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體育教學重要性及現狀分析
時間:2022-05-23 09:47:23
導語:高職體育教學重要性及現狀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對高職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及教學現狀進行了深入的分析。首先分析高職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當前高職體育教學的基本現狀,特別是存在的突出問題;最后就如何推動高職體育教學改革和創新,提出了有針對性的發展措施,以期能夠對提升高職體育教學質量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高職教育;體育教學;重要性;教學創新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對高職教育越來越重視,特別是在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已經成為培養專業化、職業化人才的陣地。在我國1000多所高職院校當中,盡管普遍都開展體育教育,但一些高職院校對體育教學缺乏足夠的重視,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體育教學的深入開展,對此應當引起高度重視。推動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創新與發展,這就需要高職院校要加強體育教育,特別是要積極引導廣大體育教師大力加強體育教學改革和創新,使高職體育教學不斷取得新的成效,為我國“人才強國”戰略的深入實施提供更多的專業人才,這應當成為我國高職體育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
1高職體育教學的重要性
對高職學生來說,由于其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因而必須高度重視高職體育教學工作,這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及職業素質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對高職體育教學給予更加高度的重視。深入分析高職體育教學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2個方面。
1.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
高職學生的專業特點,使高職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否則將不利于未來的就業與發展,高職學生的身體素質是其重要基礎,對此必須高度重視。對提升高職學生的身體素質來說,不僅要使學生加強身體鍛煉,而且也要有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只有這樣,才能使高職學生的身體素質持續提升。這就需要大力加強高職體育教學。通過加強高職體育教學,著力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通過對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的改革,使廣大高職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和終身體育精神,無論是在學校學習過程中,還是在未來參加工作之后,都能夠更好的開展體育鍛煉,進而提升身體素質,為更好的開展工作奠定堅實的身體素質基礎。
1.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在高職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新形勢下,特別是在“人才強國”戰略深入實施的條件下,對高職院校來說,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心理素質已經成為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評價標準之一,對此也要高度重視。對高職學生來說,畢業后必然要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學生的心理素質如何,將直接關系到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因而必須大力加強學生心理素質教育。這就需要充分發揮高職體育教育的重要職能作用。通過將心理教育融入到高職體育教學當中,著力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例如,通過拓展訓練,能夠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加強,使學生能夠樹立知難而進、拼搏進取的精神,以及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等,這都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對此高職院校及廣大體育教師要有深刻的認識。
2高職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盡管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對體育教學工作都給予了一定的重視,教育教學工作不斷取得良好的成效,但按照“人才強國”戰略的要求,特別是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來看,我國一些高職院校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2.1高職體育教學思路創新不足
從當前高職體育教學情況來看,盡管都確立了教學目標,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教學思路缺乏創新的問題。例如,當前一些高職院校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將體育教學目標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也沒有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重要的目標,就開展體育教學的問題比較突出。這就使得體育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不足,甚至一些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形式主義,必然影響體育教學效果,如一些高職院校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盡管對體育課程進行了設置,但體育課程沒有與專業知識緊密結合起來,這就使得體育教學的內容不符合高職學生的發展需求,這已成為制約高職體育教學實效性及戰略性的重要因素,需要認真加以改進。
2.2高職體育教學方法比較落后
對體育教學來說,除了要有明確的思路和目標之外,最為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教學方法,這是提升高職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但從當前高職體育教學的基本情況來看,一些高職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盡管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能夠完成體育教學任務,但由于缺乏對學生基本情況、學生體育需求的調查和分析,導致高職體育教學缺乏針對性。例如,當前一些高職院校在開展體育教學方面缺乏分類教學,還沒有從不同專業、不同學生情況出發開展教學,導致教學整體水平不高。再如,一些高職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缺乏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教育和引導,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的體育意識不強,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極其不利,甚至一些學生不愿意上體育課。
2.3高職體育教學模式缺乏效果
高職體育教學盡管有教學大綱作為指導,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教學模式創新,這是提升高職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基礎,而且也是對高職體育教師的考驗。從當前高職體育教學的基本情況來看,很多高職體育教師在教學模式創新方面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方面都是課堂教學為主,盡管一周都有幾節體育課,但這點時間對學生來說仍然相對較少,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還有個別體育院校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缺乏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教學模式方面更多的是校內教學,校外教學、實踐教學等相對較少。從總體上來看,由于一些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模式比較落后,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深入開展,對此高職院校應當引起重視。
3高職體育教學的創新路徑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職院校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要著眼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積極推動教育改革和創新,重點要在以下3個方面狠下功夫。
3.1要在創新高職體育教學思路方面下功夫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思路決定出路。對高職體育教學來說,要想推動高職體育教學改革、創新與發展,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在教學思路上進行創新,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就是要培養高職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強化學生綜合素質及培養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能力。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將培養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及其他方面的綜合素質作為高職體育教學的首要任務,積極推動高職體育教學思路創新,將“以人為本”作為高職體育教學的重要原則,大力加強學生基本情況的調查和分析,將體育教學與提升學生素質、促進職業發展、強化學生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將體育教學與專業教學結合起來,使學生樹立良好的體育意識,不僅要上好體育課,而且要有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項目,這將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3.2要在改進高職體育教學方法方面下功夫
提升高職體育教學質量和效果,要突出教學方法創新。這就需要高職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符合高職體育教學實際、符合學生發展實際的體育教學方法,讓學生喜歡體育、愛上體育,進而強化體育精神。高職體育教學要想使教學方法更具有創新性,要高度重視傳統教學方法的改革,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將學生作為重要的主體,讓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中來,著力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在堅持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從不同專業、不同學生出發,積極開展分類教學,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要加強體育教學與專業知識的緊密結合,體育教師要加強與專科教學的溝通與聯系,積極探索專業知識與體育教學相結合的有效方法,如可以將體育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這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3.3要在完善高職體育教學模式方面下功夫
高職體育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最為重要的是提升體育教學的實用性和實踐性,因而必須創新高職體育教學模式。針對當前高職體育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要加強對高職體育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體系的研究,可以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通過深入的研究,進而使高職體育教學更具有實際效果。高職院校在開展體育教學方面,還要高度重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基礎教學與拓展訓練的結合,這樣能夠提升體育教學實效性。例如,高職體育教育可以引入拓展訓練,使體育教學在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團隊精神、創新意識等諸多方面取得突破,這不僅有利于推動高職體育教學創新,而且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廣大高職院校應當進行大膽嘗試并總結形成一套科學的理論。
4結語
高職體育教育教學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不僅能夠培養學生身體素質,而且也能夠培養學生心理素質,進而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這就需要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體育教學工作,特別是要牢固樹立“問題導向”思路。針對解決當前高職體育教學存在的一系列突出問題,積極探索符合形勢發展需要、符合學習未來就業發展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和創新路徑;重點要在創新高職體育教學思想、優化高職體育教學方法、完善高職體育教學模式等諸多方面狠下功夫,推動高職體育教學步入新的發展階段,為我國培養更多、更好、更優秀、更專業、更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
作者:孫興東 單位: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
參考文獻:
[1]何愛紅,吳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3).
[2]張虹.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5).
[3]劉力,董偉,殷國璽.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成因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0(5).
[4]宋曉燕.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與發展對策[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5).
[5]李春華.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J].南方論刊,2015(2).
- 上一篇:賞識教育對體育教學的作用
- 下一篇:高校體育教學課堂重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