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體育教學與體質提升矛盾

時間:2022-06-19 08:22:33

導語:高中體育教學與體質提升矛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體育教學與體質提升矛盾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體育課程因為能夠提升學生的體質、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受到社會各階層的普遍關注,并成為我國基礎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內容。但是,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受傳統的教學機制和教學模式的影響,高中體育教學與提升學生體質存在著一些問題,文章就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化解二者之間的一些矛盾,提出一些解決措施。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體質提升;矛盾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我們國家雖然也在積極實施素質教育,但是幾十年來應試教育的體制仍根深蒂固,高考的一考定終生仍然是目前最主要的人才評價體系,主導著我們當前的基礎教育理念。在這種背景下的高中體育教學,其教學效果很明顯與素質教育的目標要求相差甚遠,體育教學在提升學生體質方面和傳統的教學機制形成了矛盾。解決這些矛盾,在真正意義上提升學生包括身體素質在內的綜合素質,是目前擺在體育教學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當前體育教學與提升學生體質存在的問題

首先,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我國的基礎教育主要表現為向學生傳授文化理論基礎知識,對于利用體育鍛煉提升學生身體素質,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意義沒有深刻的認識,因此也就不夠重視。教育體制內對這方面的投資也嚴重不足,導致各學校體育器材和運動工具的嚴重缺乏。對于體育課程的設置也不科學、不合理,教學形式更是長期以來都沒有得到優化與改善,還表現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學效果明顯較差。對學生的體質提升十分有限,與素質教育的新課程標準要求相差甚遠。其次,由于高中階段馬上面臨高考,受傳統的應試機制影響,雖然新課程標準要求學校教育從德、智、體、美各個方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由于高考是學生面臨的人生第一次重大抉擇,它對學生的考查主要表現為對學生文化課理論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從學校到家長再到學生,更注重的是高考成績,而不是學生體質的提升。這就導致傳統的對學生的評價體制不僅對學生的體質提升沒有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反而對通過體育教學提升學生身體素質造成了阻礙,形成了現代教育體系中體育教學機制與應試教育體制的矛盾。

二、提升高中體育教學實效性的措施

(一)以生為本,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秉承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加強對學生參與體育鍛煉自主能動性的培養,讓學生理解參與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對于提高自己綜合素質的重要意義,從而積極地參與到各項體育活動中來。針對學生面臨高考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的現實,教師要為學生積極創設科學合理的、學生喜聞樂見的、切實有效的活動形式,利用各種課間活動時間帶領學生進行有效的體育鍛煉。例如,近期網上網紅校長帶領學生跳鬼步舞的視頻,就進一步說明只要教學工作者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訴求,與時俱進地選取學生所喜歡的運動形式,完全可以解決體育教學與應試教育之間的矛盾,從而達到學生通過體育鍛煉提升身體素質的目的。(二)學校要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形式的體育鍛煉。實踐已經證明,加強體育鍛煉可以使人思維活躍,并能以旺盛的精力,保持清醒的頭腦去繼續進行學習與工作。高中生即將面臨高考,每天需要強化各種學科的基礎知識訓練,高強度的學習嚴重降低了他們的學習效率。對他們進行積極的宣傳,讓他們了解體育鍛煉勞逸結合對于促進學習的重要作用,從而使他們熱愛體育并積極參與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就要求學校要為學生創造條件,體育教師也要利用各種時間采取各種形式,組織開展各種體育鍛煉活動。例如,利用課間操時間跳現代舞、廣場舞,利用課間十分鐘組織各種游戲活動等。特別是像立定跳遠、引體向上、仰臥起坐、俯臥撐這些體育鍛煉項目,不需要場地,不需要復雜的器材,也不需要課前的準備工作,隨時隨地都可以讓學生進行鍛煉。教師要讓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參與不同的體育活動,力爭使活動能夠產生實效,讓學生喜歡并調動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從而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三)優化學生的評價體系。針對于當前教育體制中的教學評價體系,各學校要積極改變爭取完善,在教學評價過程中不僅要考查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增加學生身體素質提升在評價體系中的占比。要通過行之有效的宣傳形式,讓學生明白提高身體素質的重要意義,養成終身體育的理念。并且針對學生的運動差異,制訂多元化的身體素質提升評價體系,充分肯定學生在體育鍛煉方面的多元化發展,從而增強學生體育運動的自信心。同時通過多元化的體育運動評價體系,可以讓學生通過不同的體育形式,體驗運動帶來的樂趣以及增進體質的成就感。

三、結語

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方面,體育教學有著其他教學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它也對于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各學校的體育教師要與時俱進,積極應用現代科技與現代化教學手段,引導并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以科學、適宜的活動形式,解決體育教學與應試教育之間的矛盾,從而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大亮.淺談高中體育課堂教學對學生體質健康的作用與局限[J].新教育時代,2016(41).

[2]張根蘭.高中體育教學效果對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J].西部素質教育,2016(8).

作者:陸添天 單位:浙江省慈溪市逍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