可以理解為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的畢業生不會或者沒有針對學校體育方面問題進行研究,那么將來能否在學校體育的崗位順利開展工作,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從論文題目來看,題目內容變化不大,基本上總是在一個問題圈子里變換地域、人群或者被研究對象或者年份等,核心研究問題無大變化。分析與建議:分析原因,一是由于學生及指導教師對于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并不了解和明確;二是對于專業涉及的研究領域不清楚;三是論文管理工作不夠嚴謹。因此建議學院可通過在選題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要求和指導,以及對指導教師進行培訓和要求等方法改善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論文選題狀況。另外,學院今后的教育教學中要針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開設一些專題課程或者講座來開拓學生視野及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充分發揮專業課程中的科研方法課的作用,多組織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方面的比賽,給學生創造研究和展示的機會,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對專業研究的興趣和動機。

3.2題目來源單一、雷同扎堆

研究結果表明,大多數學生的畢業論文選題是通過查閱文獻確定的,占到總數的74.78%。這種現狀一方面說明體育教育專業的畢業論文選題方法太單一化,另一方面也反映學院教師科研涉及面以及學生參與實踐收集資料的能力及水平有待進一步加強。建議:第一,指導學生從多種途徑來確定論文研究內容,鼓勵學生針對實習或實踐中的問題進行研究。第二,加強對指導教師的培養和要求,鼓勵教師在教學中發現問題并進行總結,作為畢業論文選題入庫。第三,學院要繼續加大對教師教學科研的投入,建立獎勵制度,對于教師和學生中出現的針對教學實際問題開展研究并取得良好應用效果的給予肯定和獎勵。第四,建議將論文研究內容是否為參與科研課題或者解決教學中實際問題這一項作為評審論文成績和評選優秀論文的一個指標。第四,借助校園網和教學管理系統,建立一個論文選題軟件平臺,完成對于畢業生論文選題相似度的排查,避免雷同扎堆現象出現。第五,創建一個指導教師指定選題的數據庫,以供學生選擇,要以教研室或者同一研究方向教師為一個基本單位上報選題,從而也避免不同教師給出相同的論文題目。

3.3指導教師逐年減少,論文質量日趨下降

建議:一方面根據專業需要加快專業教師的引進,補充專任教師;另一方面嚴格執行學校論文管理規章制度,嚴格控制指導學生數量,保證教師有充足的時間投入指導本科生論文工作;第三充分挖掘學校多方教師資源,如:雙肩挑及相關專業碩士以上的教學管理干部等加入到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教師隊伍,緩解專業指導教師不足帶來的壓力。

3.4論文檢評制度有待進一步健全

構建畢業論文工作檢評體系是提高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方法手段。由于檢評制度不健全,沒有一種激勵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挫傷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最終它將直接影響學生畢業論文工作的管理和質量的提高。建議:建立畢業論文激勵機制,獎勤罰懶。對于質量確實好的論文不但要給學生以獎勵,對于指導教師要獎勵;而對于畢業論文對付的學生,要嚴格控制其畢業資格,并追究指導教師責任。全院上下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充分調動師生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變被動為主動。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國高等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題,教育內涵式發展是我國高等教育的又一階段性目標。加強論文管理,提升本科論文水平是每一位高校教師及教育管理者永遠的課題。

作者:魏祝穎工作單位:天津體育學院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