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傷害事故原因探析
時間:2022-06-03 10:08:53
導語:小學體育傷害事故原因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體育教學中傷害事故產生的因素主要有學校、教師、學生和體育運動項目四個方面。
(一)學校方面的因素
(1)學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學校領導對體育工作的重視不夠,造成小學體育管理理念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體育教學混亂而且松散,存在很大的隨意性。部分小學體育管理制度只是形式和擺設,并未努力去執行,甚至某些學校連體育管理制度都不存在。一些農村小學體育場地雜草叢生,體育器材簡陋的僅有墊子、啞鈴、籃球、乒乓球、口哨。體育設施極其陳舊、老化,一個學校體育室都沒有設定,體育器材就直接放在體育老師的房間內。小學體育制度不健全,體育場地、器材、設施都如此不完整,更談不上對學生每天使用的體育場地、器材、設施定期檢查、修理和更換,這就導致體育器材設施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如:某小學三年級在低單杠練習時,因單杠有點陳舊,固定高度的螺絲有點松動,在做杠上斜身引體時單杠一端突然下滑,導致傷害事故的發生。如果學校體育管理制度健全,對場地、器材進行定人、定時負責檢查,體育教學中就可以避免很多傷害事故的發生[1]。
(2)學校的經費投入不足
學校體育經費的來源主要包括政府撥款、學校自籌和社會資助。然而大部分小學體育經費來源相當單一,僅靠政府撥款。小學體育經費主要是用于購買體育教學中所需的體育器材,維修陳舊的體育器材,還有就是組織體育競賽活動。但是一些小學教育經費開支中居然沒有體育經費這一項,即使有,也并未專款專用,開支的隨意性大,常常被占用。小學體育經費的不足和被占用導致教學所需的體育器材殘缺不全,體育設施得不到補充,老化的體育器材也不能進行及時的維修和更新,體育場地、跑道出現坑坑洼洼,且常年沒有維修。體育教師只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利用僅有條件進行體育教學,極易導致小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由于經費投入不足,體育場地、器材沒有及時改善,造成學生傷害事故的案例層出不窮,如:山東某小學的體育教學中,學生正在打籃球時,籃球架突然翻到,學生躲閃不及時,籃板砸中一學生頭部,送往醫院的途中死亡。所以,必須加大小學體育經費的投入,保障體育經費的落實,提高體育經費的利用效率,確保體育場地器材的安全。
(3)缺乏安全知識教育和對傷害事故的分析總結
隨著我國體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校園安全事故的不斷出現,獨生子女家庭的不斷增加,中小學生的安全教育逐漸受到社會的關注和國家的重視。中小學安全教育確實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與我們的鄰國日本相比,小學安全教育仍然存在很多的漏洞和不足。比如:小學安全教育的內容多為形式,講解的內容太多,而實踐操作性活動缺乏,甚至有些小學根本沒有教學,僅直接把安全教育的書發給學生,讓其自學。小學生的生理、心理機能正在發展,對傷害事故的預見能力,認知能力都有限,自我防范能力差,所以小學安全教育,特別是體育安全教育尤其重要,我們必須針對小學生的特點,制定出相應的教學內容,且嚴格執行。如:1至2年級學生可以從基本的身體活動人手,學習健身的方法,掌握淺易的自我保護的技能,而3至5年級學生可以從發展基本活動能力為主,學習健身的安全常識和部分生存技能與方法,嘗試合作與幫助,明白健身、保健和安全等所必備的常識[4]。大部分小學在出現傷害事故后,學校并沒有立刻分析造成傷害事故的原因,也沒有制定出相應的預防措施,用以避免類似傷害事故的發生。這與教育的宗旨,教師的道德都相違背,是一種不負責的表現。
(4)學校對于特異體質或者特殊疾病的學生重視不夠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第十四條規定“學校應當建立學生健康管理制度,根據條件定期對學生進行體格檢查,建立學生體質健康卡片,納入學生檔案”。[2]目前國內學生長跑猝死的案例屢見不鮮,無論是大學、中學、小學都有出現,猝死往往是因自身疾病所致,如缺血性心臟病、肥厚型心肌病等,運動超負荷和感冒等疾病常常是主要誘發因素。所以學校應對學生的健康狀況非常熟悉,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并要區別對待。然而許多學校把入校體檢作為一種形式,檢查記錄完后從不制定進一步的措施,造成學生體質監測數據貧乏,體育教師對學生的健康狀況一無所知或了解不夠,教學時沒有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二)教師方面的因素
(1)教師職業道德問題
教師的職業道德主要表現在職業態度上,體育教師要愛崗敬業,應該把這份工作看作是自己的事業。但是,有部分小學體育教師不把心思放在教學上,不履行教師的職責,不愛惜自己的工作,在外面做兼職,甚至想要改行。也有部分老師不寫教案,憑借自己的經驗上課,寫教案也是為了評職稱完成任務。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無故離崗的現象是常有的事,甚至某些教師居然根本不到崗。教師的這種態度使課堂組織散亂,對危險項目教學區沒有進行檢查和排除事故隱患,都可能引起傷害事故的發生。如:2005年某小學乒乓球的授課中,教師安排學生練習時,教師離開崗位到辦公室和同事說話,兩位學生互相扭打,使一學生后腦勺正好磕在乒乓球臺邊角,造成重傷。還有個別教師職業道德較低,師生關系不和諧,經常辱罵和體罰學生,給學生造成精神傷害,給教師形象帶來負面影響,同時,也給體育教學造成不良后果。
(2)教師基本素養問題
體育教師的基本素養主要包括學科知識素養、學科技能素養、教學策略素養和教學研究素養。小學體育教師是師范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的教師并不多,兼職體育教師隊伍十分龐大,特別是在農村小學,部分體育教師是由運動隊退役后和部隊退伍后分配到學校的。所以小學體育教師的基本素養存在嚴重的問題,他們對學科知識都不了解,更不用說對學科技能和教學研究了。這也導致小學體育教學“流行”一個哨子兩個球,教師和學生都自由的教學現象。即使某些兼職體育教師工作敬業,也由于沒有接受過教育學原理、運動生理學、教育心理學等知識的系統學習,他們的教學能力與體育專業畢業的專職體育教師相比也相差甚遠。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安全意識不強,沒有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及體育教學規律,嚴格按大綱內容、教學步驟組織教學,這都可能造成傷害事故的發生。如:準備活動不充分,就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身體的各器官不能得到良好的動員以致不能進入工作狀態,就可能導致學生在進行負荷大內容練習時發生運動傷害事故。
(3)教師缺乏對傷害事故的預見能力
體育教學中有的危險是難以預測的,如學生隱性疾病等。而大部分的危險,體育教師都可以憑借經驗預見到,并能加以有效的防范。小學體育教師這方面的能力極其缺乏,部分教師始終認為體育課就是教師的“休閑課”和學生的“玩課”,甚至有教師覺得體育課就是副科,可有可無。這些體育老師否定了體育學科的價值和功能,也正是這種隨意性和松散性,使他們在體育教學中根本不會對場地、器械進行儉查,對學生的服裝進行檢查,尤其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服裝過細地儉查,甚至連口袋、褲帶和鞋帶都問一問。不允許身帶刀片、硬物和易使身體致傷的東西。北京市某小學低年級學生在體育課上,教授的內容是前滾翻,學生在進行練習的過程中,一名女生被褲兜里裝的鉤針扎傷小腹,造成重傷。教師在課前應對小學生攜帶物品做一定的要求和提醒,體育教師對潛在危險要具有一定的預見能力。如果體育教師具備對危險的預見能力,那么這起傷害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三)學生方面的因素
(1)學生身心特點
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也是造成傷害事故的原因。小學生正處在長身體的時候,同時,他們的心理能力也在迅速發展。此時的學生擁有強烈的好奇心,不僅愛表現而且好勝心也強,多動、調皮、但是自控能力差。在運動中不知疲勞,不知冷熱。常常累的大汗淋漓、大喘、咳嗽、面紅耳赤[3]。由于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心血管機能尚不完善,如果不節制大運動量,容易導致身體傷害。所以體育教學中學生的運動量不能過大。
(2)不遵守上課紀律,安全意識淡薄
小學生生心理發育還不夠完善,且注意力易分散。不遵守上課紀律,集合站在隊伍中經?;ハ嗤评纻σ庾R薄弱,安全隱患辨別能力也差,卻喜歡盲目或冒失地參加活動,這往往是發生運動傷害的重要成因。如:某小學四年級學生在上體育課(前擲實心球),在老師指令下,一組投擲,一組聽哨音后再撿回球,有一同學急著沖上前去,結果被一球砸中。這就是典型的不遵守紀律,安全意識淡薄。
(3)心理素質差或自我保護能力差
教師教學的方法并無不妥,但有些小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緊張。而有的小學生在突發的情況下,不懂得自我保護或自我保護能力差,這也是造成傷害事故的一大因素。如:某小學五年級一女生在山羊分腿騰越練習中,由于心里害怕,雙手沒支撐器械直接飛身騰越,一腳被山羊絆了一下,結果該同學直接用手支撐導致手臂骨折。如果學生有自我保護意識,并能用自我保護的技能,頭腦冷靜,在落地時順勢團身滾動,就能減輕受傷程度[4]。
(4)體育運動項目的因素
體育教學中學生在踢足球或打籃球時,如果兩名學生同時為了爭球,在跑動中發生碰撞或身體接觸,就很容易撞傷或摔傷。根據運動項目的特點,在教學比賽中發生身體接觸是難免的,有的甚至犯規都不是,規則允許的合理接觸。有些傷害事故是學校不管怎樣謹慎也無法避免的。如:2007年10月,北京市海淀區某學校學生王某和同學們在操場上踢足球,王某在做帶球轉身動作時,被對方防守隊員踢中支撐腳的腳跟部,王某左腳跟腱被踢斷。這起傷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運動項目的特點是具有對抗性和競爭性屬于意外傷害。而這時學校就不能因噎廢食,減少體育活動、拆除容易造成傷害的運動器械,這與素質教育精神相悖。
二小學體育教學中傷害事故的防范
(一)加強體育安全教育,提高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防范意識
體育安全教育要伴隨著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學校和體育教師必須教育學生在思想上有清楚的認識,要明確傷害事故的重要性,不斷提高體育安全意識以及對運動危險的預見能力。特別是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生理、心理機能水平尚未成熟,個體認知水平低,自我防范能力差,更容易受到傷害和發生意外安全事故[5]。因此,應提高小學的安全教育工作,尤其是體育教師,應加安全教育的宣傳力度,使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范的能力不斷提高。
(二)加大小學體育經費投入,確保體育設施的安全
小學必須要拓寬體育經費的來源,不僅依靠政府撥款,而且要組織學校自籌和社會資助,這樣才能加大經費的投入。并且確保體育經費專款專用,有效的利用體育經費。加強對體育設施安全的檢查、維修和更新,努力完善體育器材,創造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這樣才能確保體育設施的安全,使體育教學中的傷害事故防范于未然。
(三)完善體育管理制度,區別對待特異體質學生
由于小學生防范意識薄弱,不知道自己是否屬于特異體質學生,即使知道,也不能確定自己不能參與某項運動,甚至都清楚,也有可能難以啟齒,不敢告知老師。所以學校要建立學生健康檔案,清楚掌握學生是否有不適宜劇烈運動的疾病,以便在教學中安排體育活動時區別對待。學校和家長要進行交流,共同保障學生健康。
(四)加大體育教師的引入和培訓,提高體育教師的基本素養
小學兼職體育教師隊伍十分龐大,所以必須強化小學體育的師資力量,加大專職體育教師的配置和加強在職體育教師的培訓,使體育教師的基本素質和基本素養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學進入規范化和專職化。
(五)提高小學生自我保護技能,消除對運動項目的恐懼心理
小學生生心理發育不夠完善,防范事故意識薄弱,而運動傷害事故與自我保護能力有密切的相關。所以,在小學體育課教學中,加強學生自我保護技能的學習與訓練。教師要細心觀察和研究學生產生恐懼心理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這樣可以積極地消除或減輕學生的恐懼心理,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
三正確的處理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傷害事故
作為教師,發生意外事故時一定要沉著冷靜地處理突發事件,不要因自己的驚慌而貽誤時機,教師此時的表現往往左右著事態的發展。教師必須在第一時間內把發生的事情如實地報告給相關的領導,以便學校及時拿出合理的解決方案。隨后迅速通知家長,如實說明情況,避免發生誤會。后期的安撫工作非常重要。它不僅可以打動家長的心,還可以溫暖孩子的心。
四結語
在預防小學體育教學傷害事故的問題上,學校應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大體育經費的投入,及時對老化的體育器材維修和更新,預防和消除體育教學環境的安全隱患;重視小學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安全防范意識。體育教師應提高自身的師德,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高度重視安全教育和實施安全措施;提高自身的基本素養和預見傷害的能力,以高度的責任,科學組織體育活動。保證小學體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讓學生快樂健康地成長。(本文來自于《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雜志。《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何陽李立志工作單位:湖南科技大學體育學院
- 上一篇:體育局三重一大事項實施方案
- 下一篇:體育局愛國衛生活動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