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技術高校體育教學研究

時間:2022-06-04 10:59:16

導語:多媒體技術高校體育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媒體技術高校體育教學研究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新世紀后,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代表的先進生產力技術的應用開始逐步深入到各行各業。我國政府針對時展的背景特點,適時制定了一系列應用新技術條件下的教育改革計劃。作為互聯網技術產物的多媒體技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高校體育教學,是關乎我國高校體育教學質量,乃至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改革開放;互聯網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高校體育教學;教育改革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持續深入,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各個國家無論是經濟競爭,還是軍事競爭,歸根結底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而綜合國力的決定因素,便是人才,重視人才的培養,才能夠促進社會的發展進步,才能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高校作為我國人才培養的基地,承擔著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展培養和輸送人才的重任。高校體育是高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門課程,他關乎著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的成長發展。由于傳統高校體育教育的種種不足,致使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成果并不顯著,研究和探索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高校體育教育中,對提高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成績,增強學身體素質,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1]

一、多媒體技術的含義及影響

(一)多媒體教學的含義所謂多媒體技術應用下的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以期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是互聯網時展背景下的產物,有著強烈的時代色彩,符合當下教育發展的趨勢。

(二)多媒體技術下,大學生信息獲取方式多樣化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尤其是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中,應用于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大學生的信息獲取方式多樣化。多媒體技術的重要特征就是傳播方式的改變,它從以往傳統的報紙、雜志、電視的傳播轉變為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以移動終端為載體的多媒體傳播,諸如手機、電腦等新媒體工具。而由于大學生接受新事物能力較強,故而諸如手機、電腦等多媒體工具的受眾群體有很大一部分是大學生。他們的信息獲取方式也由傳統的讀報、看電視等被動獲取變為主動的手機指引、互聯網搜索。但是,多媒體時代雖然使得大學生的信息獲取方式多樣化,也使得一些不良的信息泥沙俱下,影響著大學生思想的健康發展。

(三)多媒體技術下,大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互聯網時代既是傳播方式的變革,也是傳播內容的變革。由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互聯網、多媒體媒介富含了大量的信息資源,這極大地豐富了大學生的學習方式,豐富了學習內容。在多媒體時代下,傳播方式的變革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思維,以慕課教學、融合教學、線上教學等新的教學模式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率。[2]大學生從以往的課堂人為知識獲取為主轉變為網絡知識索引、多媒體網絡線上與線下學習,大學生通過網絡可以獲取海量的教育資源和信息資源。傳統課堂教學的缺點在網絡教育中得到了極大地改變,學生甚至可以通過網絡獲取全世界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教育內容。但是將多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并不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反面,多媒體技術可以帶給大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也會使大學生產生依賴性和懶惰性,比如過度依賴手機、成為“低頭族”,過度依賴電腦,成為“抄襲族”等等,這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成果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是需要警惕的。

二、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現狀、機遇與挑戰

(一)教學定位不清晰,學生主體地位不明確我國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定位不準確。無論是校方還是教師,都將老師作為教學的中心,而將學生作為教學的從屬地位。認為只要選好教師,便可以萬事大吉,只要加強教師的引導,便可以提高教學成果。久而久之,造成了體育教學成為單方面的教育行為,教師只是一味地教授體育知識。要知道,體育教學重在實踐,而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是不盡相同的,假如教師一概而論,不但會使教學效果適得其反,嚴重的還會操之過急,將等量的體育課程施加于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造成他們過度的體育運動,從而損害身體,不利于身體素質的培養鍛煉。而有的身體素質好的學生,有一定專業體育發展前景的學生,無法滿足于同一制定的體育鍛煉量,造成了鍛煉的缺失,從而沒有將自身的特長發揮出來,最終“泯然眾人”,不利于我國體育人才的培養選拔。

(二)教育模式落后,沒有形成有效機制我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高校的體育教學工作便已展開,大多數高等院校均設置了相關科目,時至今日。各大高校的體育教育內容及課程上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與成果,但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目前我國的高校體育教育工作已經逐漸落后。在教育模式上已然不符合時展的需要,在體育教學的建設中缺乏具體的機制和指導。大多數高校工作人員及輔導員對多媒體技術應用于體育教學幾乎沒有了解,也鮮有自己的應用體會,故而在概念上還是很模糊的。目前,多數高等院校沒有相應的在多媒體技術下的體育教學建設機制,更缺乏具體的有關體育教學的培訓與指導,沒有為高校體育教育工作形成明確的、在多媒體技術應用下的教學概念。雖然有些院校根據近些年在互聯網時代下,進行相關多媒體技術應用于高校體育教學的建設活動,但是總體上沒有形成科學的規范機制,所學內容與當下的教育環境和教育理念不合,從而沒有達到多媒體應用下的規范與要求[3]。

(三)教師思想傳統,教師隊伍素質缺失我國傳統任教的高校體育教學教師多缺乏對互聯網、多媒體技術的了解,日常的教學工作多是傳統的授課形式,體育教學更多地是簡單的理論教學,然后組織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從而促使體育課堂變成了事實上的課外活動,學生們只是自發性的進行體育鍛煉,運動前熱身、運動技巧練習、乃樣訓練以及自身身體素質評、鍛煉和穩步提高,都沒有清晰的認識。教師更是缺乏相關的涉及基礎性的體育知識,致使體育教學沒有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不利于我國體育人才的選拔以及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三、多媒體技術應用下的高校體育教育的改革

(一)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個性化教學當下我國的傳統高校體育教學,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個性化教學。以往的體育教學因為師資力量有限等多種原因,無法做到針對每一個學生制定相應的體育鍛煉課程,從而有可能造成過度鍛煉或者缺乏鍛煉的現狀。在應用新媒體技術后,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新媒體技術,科學地為每一位學生制定相應的鍛煉守則與體育課程內容,做到個性化教學,從而避免了有關過度訓練對學生帶來的傷害。也可以針對那些身體素質優秀的學生制定科學的鍛煉計劃,培養和挖掘他們的體育特長,為我國的體育人才培養做出貢獻。

(二)創新教學模式,完善教學機制在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高校體育教學時,其教育模式不同于以往的體育教學模式,他有著鮮明的技術特點和時展背景。我們要根據多媒體技術應用特點,結合大學生自身身體素質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創新體育教學模式,完善教學機制。我們可以著重加強有關多媒體技術應用,結合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及其方法,在日常的教學中,將多媒體技術融入高校體育教學中,使二者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從而促進高校體育教學水平的提高,促進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我們還要建立和完善科學的教學機制,使針對多媒體技術應用下的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特點,形成科學的教育機制,從而在教學模式、教育機制上促進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水平的全面提高[4]。

(三)積極應用多媒體技術,轉變教師教學思維,加強教師隊伍素質建設在當下的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轉變教學思維,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學習互聯網多媒體技術知識,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體育教學中,這樣教師便可以通過互聯網多媒體技術的幫助,深化體育教學的內容,更加科學合理的制定教學綱要,從而指導大學生開展體育活動。校方要加強體育教師隊伍的素質建設,定期開展有關多媒體技術應用下的體育教學,豐富教學手段,深化教學內容,這樣將新媒體技術與傳統體育教學手段相結合,可以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課程價值,促進我國體育人才的培養挖掘和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四、結語

高校體育教學是關乎我國體育人才培養、大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重要科目,在當今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高校體育教學中,將新型教學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融合,從而促進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進步和教育改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平朋剛.多媒體技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運動,2017(10):91-92.

[2]劉生彥.探討多媒體信息技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論壇,2015(4):142-144.

[3]袁安,孫美蓮.多媒體技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23):211-212.

[4]黃正,王秦英,宋浩.淺析多媒體技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學校體育學,2015(24):76-77.

作者:張寅 單位: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