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網絡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時間:2022-10-19 08:56:24
導語:淺談網絡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如今我們正處于互聯網信息時代,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臨著機遇與挑戰。本文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闡述了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分析了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負面影響的原因,最后討論了應對這種負面影響的措施?;ヂ摼W作為一種新型媒體工具,在當代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中日益成為必不可少的獲取知識以及各種信息的重要渠道。網絡時代在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嚴峻挑戰的同時,也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科技優勢,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為我們需要研究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網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逐漸滲透到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喜歡與新事物接軌的大學生群體。作為一種通信工具和信息平臺,互聯網具有傳播快、覆蓋廣、樣式多、更便捷等特點。因此,互聯網也一舉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知識和資源的最佳途徑。然而,互聯網也是一把雙刃劍,需要使用者對各種信息進行理性篩選。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如何有效利用機遇,成功應對挑戰,已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網絡在影響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這些積極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網絡拓寬了大學生的視野。在計算機逐漸普及的今天,網絡已經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小到網絡購物,大到國防軍事。網絡以其便捷、迅速的優勢,海量存儲信息的能力,逐漸成為社會主流的發展趨勢,大學生可以透過網絡平臺更快、更全面、更客觀地了解事物。同時,海量的信息存儲,讓大學生對事物的認知不局限于書本,大大拓寬了大學生的視野。如今,我們處于信息產業高度發展的時代,人們對于信息的需求也越來越多,網絡成為最好的傳播媒體。隨著網絡的誕生,大學生對事物的了解已不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網絡解決了大學生的大部分疑難問題,省去了因為時間不允許、地域不配合等多種因素所造成的不便。(2)網絡擴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力。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面對面交流和指導的方式,這有益于解決個人的思想問題。但是這種方式的覆蓋面較小,影響力也相對較弱?;ヂ摼W的出現則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大學生不僅能夠接受廣泛的社會信息,還可以接受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有效地加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可以通過互聯網的優勢,向大學生傳播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先進的指導作用。此外,網絡的最大作用是資源共享,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需要受體制和系統的限制和制約,擴大了工作覆蓋面,實現了教育方法的信息化。(3)大學教育模式的改革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針對性。傳統的教育模式是“維護性學習”,讓學生以掌握知識為目的,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位置。這種教育模式往往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容易扼殺學生的創新精神。在網絡時代,學生可以通過媒體模擬教學參與教學,打破了以往學生單純獲取知識的渠道。而網絡具有極強的開放性,這也為網絡群體帶來了高度的自由?;ヂ摼W的數字化特性使人們感受到了與以往不同的平等,網絡的虛擬化特性則使人們能夠體驗到現實中難以實現的新境界。網絡中的交流溝通也吸引著學生從被動接受“灌輸”教育轉變為積極參與各種思想交流。這種網絡的公開性也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積極影響。
二、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
互聯網呈現出一個自由平等的世界,不用擔心地區、收入和家庭的限制,在這里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使用它。但是,這個自由空間也存在缺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這種負面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網上信息豐富,但良莠不齊。網絡將紛繁復雜的信息傳遞給大學生,不同的文化和思想等很有可能對大學生的政治信仰和價值觀產生重要的影響。不容忽視的是,網絡文化具有開放和平等的一面,但它也包含了一定的隱匿性。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交流,但每個人的年齡差異、地域差異、教育水平、文化水平、價值觀和道德修養都是不同的,這些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溝通中的沖突。而且互聯網上的信息魚龍混雜,一些不健康的、低俗的信息如色情、暴力甚至是威脅社會秩序和國家安全的反動信息,也會潛藏在網絡平臺上。大學生對網絡的使用率非常之高,這些不良信息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2)網絡可能導致大學生品德畸形發展。大學階段是青年學生道德轉變的重要時期,形成正確的心理和行為是內化與外部因素同時作用的結果。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仍有許多大學生并沒有積極地適應現實生活。在思想方面,由于受到了西方意識形態以及色情和暴力等粗俗內容的影響,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惡意攻擊辱罵他人或陷入畸形的網戀,導致違法的事件時有發生。沉迷網絡不良信息,導致一些學生的道德底線喪失,道德認知模糊,道德意志薄弱,其心理道德在虛擬網絡的影響下變形和扭曲。(3)網絡可能導致大學生素質下降。在當今時代,網絡豐富的資源和快捷方便使一些學生通過網絡找到捷徑,放棄了潛心研究,并形成了一種浮躁的學習風氣。為了通過考試,一些學生變成機會主義者,公開在互聯網上尋找替考或幫助他人參加考試,這嚴重破壞了學習的風氣。還有些學生認為網絡是虛擬空間,違規行為無人監管,日常網路語言、行為中包含了一些具有報復性的侮辱或人身攻擊的內容。
三、應對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消極影響的措施
(一)提高大學生對網絡信息的鑒別能力。首先,從學生自身的角度出發,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可以使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具體實施路徑中的關鍵一步是使他們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思想意識的提高和正確的價值導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學生辨別網絡信息的能力。其次,從學校的角度來看,學校必須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從各種校園文化活動等方面進行監督。一是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日常生活監管。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加強對學校網絡資源的監控和管理,及時攔截各種不良信息,要求學生以真實姓名進入網站。二是開展多種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是大學生的“第二課堂”,是大學生理想、信念、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集中體現。它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起著重要作用。因此,為大學生提升自身文化素養,有必要開展各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也增強了學生對網絡信息的識別能力。(二)教育者要充分運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加強網絡技術知識的學習。今天的大學生在互聯網上非?;钴S,網絡對他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加強對網絡技術的認識。只有具備互聯網知識和互聯網經驗的教育工作者才能與互聯網上的學生建立共同話題,他們才能很好地通過網絡與學生交流和交流。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計算機知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利用網絡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為這項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二是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積極引導學生正確上網。在網絡道德建設中,運城學院的教育工作者應將網絡道德教育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內容中。在思想政治教育課上,要滲透網絡道德教育。首先,我們必須教導學生上網并使用互聯網作為提高學習質量和獲取知識的工具。這將有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網絡道德意識,增強大學生的道德責任感,培養良好的網絡道德素養。其次,要教大學生遵守網絡游戲規則,這將有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法律意識,成為守法的好網友。通過學校的思想政治課程教育,學生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免疫力,還可以自覺抵制西方有害信息的誘惑。它還增強了他們的自律性,自我管理,自我調節,塑造了健康的在線道德人格。(三)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建設。校園網的建設是高校發展的長期任務。高校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應從內部制度、崗位建設、團隊建設和制度建設等方面進行改革,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對高校做一個全面的規劃。構建全覆蓋校園網應以為服務學生、教育學生為目標。利用網絡上流通速度快等優勢,更便捷地為大學生提供服務。
四、結語
網絡技術不斷發展,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也在進一步擴大。大學生好奇心強,接受能力強,但缺乏區分在線信息的能力。因此,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高校不僅要關注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還要注意其負面影響。同時,要開展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培訓,牢牢把握網絡文化的發展趨勢。網絡文化內容的豐富性也為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注入了活力。除了教育模式和教育內容的創新外,還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技術層面實現創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高校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工具,發揮優勢,彌補不足劣勢,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為優秀青年大學生的培養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孫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學[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4.
[2]李民風.教化的力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程薇.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9).
[4]李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論[J].知識經濟,2010(3).
[5]姚永平.高校新校區網絡思想教育的現狀及措施[J].重慶工學院,2009(5).
[6]徐建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現實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
[7]臧文彬.當代大學生思想教育人文關懷的缺失及對策[J].重慶工學院,2009(3).
[8]婁亞,孟坤.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思考[J].職業時空,2007(17).
[9]段紅利.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J].職業時空,2007(17).
[10]趙國鋒.網絡時代大學生的德育教育[J].學術論壇,2005(9).
作者:谷云峰 單位:渤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自動化與信息化技術產品質量管控分析
- 下一篇:高層建筑給排水消防設計問題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