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建立
時間:2022-03-12 11:00:27
導語: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建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網絡的普及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拓展了新的空間,提供了新的手段。高校有必要建立符合網絡規律和我國國情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積極主動占領和管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一支素質過硬、忠誠擔當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并最終建立高效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體制。在此過程中,加強說理引導,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讓大學生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提升對社會思潮的辨別能力和篩選能力,在理性的思考中不斷增強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
關鍵詞: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信息站點;教師主體能力;分層多樣管理;工作體系
網絡的普及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宣傳教育拓展了新的空間和手段。因為網絡的即時性、交互性、開放性、直觀性和多媒體性,有利于克服傳統教育的弊端,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具有更高的時效性、更大的覆蓋面、更強的影響力和吸引力。這就要求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高度重視互聯網絡的輿論宣傳,學會使用、善于使用新技術新手段,主動占領、管理互聯網絡宣傳新陣地,搶占網絡宣傳制高點,掌握網絡戰場話語權,不斷增強網絡宣傳的滲透力、影響力和戰斗力,牢牢把握網絡輿論導向的主動權,探索建立一套適合于新時代、新形勢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
一、建立網絡信息站點,占領網絡思政陣地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個個具體的網絡信息站點中開展的。每個信息站點起著傳播、反饋、調節三大作用,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也就是說,只有建立、引導、占領網絡信息站點,才能真正掌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當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站點主要分為以下兩大類:一是學生自發性建立的網絡信息站點。這類站點主要由高校中的大學生依托本大學校園網、局域網,以電子郵件、網站、論壇三大主要形式出現。學生會在站點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內容涉及校園生活、時事政治和學校觀感等方面,特別是對當下校園內外時政的反饋,一般都是第一時間出現在這些平臺。學生對這些平臺傾注了大量的熱情。由于其便捷性和快捷性,站點的影響力在高校內基本居于首位,即使當下自媒體時代的傳播,也無法完全取代它們的影響。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設法建立此類站點。由于單純的強制性占領只會適得其反,因此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積極引導、培育學生。比如,部分高校借用時政的熱點話題,發揮黨組織、團組織的先鋒作用,倡導大學生設立相關的網上活動主題。還有部分高校針對網絡站點中的錯誤信息,勇于亮劍,進行大討論,用馬克思主義真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其他社會思潮。也有高校利用班級組織、學生會,有效地培育一批學生干部,讓他們來管理這類站點??梢哉f,占領形式多樣,不需千篇一律,以引導式、啟發式、實踐式和培育式為主。針對信息站點中出現的輿情問題,要實施監控,并作出及時回應?;貞侄我惨鄻樱扔行麄魇皆捳Z,也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更加讓學生喜聞樂見。對于網絡盛傳的流行用語,要有針對性地糾正、引導,使大學生可以健康使用。同時,培育出一批能夠自覺反擊網絡的大學生,更是這類信息站點建立的重要任務。二是由學校各級黨組織、院系建立的網上信息站點,有時稱之為“官宣”站點。這類站點的建立,目前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主要陣地,但仍需要不斷進行強化。首先,站點的建立不能只傳播或主要傳播校園新聞。在自媒體、流媒體、融媒體時代,學生有時候會搶先于官方發送信息,而對于校園官方新聞的感興趣度在下降。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又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入課堂等,這就需要創新傳播內容的分布格局??梢苑譃樾@新聞、時政熱點剖析、學術交流新聞、學生討論熱點官方回應新聞,從而與學生自發建立的站點交互作用,形成一個聯動機制。其次,站點的傳播一定要及時。對熱門時政類話題、校園類話題的回應,必須建立1小時初步回應、3小時調查回應、5小時結果回應機制?;貞捳Z要與時俱進,不能過于生硬,而要循循誘導,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甚至可以動員思政課教師在課上進行回應。而且熱點問題要圖文并茂地展現出來,這樣信息站點的豐富度才會大幅提升,信息站點的占有率也會有效提升。適當地做換位思考:學生需要什么樣的官方站點,需要官方站點什么內容,需要官方站點發揮什么作用等。這些可能更需要學校在下一步進行深入思考。多次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課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學校建立的信息站點更要牢牢把握住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大力有效地提升傳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效性。最后,學校建立的信息站點要更有效地提升其利用率。大學校園網的使用,一般是因為學生、生活兩大原因而涉獵,這明顯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屬性相距甚遠,那么作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就應考慮如何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瀏覽量和使用率,不是靠段子、美圖,而應增加信息站點的理論性和科學性,讓這一信息站點具備工具屬性,使學生遇到困難或疑惑時可以第一時間得到幫助。
二、提升教師主體能力,建設網絡思政隊伍
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政課的關鍵在教師。同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也在教師,特別是其獨特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有助于不斷提升教師的主體能力,做到網上網下一致、課上課下一致,從而壯大網絡思想政治教師隊伍,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奠定扎實的根基。首先,要做到政治立場和專業素養相結合。政治立場在網絡場域中主要體現為要求的忠誠、干凈、擔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同于其他課程教師,其擔負的立德樹人任務和使命光榮而又艱巨。有的教師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在網上發表不適合的言論,甚至攻擊黨和國家大政方針,部分淪為西方政治制度的發聲筒。所謂的忠誠就是要忠誠于自己的職業,忠誠于網絡思政教育的職業操守,愛黨、愛國、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愛人民,在思想上、行動中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干凈,指的是作為網絡思政課教師,更要敢于面對網絡和輿論監督,敢于展現自己公正清廉的形象,起到的榜樣引領示范作用要更加明顯,模范帶頭作用要更加突出;擔當,體現的是作為網絡思政課教師,要敢于回應網絡難題,敢于碰硬骨頭,敢于同網上的錯誤思潮作斗爭,敢于亮劍、發聲,為黨發聲、為人民發聲。那種中立的“思政課教師”、調和的“思政課教師”、模糊的“思政課教師”、軟弱的“思政課教師”、跟帖灌水的“思政課教師”,既會被學生淘汰,也會被網絡社會淘汰,更會被組織、黨和人民淘汰。因為沒有擔當的思政課教師,根本無法擔負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職能。只有堅持自己的定力,不寫封閉僵化的文章、不寫改旗易幟的文章,扎根中國大地、扎根所屬高校地區,撰寫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文章,撰寫好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篇文章,才能為壯大網絡思想政治教師隊伍貢獻力量。其次,要做到親和力和針對性相結合。網絡思想政治教師隊伍不能單純地進行學理性、政治性的說教,而要有深入的分析,講清楚結論背后的東西。這里的親和力不是要求惡搞花樣、不能流于形式化。有的教師為了貼近學生,注冊抖音賬號,發表短視頻,其內容平庸而無趣,即使有娛樂性也是曇花一現。殊不知,思想政治教育是說服人的工作,講不出說不清背后的原因和邏輯,是無法真正在網絡上產生影響力的。其中,親和力為教師說理的親和力和理論自身的親和力相結合,如果只有教師的親和力、沒有理論自身的親和力也不夠。這方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可以說為網絡思政教育樹立了典范,如“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觀云帆濟滄?!钡取χ袊浀渲鞯囊?,在實際調研中產生的現實性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之所以能夠深入人心,就是因為它體現著理論本身的親和力以及理論品格的實踐性。因此,教師提升親和力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密切相關,要針對教育客體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形成較為系統的理論實踐分析話語,將其轉化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同時進行加工制作。這樣的網絡思想政治教師隊伍就會素質過硬、親和力倍增、針對性更強。更進一步講,這樣的教師隊伍才能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性和價值性得到同步彰顯,使理論性和實踐性相互結合,真正寓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于網絡知識傳授之中;這樣的教師隊伍,才能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實現“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這一目標而服務。此外,網絡思政教師還可以將網絡思政課堂和社會實踐課堂結合起來,將網絡思政教育目標、教育課程設置、虛擬教材的使用和網絡教學管理的探索結合起來,提升教師主體能力,真正做到隱性教育和顯性教育相結合、啟發性教育和實踐性教育相結合,實現全員全方位、全程育人。
三、實行分層多樣管理,建立網絡思政體制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建立除了占領網絡陣地、壯大教師隊伍之外,還需要在滿足大眾不同層次需要的基礎上建立針對性的工作管理體制。通過上下之間、內外之間的彼此交流與溝通,在尊重差異中擴大社會認同,在包容多樣中形成思想共識,增強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感召力和吸引力。首先是決策層。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曾強調,高校各級黨委應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堅強依靠,并提供政治保障。具體到實踐上,黨委領導及全體成員應該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重要議程在每次黨委會上進行深入討論,找到本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的問題和短板,然后從工作格局、隊伍建設、體制保障、經費支持和項目投入等方面制定詳細周密完備的計劃。網絡的開放性和瞬時性決定了高校黨委要防患于未然,樹立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針對可能發生的重大網絡輿情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題制定預案和動態監控方案。同時,學校黨委部門可以會同學校人事行政部門,為高校網絡思政課教師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便利的空間。如應研究制定支持、勵、獎勵網絡思政課教師的機制,給予其更快的成長激勵平臺;鼓勵其撰寫優秀的有深度的有影響力的網絡思政專文,支持其在網上開設論壇講壇,傳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甚至其在網上發表的思政類教育論文、學術論文,都可以折算為科研論文為其晉升助力,激發其對網絡思政教育的內生動力。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也要避免陷入“流量誤區”“點擊率誤區”,應組織專家和學生進行公開評價,以質取勝。此外,高校黨委還要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網絡治理相結合,探索出利用網絡來治理校園、推動學術發展、推動思政工作融合各個學院工作的新路子。在此方面,上海地區率先實施的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的結合,可以說走出了一條有益的探索之路。其次,工作管理講究以身作則。高校黨委負責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的領頭人、排頭兵,應該帶頭走進網絡思政課堂,做到線上線下相結合。現在大部分高校還停留在黨委書記、校長講形勢政策課這樣的教學模式,或做專題講座模式。實際上,高校黨委應探索線下思政課主要以理論性授課為主,不是宣傳性授課,也不是講故事,而要講出深度性、學理性,結合自身的專業和思政課本身的要求,不能不像思政課,又不能完全是思政課。而線上則是對線下思政課教學進行補充和強化,以引導、宣傳為主,但又要通俗易懂,不要陷入“用文件的語言解讀文件,用課本的語言解讀課本”這樣的怪圈。此外,高校黨委還要協調教務部門完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解決好各類課程和網絡思政課相互配合的問題,鼓勵教學名師到網絡思政課堂授課。最后,高校應建立專門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部門。目前,還沒有高校建立過專門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部門,大部分高校都是將其功能分散化到宣傳部、黨辦、校辦或馬克思主義學院等,這樣做是可以節省并充分利用學校行政資源和院系資源推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體系性和規律性來說,還是要有專門的負責部門來具體實踐,黨委和行政可以負責協調、統籌規劃,抽調精兵強將。職能專業化和具體化,便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深入、扎根。
參考文獻:
〔1〕.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
〔2〕駱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引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
〔3〕王飛.思想政治理論課導論〔M〕.蕪湖: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4〕馮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內生動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王飛 單位: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網絡信息時代音樂教學模式改革策略
- 下一篇:高職生不良品德形成原因與對策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